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天安门以前叫什么(故宫门票预约官网)

本文目录一览:

天安门以前叫什么 以前叫承天门

1、天安门以前叫承天门。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2、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3、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安门以前叫什么

承天门。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扩展资料

重大活动: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下午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2、天安门升旗仪式

天安门升旗仪式北京市旅游委指定旅游项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90年10月1日这一天,《国旗法》颁布,要求升国旗时必须奏国歌,让升旗仪式更加庄严隆重。

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35年前秘密重建天安门(往事回顾)

天安门以前叫什么?

天安门,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相关说明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安门 (北京市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安门”最开始不叫天安门,它曾经叫什么,又因为如何改名?

"天安门"最初的名字叫做"承安门",因为天气的原因"承安门"曾经被雷击了一次遭到损坏,后来因为打仗也遭到了破坏,到了顺治当皇帝的时候才重新修建此门,并且正式更名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定国"。

"天安门"是我国首都的代表建筑,而且里面还存放着毛主席的遗体,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就是信仰般的存在。其实"天安门"在明朝时期就存在,不过那时候不叫"天安门",而是叫"承安门"。"承安门"是明朝皇帝朱棣修建的,历史朱棣篡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很多人都对他这个皇帝表示不服,所以朱棣便有了迁都到北平的想法,因为北平才是朱棣说了算的地方。

虽然朱棣想法是好的,但北平也因为战争成了千疮百孔的状态,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来才能实现迁都的想法,不过这对于朱棣来说好像并不是太难的事,就这样朱棣就开始了在北平建造皇宫的动作。朱棣在北平聚集了很多的流民和商人,还请了当时很有名的设计师来设计"承安门",就这样"承安门"在朱棣的努力下正式建成,而朱棣也迁都成功。

在此之后"承安门"经受了一次雷击,所以它的设计师对它进行了一次维修和扩建,可以说非常宏伟。在明朝灭亡的时候,承天门被烧成了灰烬,直到顺治皇帝进驻中原时才得以修缮,并且正式改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非常雄伟壮观,天安门最初叫什么?

天安门是明朝时期建造的,天安门雄伟壮观。最开始的时候,天安门作为皇宫的正门,一开始的时候叫做“承天之门”。

天安门位于我国的首都北京,只要是去北京的人,都会去天安门一睹风采,宏伟壮观的天安门看上去气势磅礴,向人们倾诉着他所见证的沉重历史,也向人展示了这泱泱大国的威严。

一,天安门建造于明朝永乐年,最早的时候,天安门叫做“承天门”。

天安门一开始叫做承天门,意思是“奉天承运,寿命于天”,它是由明朝时期的建筑大师蒯祥一手设计的,蒯祥是出生在一个木匠世家,他的父亲曾经为朱元璋修建过南京城,受父亲的影响,蒯祥对建筑也很在行,在永乐15年的时候,他奉命去了北京,开始修建宫殿。完工之后,承天门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赞叹,而明成祖朱棣还称他“蒯鲁班”。

二,承天门威严庄重,但是命运坎坷。

承天门与当初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承天门是如出一辙的,它的正中央高高悬挂着一块“承天之门”的匾额,但是后来他也饱受历史的摧残,几次被损毁严重,才有了今天的壮丽辉煌。在明英宗统治期间,承天门遭遇过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它被雷击中,上面的木质牌坊被大火烧成灰烬。后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再次对承天门放火。到了清朝顺治帝统治时期,承天门得以重新修复,历经6年的时间,承天门再次重现庄严,并且改名为“天安门”。

三,蜕变的天安门向人们展示它宏伟的气势。

一开始的天安门,没有像现在这样宽广,因为它是统治者的地盘,所以它被高高的围墙封闭,外围还有一条护城河。直到后来,天安门蜕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占地面积四十多万平方米,向人们展示了它全新的面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