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

(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情况。 (3)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 (4)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的情况。包括严峻的政治斗争面前和当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以及面临严重困难,需要党员个人作出牺牲时的表现情况。 (5)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情况。 (6)遵守党的纪律、遵纪守法的情况。 (7)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情况。 (8)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况。 (9)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地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的情况。 2、党支部委员 民主生活会 的主要内容 (1)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情况,党支部自身建设情况以及党员的思想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重检查、解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团结,加强集体领导,端正党风,严格党纪,为政清廉,克服官僚主义,转变工作作风,以及关心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 (2)检查领导班子和个人在重大决策中和执行政策、决议过程中的思想认识、态度和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3)检查上次民主生活会所制定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看哪些落实了,哪些还没有落实,没落实的原因是什么。对无故不落实的要提出严肃的批评 [2] 。 主要区别 不少党员对媒体经常报道的民主生活会耳熟能详,对组织生活会却比较陌生,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 虽然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都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且二者都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但两种生活会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明显区别。 对于组织生活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党支部活动实用手册 》(第二版)一书给出的定义是: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一般以党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党小组会形式召开。 [3] 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应当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 一、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定期召开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还应当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或者党小组组织生活。 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党性修养,增进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密切上下级关系,还是对于加强广大党员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增强党组织的活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做到五个带头 1. 带头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党支部主题党日 2. 带头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 3. 带头落实谈心谈话、请示报告制度 4. 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其他活动 5. 带头按规定自觉交纳党费 三、有关要求 1. 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应提前将时间、地点、议题、要求等通知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因故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应向党支部请假。 2. 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时一律互称同志。 3. 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所在党支部或基层党建联系点讲授1次党课。 4. 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纪实、提醒、备案制度,党支部应如实记录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上级党组织每季度向所属党支部下发1次提醒单,党支部每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 你学会了吗? 来源:武汉组工 原标题:《学习 | 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如何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阅读原文

组织生活的内容丰富,包括上党课、听讲座、学习党的文件、认清形势任务、汇报个人思想、总结报告工作等。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说明,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一样,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上都是平等的,违反了党的纪律同样会受到党的纪律处分。在日常工作、培训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要比对普通党员的要求要高,因此,学习党的理论要更多、更详细、更透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站位要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组织生活,组织生活学习时的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对错误观点的纠正等,都是个人学习时无法获取的,这对于提高理论修养、及时更新观念,有很大帮助。同时,在组织生活中的思想汇报、述职述廉等内容中,每一次组织生活,都是对党员党性的自我检验和组织检验。尽管领导干部经常参加党委民主生活会,但到支部、小组过双重组织生活依然必不可少,党委民主生活会与基层组织民主生活会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不同,所处的身份、具体要求和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两者不能替代。

2.强化教育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


1962年,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常委会所有成员),应该有监督。这种监督是来自几个方面的,来自上面,来自下面(下级),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

同时强调,在党内,不论职务高低,相互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在党的组织生活上,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以普通党员身份,同其他同志一样,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可以说,加强对权力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关心与爱护。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犯的一些错误,在检讨自身问题时几乎都谈到,平时参加组织生活不够,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甚至回避监督、拒绝监督。这一教训是深刻的,它充分表明,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接受广大党员监督,有利于领导干部正确看待自身地位和权力,避免犯错误。领导干部经常参加组织生活,可以使自己在脑子发热时冲冲凉,身子积垢时洗洗澡,患有小疾时治治病,是党性修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领导干部一旦身边说好话、抬轿子的人多了,就很容易自以为能、自以为是。尽管被监督是一种约束,但没有约束的自由从来都是踏入险境的开始。

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


(二)增强党内民主管理意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自觉性

1.消除“等级为序”的遵从观,确立平等的民主管理意识

等级为序的遵从观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以行政官职大小作为衡量党员干部个体价值的标准,出现不同等级的党员领导干部,形成从长师管、尊上鄙下的意识;另一方面,以党内职务的高低作为区别集体领导和管理干部中位置的主次、意见的先后以及立言的轻重,出现不同身份的党员领导干部,形成党组织内官位有别、主从有序的意识。如此以来,一是主体错位,党的各级组织对干部的管理让位于个人或少数人对干部的管理;二是关系错位,书记与委员、委员与委员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平等关系让位于等级关系。与此同时,民主意识让位于专权意识,居上者不容逾越或犯上、居下者自愿从属不冒犯。等级为序的遵从观,是行政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转移于党内并得到强化的结果,也是封建等级关系在党内的反映。因此,要充分认识党管干部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它是党的各级组织依据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以及党的干部政策,坚持群众路线,对所属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双重角色意识,既是管理者,都具有参与管理干部的权利和责任;又是被管理者,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2.消除“短期化”的行为观,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意识

短期化行为主要包括:就近式,只顾眼前,谈漠长远,只讲时下要求,不立长远规划;事务式,避实就虚,就事论事,对一些带有实质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提到思想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查缺补漏式,对问题抓后果不抓苗头,摆现象不查根源,讲教训不立规范,或出了问题热一阵,不出问题不过问。因此,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管理意识,既要注重抓那些有形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又要注重研究潜隐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新形势下,要适应党员干部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效率意识日益增强的实际特点,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因势利导、科学统筹,做到有计划,防止随意职责;有重点,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分层次,防止“一刀切”。 (三)坚持与时俱进,丰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内容

1.创新组织生活会议内容

一些党支部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把支部政治生活仅局限于“三会一课”,方法陈旧、方式单一、手段单调,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鲜活性和吸引力。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微信平台正改变着党员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已发展成为党员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关注社会发展现状的网络集聚地和交流大平台,一些单位纷纷推出微信公众号优化管理和服务。同时,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成长经历和学历水平体现出新特点,80后越来越多地走上领导岗位,90后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力量。为避免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支部政治生活就要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形势和新变化,开阔视野、创新载体,满足时代需要、体现时代主题。拓展和创新“三会一课”中以学习传达领导讲话、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布置完成工作任务等规定动作。利用基层党建微信平台、“互联网+党建”等新媒介,积极探索网上组织生活新模式,实现与党员的图、文、音、视全媒体实时沟通互动,实现学习教育的立体化、生动化,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2.凸显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地位

组织生活会上每一个党员都是平等的,要改变党员领导干部被参加、被管理的消极状态,双重组织生活要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如开展“今天我主持”,微型党课、论坛式、沙龙式、点评式的组织生活会,由党员各主持一段,让党员唱“主角”、领导干部当“听众”。还有的党组织开展“网上开放式”组织生活会,在网上建立QQ群,每个党员的QQ号加入所在支部QQ群,通过个人述评、他人讲评、支部点评“三评”等,搭建组织活动的网上互动交流平台,让党员领导干部既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组织生活,又可以毫无顾虑地发表感言与见解,使党员领导干部从被管理教育的地位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和共享的格局。

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双重组织生活是指什么 生


(四)健全完善机制,提高 党员领导干部 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力

1.夯实制度基础,强化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刚性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补齐制度短板,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真正使党内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刚性和权威,必须通过健全与完善机制来提升有效性和执行力。继续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保障党员权利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切实落实,畅通党员监督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渠道。建立健全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中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激发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2.抓住重点环节,提升双重组织生活质量和成效

一些党组织之所以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格,与党支部书记安排和综合运用制度的能力强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在提高党支部书记抓制度落实的能力上下功夫。引导支部书记认真学习,熟知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要求、新规定、新举措,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的艺术。支部书记是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具体组织者,对如何抓好制度落实要心中有计划。落实制度有时限要求,什么时间段开支部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党小组会,什么时间段报告工作、评议党员,什么时间段上党课等,都需要做出统筹安排。如实施以“组织生活公示制、报告制、通报制”为主要内容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所在支部“双反馈”、事前和事后“双公示”、上级党工委和本级党委“双把关”、上级和群众“双监督”,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这一基本动作和基本环节,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用户调查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