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超市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

本文目录一览: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是什么?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是不麻痹、不大意;戴口罩、要坚持;打喷嚏、讲礼仪;勤洗手、讲卫生;常通风、不可少;一米距、更安全;少出门、不聚集;打疫苗,很重要;讲科学、强免疫;有症状,早就医。

不麻痹、不大意。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勤洗手、讲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要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常通风、不可少。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少出门、不聚集。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

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有症状,早就医。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分别指的是什么?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分别指的是如下十条。

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增强体质、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并且关注症状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诊。

4、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5、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①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②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③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相互搓各洗搓五下);

⑤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各搓五下;

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6、哪些时候需要洗手

①传递文件前后;

②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③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④吃饭前;

⑤上厕所后;

⑥手脏时;

⑦在接触他人后;

⑧接触过动物之后;

⑨外出回来后。

7、旅途在外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8、口罩选择

选择一: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去医院看病或人群密集处可选用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是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9、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①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②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③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手洗干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④最后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10、特殊人群佩戴口罩方法

①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②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的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③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如下:

一、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来捂住口鼻。

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七、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八、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九、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十、有症状,早就医。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