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外国青年教师?

1833年,戈登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军人世家,其父是英国皇家炮兵队的一位将军。戈登从小接受军事化教育。1852年,戈登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进入皇家工兵团,被授予少尉的军职。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7月-1855年12月)爆发后,戈登被派往前线参与作战。这次战争经历对戈登影响巨大,他身上开始逐渐体现出职业军人应当具备的素养。

1858年底,戈登返回英国,他在工兵学校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教师。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尾声。英国打算向中国增派兵力,戈登随军前往中国。他在战争最后阶段加入了英法联军的军事行动,参与了占领北京和火烧圆明园。不过,在火烧圆明园的过程中,戈登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每一个人都发疯一般地抢劫。”

火烧圆明园的凶手是谁?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一九几几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原文?

原文如下:

致巴雷特大尉:

1861年11月25日

您很想知道我对军事远征中国一事的看法。既然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一桩豪迈而又体面的事情,那就只好劳驾您对我的看法赋予一定的意义。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既然您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圆明园。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圆明园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圆明园身上得到体现。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圆明园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用云松来作它的建筑材料;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

您可以借想象把它化为一座宫殿,一间闺房,一个城堡;您尽管去想象那里住的全是神仙,遍地都是宝;您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全是用油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而且还是精雕镂刻出来的;

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

为了创造它,需要整整两代人成年累月地进行劳动。这座庞大得跟一座城池一样的建筑物,是经过好几个世纪才建筑起来的。

这是为什么人建造的呢?是为世界的各族人民。因为创造这一切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圆明园;伏尔泰就提到过它。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没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那就尽管在想象中去想象它好了。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这里对它的描绘还是站在离它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又是在一片神秘色彩的苍茫暮色中作出来的,它就宛如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影影绰绰地呈现出来的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

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

这不禁使人想起帕特农神殿的事。他们把对待帕特农神殿的手法搬来对待圆明园,但是这一次做得更是干脆,更是彻底,一扫而光,不留一物。

即使把我国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才双双手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文明却竟是这样对待“野蛮”的。

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不过,我要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抗议,而且我还要感谢您使我有机会提出我的抗议。绝对不能把统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们统治的人们的过错混为一谈。做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的人民,则从来没有做过强盗。

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它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

阁下,您现在总算知道了,我对这次军事远征中国的事情,是有充分的认识的。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的原文(译文)是: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

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扩展资料:

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1861年11月,法国著名文豪雨果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

1860年巴特雷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火烧圆明园的丑行。

巴特雷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认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高度赞美了圆明园是世界艺术的奇迹,并以优美、生动的文字再现了圆明圆的美景,以辛辣的笔墨痛斥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毁坏圆明园的罪行。

雨果《致巴特雷上蔚的信》中

“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我们欧洲人一向自认为是文明人,把中国人当成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我要对此提出抗议,而且要感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希望法国有朝一日能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赃物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雨果在信中详细地叙述了圆明园的辉煌和价值,愤怒地谴责了侵略军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同时把法国政府与法国人民加以区别。巴黎公社失败以后,他呼吁赦免公社战士,在比利时政府宣布拒绝巴黎公社社员进入比利时的第二天,雨果就在《致比利时独立报》的公开信中,表示要献出自己在布鲁塞尔的住所供社员们避难。但是第二天夜里就有50多个人冒充巴黎公社社员,骗他到楼下来开门,然后用大石头向他砸去,他的身上落满了窗玻璃的碎片,幸好没有受伤,但是几天后还是被比利时国王下令驱逐出境。

哪几个国家把圆明园给烧了?

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中国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中国付出庞大赔款为终。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咸丰十三年,被烧。兴建于康熙晚年,经历代改造,到了乾隆年间,光圆门就有18座,历经150年,耗费金银无数法国文学家雨果说:"把我国各大教堂的宝藏汇集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庞大而辉煌的博物院的。”…………………………………………据法国一军官报道:一个团指挥抢的珍宝和钻石,就价值80万法郎以上……

谁烧了圆明园?

清朝末年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八国帝国主义组成联军,为了各自的利益侵略我国北京,把圆明园的宝物抢掠一空,然后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布,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强国,强军的目标,这个世界必须用实力说话的,弱了就有人欺负你的。

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下令烧毁的,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10月8日英法联军开始抢圆明园内的贵重物品,10月18日经过多天抢夺后,英国军队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法国人其实是背锅侠真正的放火人,是英国人

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烧过。

第一次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在占领了天津之后又进入了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但是经过清朝的整修,其实有部分建筑幸存的。

第二次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圆明园附近的守军和土匪开始洗劫这里。军阀、官僚趁机开始对园中残存石料巧取豪夺: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派人拆毁圆明园内外围墙,用其石材修建自己的达园;远在东北的张作霖,也从圆明园拉走石料修筑个人陵墓。幸存四十年后,这些残存的建筑被再次毁坏。

后来,随着清朝灭亡,内战和侵略战争的打响,再加上人口迁入等诸多原因,圆明园就被彻底毁掉了。

1、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的,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英国的军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对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掩盖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布鲁斯下令放火烧毁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2、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在入侵北京城之后,不光对城中的无辜的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还进入到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对园中的珍宝进行疯狂的洗劫。当时圆明园里的总管大臣被逼投海身亡,住在圆明园里的妃子也身死其中。

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从广州北上打破大沽口,占领天津后,当时的清朝皇帝咸丰躲到承德避暑山庄,然后英法军队进攻北京,占领并抢劫了圆明园,把里面的奇珍异宝全部运回自己国家,然后又一把火烧了企图毁灭证据,据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八国联军,英,法,美,日,葡萄牙,澳大利亚,俄国

火烧圆明园的策划者?

率领英法联军侵华的四个头目额尔金、格兰特、葛罗和孟托邦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开分赃会,“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随后,侵略军开始了疯狂的掠夺。最初只是英法联军恶狼般地吞噬园中的金银财宝和名贵的艺术品。

但很快额尔金觉得掠夺并不能彻底摧毁这座华丽的宫殿,于是借口英法被俘“侨民”受到清政府的“戕害”,公然声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

额尔金是英军指挥官,也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詹姆斯·额尔金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与第十二代金卡丁伯爵,对中国人来说,他是一个罪行累累的强盗。

1856年他受委派来华,发起攻占广州,威逼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4月维多利亚女王委派他为特使,再度主导英法联军对华干预。他狡猾奸诈,阴险毒辣,善用“以战逼和”的招数。

有史料记载,火烧圆明园的指令是额尔金首先向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下达的。在此之前,英法联军只是疯狂的抢劫。

18日清晨,额尔金正式下达火烧圆明园的指令,英军骑兵团一大队率先开赴圆明园放火,火焰升起后,天色显得分外暗淡。随后众多联军便在园中各处任意纵火,临近正午,整座园林弥漫在烟火之中。

“联军三四千人连续纵火两日,烟雾笼罩,火光烛天。”相距二三十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暗淡,如同日食。最为悲惨的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被烈火所围困,无法逃生,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

与此同时,圆明园附近的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


在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

烧圆明园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不久,额尔金便南下香港,依约划割九龙。1861年初他率英军“凯旋”归国,并得到主子维多利亚女王的嘉奖。

随后他被委任为印度管辖区总督,但就职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就暴死他乡,死时只有52岁。

1900年英国出版的《詹姆斯·额尔金评传》称:额尔金死于印度喜马偕尔邦的达兰萨拉镇,这是印度北部一个雷电多发的地区,一日他居住的房间突然被雷电击中失火,额尔金情急之中心脏病复发,来不及逃生,便葬身于火海之中。

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额尔金算是罪有应得。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是)


额尔金(詹姆斯·布鲁斯)额尔金,第七代埃尔金伯爵之子,毕业于牛津大学。毕业于知名学府,拥有大好前程的他,并没有学会造福人类,反而成为了和其父亲一般的强盗。

额尔金的父亲是第七代埃尔金,曾靠着贿赂和欺诈,得到了帕特农石雕。而他对圆明园,先是武力抢夺,接着又一把火将搬不走的烧掉,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857年3月,他出任英国驻中国的全权代表。此时清政府无能,面对列强只有割地、赔款,诸列强瞧准了清政府的软弱,先后欺辱中国。

额尔金出任后,率领英法联军攻打并占领了广州。次年5月,他再次率领英法联军北上,炮击大沽口,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反而成为了他晋升的资本。回到国内后,他就借助过往“功绩”,担任邮政大臣。这还没完,他之后再次回到中国,率领英军攻陷大沽口、占领天津,1860年10月13日,攻入北京城。

然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到北京,早在攻打北京之前,他就骑马参观了圆明园。他当然不是单纯的欣赏圆明园,而是带着贪婪地眼神来观察圆明园地形。圆明园之名早已传遍世界,贪婪地额尔金,早就想窃取圆明园的宝物。所以这次察看圆明园之后,就和法军头目约定分派园内之珍物。在他的计划下,从10月7日起,英法联军争相劫掠圆明园珍品。

黄金、白银、瓷器、书画等都被洗劫一空,成为了英法联军的“战利品”。这些流落在外的珍品,或被拍卖、或珍藏、或进献给高层,但无一例外,属于中国人民的珍宝从此流落在外。

掠夺两日之后,额尔金率领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掠夺结束了,可这位强盗对圆明园的伤害并没有结束。当圆明园能劫掠的都被劫掠后,额尔金居然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他找了一个拙劣的借口,试图掩盖自己劫掠圆明园的事实。就这样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传承了百年的圆明园就这样被彻底毁掉。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郊时,威妥玛任额尔金的翻译,龚孝棋因此而与额尔金相识。当时额尔金准备进攻紫禁城,龚孝棋表示反对,说圆明园珍宝无数,是中国精华所聚之地,劝额尔金去圆明园。

于是额尔金采纳了他的建议,但圆明园所在的地方是海淀,当时属于郊区,联军也没导航,不大搞得清路。这时龚半伦又出来了,带着联军绕过德胜门,直奔圆明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