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苏轼的背景

苏轼的介绍: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出生于眉州眉山,其父亲是北宋文人苏洵。苏轼在二十二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就名列第二,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的仕途并不顺利,经历了“三起三落”后,最后被贬到儋州。宋徽宗继位后,苏轼被调任数次。公元1100年,北宋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在北归途中,逝世于常州。

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苏轼的“三起三落”

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反对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

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州。

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轼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苏轼三起三落概括

苏轼的“三起三落”概括:苏轼步入仕途后,在官场受到重用,后因为乌台诗案,和被贬去黄州;新法废除后,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后苏轼又遭旧党诬告陷害,请辞外放;苏东坡又被召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后新党再度执政,苏东坡被贬到儋州。

苏轼的人生概括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谪于黄州后,对于人生产生了顿悟,如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苏轼写过:“座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寓意人才之辈永远无法得到像群乌小人的赏识,而冀北的朝政之上正是那些小人当道,而言冀北空。由此,苏轼自内而外地产生了一种更为达观豁朗的人生观。

苏轼为朝中王安石的党人所不容而革职,下落到一个很低的职位。但对于苏轼来说,位高而就,便努力为百姓谋实际的利益,位低时便安于贫苦,并不以此为意。

苏轼再次被朝中党人章醇贬于惠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一种打击,但是苏轼泰然处之,他给当地的人们讲解草药的功效,此时对于朝廷高层政治已告断绝但仍然拥有的是一颗爱民之心。当地百姓的福利他视之为己任。

苏轼的“三起三落”指什么?

一起:步入仕途。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的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品级并不高属从八品,干了近3年后被召回朝廷,任职史馆。神宗熙宁四年(1071),被下派到杭州做通判,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一落: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因此受到政敌的打压。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将其贬至黄州。

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l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三起:再回朝廷。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刚一亲政,他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了京城,上任1个月又将其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接着又将其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海南的天涯海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