1. > 电脑手机 >

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歇后语还是谚语?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歇后语。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拼音:wáng pó mài guā zì kuā

译句:比喻对自己的东西没有根据大加赞赏,以骗取他人的钱财。

句子性质:这是一句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背景故事:

王婆的老家在西夏(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中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 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 王婆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的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上来咬了一口,只觉蜜一样的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 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 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 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夏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垮,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这是什么意思?黄渤卖瓜,自卖自夸

王婆典故

王婆(坡)的老家在西域(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种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

王婆(坡)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人尝了一口,只觉蜜一样地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

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

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域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生意高手十句口诀

生意高手十句口诀

生意高手十句口诀。现在很多人都是会选择做生意的,在现代社会,大家更倾向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财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生意,但是实际上从很久之前,下面是生意高手十句口诀。

生意高手十句口诀1

第一句:只要往上摆就会有人买。不管做什么生意一定要把东西摆出来。

第二句:只要摆的多就会有人摸。做生意产品的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句:只要货干净顾客就高兴。无论如何,你的货一定要是通过干净的渠道得来的。

第四句:只要品质好店铺卖到老。品质这个不用说的,得好。

第五句:只要回访到业绩自然高。客情维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第六句:做商变行商财源达三江。要通过小的产品对整个行业有所了解。

第七句:买卖不算账生意难兴旺。一定要记得自己记好账。

第八句:见人三分笑顾客跑不掉。做生意一定要回馈那就快成了。

第十句:不怕生意小就怕客人少。小生意大生意都是生意。

1、话有三说,巧说最妙

2、少用人儿,多办事儿

3、三分生意,七分仁义。

4、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5、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6、和气客自来,冷语客不买;

7、赊三不如现二

8、人有我优,人优我廉,

9、消息抓不准,肯定要亏本;

10、明码交易,有货有价

11、好记性不如烂帐本

12、坐商变行商,财源达三江;

13、和气能生财,蛮横客不来

14、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15、生意三件宝:人和、门面、信誉好

1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7、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18、以质论价,随行就市

19、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0、开沟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21、服务有高低,冷暖顾客知。

22、未曾入手,先看出手。

23、以销定购、以购促销,

24、先有交代,后有买卖

25、面带三分笑,顾客不会少

26、做生意不懂行,好比瞎子乱撞墙。

27、千零成整,万毛成毡

28、勤进快销、储存保销。

29、互通有无,扩大交流。

30、多做生意少占本,一年多打几个滚

31、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32、一是一,二是二

33、紧紧手,年年有

34、钱要正道来,不贪不义财

35、店址差一寸,营业差一丈

36、生意要“做”不要“坐”

37、美言成交易,信誉值千金。

38、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39、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


40、家庭纵有千万元,不如资金勤周转

41、见人三分笑,客人跑不掉;

42、买马看马齿,经商看行市

43、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44、水涨船高,有涨有落

45、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


46、经商言利,天经地义

47、生意人无大小,见面先问一声好

48、茸零有奇,顾客不疑

49、酒饭干杯不计数,交易分毫不糊涂

50、泥人经不起雨打,劣货经不起检查。

51、不怕生意小,就怕客人少;

5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53、要想多卖钱,就得货色全。

54、物以稀为贵

55、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

56、先小人,后君子

57、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58、礼多不伤人

生意高手十句口诀2

做生意顺口溜1

要经商,走四方,问遍千家成行家。

不问时价,不成行家。

市场认得清,生意卖得精。

做生意三个宝,人好货好信誉好。

要想生意长久好,售后服务不可少。

多中取利,快中求赚。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

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顾客稍有不便。

挑挑拣拣顾客喜欢,不挑不拣顾客不满。

多听顾客言,生意在眼前。顾客夸你好,胜过登广告。

做生意顺口溜2

买卖不算帐,生意难兴旺。

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

见人三分笑,客人跑不掉。

算盘打的精,马褂改背心。

不怕生意小,就怕客人少。

和气客自来,冷语客不买。

消息抓不准,肯定要亏本。

一样货,百样卖,嘴甜似蜜卖得快。

问不烦,挑不厌,生意兴隆客满店。

做生意顺口溜3

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自卖自夸的前一句 自卖自夸是成语


十年能读出个秀才,十年练不出个买卖。

十年难发庄稼汉,一年能富生意人。

人无信用难立,商无信誉难存。

创出金字招牌,利润找上门来。

下水要知水深浅,买卖要知行情变。

多做买卖少占本,资金多打几个滚。

忠厚不折本,刻薄难赚钱。

一分利钱吃饱饭,十分利饿死人。

重大轻小怕麻烦,生意越做越呆板。

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

哄着不是夫妻,拉着不是买卖。

公开交易,童叟无欺。

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毫。

生意不成仁义在,道声再见客还来。

做生意顺口溜4

家里千万贯,不如一座店

生意要“做”不要“坐”

死店没人开,店活在人才

店址差一寸,营业差一丈

店雅何须大,花香客自来

信息不灵,寸步难行

买马看马齿,经商看行市

好货不贱卖,贱卖没好货

生意高手十句口诀3

一个店如何吸引顾客?

1、做好宣传

时代在变,“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促销活动,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也只能“胎死腹中”。那如何做好宣传?

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自媒体等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线下则可以在商店周围散发传单,充分利用店内广播、海报、店招等资源。

2、开业日期的`选定

无论哪个城市,周末或者节假日都是人们休息放松的日子,尤其是一些商场内,总是人山人海。如果把开业日期选定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在加上你的促销活动,怎么都不会愁没有客源。

3、促销活动

现在不少商场推出了会员制,发行优惠卡,当顾客在店里购物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返利。如累计购满100元返利20元,购满200元则返利50元,以实物或购物券的形式兑现,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前来购买,也增加了顾客的黏度。

或者可以根据情况推出3折3天,4折4天,5折5天的阶段性折扣优惠,也有第一天3折,第二天4折,第三天5折等等。

4、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第一此顾客进店也许是因为你的优惠活动,那么想要吸引客人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成为常客,那么就需要产品和服务能够给力了。

我们可以设置顾客留言板,让顾客在走时可以对店铺进行客观评价,老板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此乃俗语,其意浅显明白,并无典故出处,也不会用错,只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用中央文件的形式传达了一封伟大领袖的信,内中把“老王”改成了“王婆”,自此以后,报章杂志出现的,便多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时至今日,还是“老王”、“王婆”并用。

扩展资料:

王婆典故

王婆(坡)的老家在西域(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种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

王婆(坡)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人尝了一口,只觉蜜一样地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

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

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域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