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

古代所说"四维"是什么?

《管子》中主张的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分为礼、义、廉、耻四个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四维”,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译文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出处“四维”说出自《管子》。《管子》非常重视礼义伦理在治国安民中的作用,在开篇《牧民》中开宗明义,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说。其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解释管仲把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故名四维。维,原指系物的大绳。管子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强调“饰四维”、“张四维”,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同时对礼的一些方面有所突破,诸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尊尊”、“刑不可知”等,以达“礼以导民”,任用贤能,及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之准则。管子在齐设立“三国五鄙制”,将齐人分成士、农、工、商四民,使四民分居定业。齐桓公因用管子之谋,通过改革立法使邦国日渐强盛,并成为春秋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四维”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民国时期蒋介石据此提出“四维主义”。《史记·管晏列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顾炎武主要写无耻的主要原因?

史学家顾炎武的《廉耻》一文,最透彻,最深刻,对当今时代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全党乃至全社会倡导讲廉耻的理念,都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大家不妨读一读。

顾炎武这篇论述的精华观点,用现代文叙述,主要是: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能以无耻为可耻,就能免于羞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顾炎武在文中,阐述了一个人不讲廉耻的严重后果——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进而阐述了大臣、士大夫如果无耻所将造成的严重危害——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

所以,无论是公众,还是为官者,都需要从顾炎武的论述中切实认识到不讲廉耻的危害。积极主动地端正和提升自己的品行,培养廉操和知耻的意识。

礼义廉耻打一字谜底是罗为什么是罗呢?

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所以礼义廉耻是罗(罗的繁体字)

礼义廉耻是不是儒家思想?

“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不单单是儒家思想,也是法家的一些思想。儒家在这方面,阐述的比较完善。

教孩子礼义廉耻的古文?

《礼义廉耻》原文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管子·牧民》

【译文】什么叫四维?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越轨;有义,就不会妄自冒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追随邪念。所以,人们都不越轨,统治者的地位就安稳;都不妄自冒进,民众就不会有奸巧和欺诈行为;都不掩饰过错,品行就自然端正;都不追随坏人,邪恶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比较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另外,冉有和骞偶一称字,又当别论),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纂述的。

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这一史实可参阅《礼记·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

今教童子, 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 则宜诱之歌诗, 以发其志意; 导之习礼, 以肃其威仪; 讽之读书, 以开其知觉。

国宝四维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说的。翻译: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四维”说出自《管子》一书。《管子·牧民·四维》称:“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国颂》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归纳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


张:展开,推行。意思是,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扩展资料:四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国之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会倾侧;缺了两维,国家就会危殆;缺了三维,国家就会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何谓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谁说的)


1、“礼”指上下有节;有礼,就不会超越节度。

2、“义”指合宜恰当的行事标准;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

3、“廉”指廉洁方正;有廉,就不会掩饰恶行。

4、“耻”指知耻之心;有耻,就不会同流合污。因此,治国用此四维,就可以使君位安定、民无巧诈、行为端正、邪事不生,于是国可守而民可治。

亨沃比彻的礼仪名言有哪些?

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2、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3、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4、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5、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6、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

8、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9、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