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培训)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可引起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DN);还可引起血脂和血粘滞度增高,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不论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的预测情况,还是糖尿病病人的筛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UKPDS)均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评价指南,且都充分肯定了强化治疗在阻止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 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 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3 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4 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 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

综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局限在对血糖的认识上来管理血糖,应综合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血糖控制满意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至少1年测2次糖化血红蛋白;若血糖控制不满意且需调整方案者,应一年测4次。另外计划怀孕的糖尿病妇女,初期每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满意后,应每6~8周测1次,直到受孕。同时还应该注意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或用心得安、吗飞、双氢克脲塞等药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而用大量阿司匹林、维生素c肾功不全,甲亢者可使其增高。应综合考虑,做到全面衡量患者的整体情况。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也不能取代糖耐量试验,可作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此外还要注意 ①对昏迷病人的鉴别: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正常。若糖化血红蛋白增高预示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②糖化血红蛋白很高的患者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③对妊娠糖尿病仅测定血糖是不够的,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使其保持在8%以下。如此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和畸形胎儿的发生。④指导治疗:如已测定了某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可推算出平均血糖的水平,再用推算值与同一标本的空腹血糖值对比,可预测出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时,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影响较大;当在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功效差不多;当大于8.5%时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很高者需要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水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大于8%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小于8%侧重改善餐后血糖。如若空腹血糖高于7.1mmol/L许多,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表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需调整治疗方案。反之,若空腹血糖低于7.1mmol/L,甚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则表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治疗方案不变。因此,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葡萄糖通过非酶作用,经细胞膜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链颉氨酸结合形成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对高血糖和血糖波动较大时有诊断意义。如它的临床意义,升高:糖尿病、高血糖(持续1~2周以上)、红细胞寿命延长(脾切除)、原发性高血红蛋白F综合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GHb值高于非依赖型糖尿病的GHb。

(2)降低:出血、红细胞破坏亢进(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亢进(妊娠)、输血。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有何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1)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2)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3)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6.79%。如果>11.5%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4)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6)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请问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病情分析:您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一段时间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监测治疗效果. 意见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在不同的医院正常值范围不同,如果超过正常值,表示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培训)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培训)


医学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和血糖结合的产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映测定前1-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意义?

你好,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意义是可以反映近三个月来血糖的控制情况。

指导意见: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这种物质的代谢时间长,所以临床上运用它的这个优点来反映远期的血糖水平。如果升高,那说明血糖一直以来都没有控制好。

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意义?

很多病人都会很不明白,我在家里对血糖有定期检查,对其他的控制程度也很了解,而且对定期体检也很了解,这是不是医院想赚更多的“检查费”啊,如果病人这么想,那么就被忽视了,不重视自己的健康表现,直说一些,因为我说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检查和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检查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烂脚患者,及时进行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的体格检查,可以及时改善和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最新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诊断标准,只要这个指标≥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国内外专家都一致认可,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对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监测病人对治疗的适应性方面应用较广,糖化是人体的血糖的金指标。即是人体血糖的加权平均值,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可能造成加快患者的并发症。单纯的血糖控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血压血脂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其实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但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GHb是血红蛋白合成后以其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进行缩合反应形成HbA1c酮胺化合物。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

(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