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

儿童称谓?

一、赤子

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


今天的人说赤子,意思是对祖国忠诚的人民,但是赤子一词的本意,却是指刚出生的婴儿。

“赤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原话是:“含于德厚,比于赤子”,唐代古经学研究家孔颖达解释说,“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意思是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红色)的,所以称为“赤子”,后来因为婴儿的心灵最纯洁,始终离不开父母,因此引申将品德高尚、对国家一片忠诚的人叫做“赤子”。

二、襁褓

“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儿童,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

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襁褓一词的本意,对此,唐代曾给《史记》做过注解的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因为背负着孩子,人们常说带着襁褓,慢慢就将襁褓作为不满周岁的儿童的称谓了。

三、孩提、孩抱

孩提或孩抱,指的是两三岁的儿童。这里的“孩”,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幼儿笑时发出的“咳咳”之声,幼儿“咳咳”地笑出来后,非常可爱,因此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提”或“抱”起来,孩提或孩抱的意思是,在孩子“咳咳”发笑的时候“提”起来或“抱”起来的意思。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隋唐时期的经学家颜师古这样注释说:“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四、始龀(chèn)或龆龀

婴儿在出生6到8个月后,开始长出牙齿,叫做“乳牙”,大约到了七、八岁时,乳牙就会掉落,长出恒牙。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龀的本意是毁牙,意思是牙齿毁坏掉落,始龀的完整意思就是:乳牙开始毁坏掉落,这个时间就是儿童七、八岁的时候,《说文解字》说: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而龆字的意思是“垂髫”之“髫”的同音字。

五、垂髫、髫稚、髫草、髫儿、髫岁、髫发

髫,(tiáo),自然下垂的头发的意思,在古代,儿童在七、八岁的时候,头发不加梳理,自然下垂,以上几个称谓都指七、八岁以前的孩童,不分男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句话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垂髫就是这个意思。

在古代“髫”与“龆”经常互用,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明白前面所说的“龆龀”的意思了,它实际上应该是“髫龀”的意思——头发下垂、乳牙掉落。很明显它是从头发和牙齿两方面体现七、八岁儿童的特征的。

六、总角

古代儿童在七八岁之前头发是不加梳理的,从八九岁开始就要梳理了,怎么样梳理呢?首先,我们明确一个字的含义,这个字就是“髦”(máo),它的意思是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

从八九岁以后,儿童的头发开始梳理了,办法就是将垂在前额的短发扎起来,《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髧彼两髦”,髧(dàn),使其下垂的意思,髧彼两髦的意思是从八九岁开始,父母就要将孩子垂到前额两边的短发扎起来,并下垂,这就是对儿童总角的文学描述,对此,古人是这样注释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总角,聚两髦也。”

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说:“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在古代,总角代指的年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不分男女都这样代指。

七、及笄、束发

在古代,男女到了十五岁,就是成人了,到了十五岁,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表示祝贺与纪念,女孩的成人之仪式叫“及笄”,笄,就是簪子,及笄就是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标志着这个女孩已经成人了。

同样,男孩到了十五岁,也要举行成人仪式,办法就是将头发用一根带子束起,表示已经成人。

及笄与束发,都是到了十五岁的意思,但是男女有别了,及笄,只能用于女孩,束发只能用于男孩。

八、黄口

指的是十岁以下的儿童,这里是将小孩比喻成小鸟了,小鸟们的口都是黄颜色的,黄口之鸟,就是小鸟。

九、豆蔻

豆蔻,是一种植物名称,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用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赠别诗二首之一》,诗中这样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破瓜

破瓜,这个词语多用于女子十六岁的年龄,原因是将“瓜”字分成两半,很像“八八”,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大多用语女子年龄的代称。

我们现在称呼儿童,常常会说“那个孩子如何如何”。而在古代,对“儿童”的称呼却比今天要丰富得多。

语文课本《桃花源记》有“黄发垂髫”,《醉翁亭记》里有“伛偻提携”,其中的“垂髫”和“提携”均有儿童的意思。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叫法,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礼仪十分尊重,于是有关年龄的称谓自然也受到重视了。实际上,除了“垂髫”和“提携”这种借代的方式,古代对儿童的称谓还有专门的用语。

赤子:初生的婴儿。

襁褓:(音qiǎn),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龆龀:(音t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

幼学:十岁。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女子: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又称为“豆蔻年华”。

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指女子十五岁。

破瓜: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是为十六,指女子十六岁,也可以用碧玉年华。

桃李年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代指女子二十岁。

花信:花开之时,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语出宋朝诗人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男子:

舞勺之年:原意指男孩子十三岁至十五岁岁应学习勺舞,故代指男子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原本是古武舞名,语出《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束发: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作为成童的代称。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年的帽子,但由于身体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因此用以指男子二十岁的年龄。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

及笄读:[jí jī]&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扩展资料:

其他儿童年龄词

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出自: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译文:老人和儿童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读音【jí jī】

及笄之年的意思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及声母j,韵母i,声调二声。

笄声母j,韵母i,声调一声。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古代女子15岁及笄应读作一声,代表成年了,可以嫁人了

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读及ji ji 第一个二声,第二个一声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及笄是我国古代专门用来表达女性年龄的专用名词,在古代满15周岁女性都是要结发的,笄也就是簪子的意思,结发之后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及笄弱冠而立古稀期颐什么意思?

古稀之年:70岁,

及笄之年:15岁(女子),

弱冠之年:20岁(古人二十岁成年,行冠礼,男子),

期颐之年:100岁,

不惑之年:40岁。

这些都是古人对年龄阶段的别称,有一些因为常用,就保留了下来,如“豆蔻年华”,“知天命”,“花甲”、“古稀”等等,另外一些因为字形复杂,或者使用次数很少,就逐渐荒废,随着字成为生僻字,也就成为生僻词,少有人用,像“耄耋”、“期颐”、“及笄”等等。

及笄15岁左右,弱冠20岁左右,而立30岁左右,古稀70岁左右,期颐100岁左右。

1、及笄(jí jī),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什么是笄?《说文》:“笄,簪也”。笄,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古时行笄礼表示成年,说明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礼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解:“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因此,及笄指的是古代15岁的女孩。那么古代15岁的男孩呢?古代男孩一般15岁“束发”,这时还应学会各种技艺。归有光《项脊轩志》提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关于及笄,我们还可联想到这些词语,如“总角”指幼年的儿童,把头发挽成小髻髻,非常可爱。“垂髫”同样指儿童幼年,古代儿童未成年,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2、“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弱冠礼。弱冠之年就是20岁,弱即弱小,冠即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如同现在举行成人礼一样。左思《咏友》诗: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3、而立是古代汉族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而立应是能循礼而行,礼可以代表“义”,即克己去私。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能立即能循礼而行。而立代表着人的行为已经不再只为自身,而是为他人着想。

4、古稀,对应成语“古稀之年”,那古稀之年又是多少岁呢?古稀也叫“古希”,“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一个人到了70岁的年纪。

一个人活到了70岁,算是高龄了,尤其是在人均寿命不高的古代,就更加稀少了,因而古人认为人活到70岁,是很稀少的,故而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关于古稀最经典的一句诗是“诗圣”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明朝唐寅(唐伯虎)为感慨自己活过了“古稀”而填了一首《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古代活过70岁的“古稀”老翁等学问大家,堪以稀少称奇。而他们在古稀之年回首往事时,如果毫无建树,仍不免长嘘短叹,唏嘘不已。

5、期颐,读意为qī yí,对应成语“期颐老人”。期颐老人,一般指100岁的老人。期颐这个词形象、生动,期是期待、指望,颐是供养、赡养。期颐合起来,意思是:100岁老人饮食起居等都不能自理了,一切都期待他人来供养与照顾。

百岁,在古代与现代,都是少之又少的高龄高寿,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我们现代也没有这样文绉绉地称呼或形容百岁老人了,除非是在文学作品当中。

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及笄是什么意思(弱冠是什么意思)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脉流,让古文化的馨香、雅致、丰润、含蓄及唯美等,流传并沿用至今,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及笄女子15岁成年,男子20岁加冠成年,而立男子30岁,七十古稀,期颐一百岁

及笄是女子年满15岁;弱冠是男子年满20岁;而立是30岁;古稀是70岁,期颐是100岁。

垂髫,耄耋,期颐,分别代表的是多少岁?

一、垂髫(tiao):

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二、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三、期颐:一百岁。 四、古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二八年华:16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杖朝:八十岁。 耄耋:八十 ~ 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古时及笄少年的穿着?

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

穿着: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乃笄什么意思?

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出自《礼记·内则》,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