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夫妇有别什么意思(夫妇之别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什么意思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见《孟子•滕文公上》。

这几句大意是: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男女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以维系封建社会的秩序。现在人们谈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还常常引这几句概括而又典型的话。

五伦中夫妇有别,谁能详细地解释下

“夫妇有别”,是说夫主外,妇主内,有不同的分工。

夫妇两个人结合成了一个家,这是家的核心,男主外,负责家庭经济生活;女主内,相夫教子。夫妇有别,各有各的任务。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扩展资料

先秦儒家哲人重视维系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保持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稳定,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价值、权利与责任,重视不同社会角色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孟子继承前人的思想,就“人伦”作了界说,这是对人伦关系的权威性定论,确定了社会的五种人际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五个原则。

春秋曾子的《大学》中也有与孟子相近的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讲的国人的范围要大于朋友,而道德准则同是“信”。

(译文:身为国君,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王;身为子女,就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父亲,就要尽力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汉代以后所讲的人伦基本上是继承和绍述孟子的说法,以“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为社会的五种基本关系,后也称为“五伦”。

对于五伦关系中十种角色所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有“十义”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译文: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做兄长的要友善,做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做丈夫的要以和为贵,做妻子的要三从四德,做朋友要重情义,做伙伴要讲信用,做君王的要礼贤下士,做臣子的要忠心。)

这是规定五伦每一方各自应当遵守的准则,强调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长与幼、君与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并非像汉代以后那样要求一方绝对服从另一方。

先秦儒家基于等差之爱的思想所提出的“五伦”“十义”,确立了古代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并经过权威化、制度化而成为传统礼教的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

夫妇有别是什么意思?

夫妇关系在人伦道德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古时期没有婚姻制度,没有“夫妇”这个概念,因此,也就没有父子、兄弟以及各种亲戚关系。自从有了婚姻制度之后,才有了夫妇、父母、兄弟以及各种亲戚关系,人伦道德才得以出现,此证明,夫妇是人伦之起源。

夫妇在家庭中位于核心位置,上侍奉老人,下抚育子女。夫妇关系破裂,则老人得不到赡养,孩子得不到教育,家庭即刻解体;夫妻关系不睦,向上影响到与父母的关系,向下影响到与子女的关系,平行影响到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夫妇关系出现问题,则家庭不和,进而影响到社会之和谐。因此,夫妇是人伦道德之核心。

“夫妇有别”就是教育人们正确处理好“五伦”中这最重要的一伦。

什么是“有别”?“有别”,就是有所分别。

为什么要有所分别?因为男人和女人完全不同,从生理到心理,从思维到习惯,从性格到行为,乃至肩上的责任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曾经有一段时间,媒体拼命地宣传: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了,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照样也能办得到。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却并非这样,男人可以驾驶歼击机与敌人拼命,女人充其量只能驾运输机;男人看到战友倒下,是怒火中烧,舍生忘死地去冲杀,而女人看见流血就吓得闭上了眼睛;二百斤重的麻袋,男人扛起就走,女人却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在部队,女人只能做护士和通信兵;在社会上,重体力劳动、高危工作、野外勘查和施工,很少看到女人的身影……

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并不仅仅表现在体能上面,在思维、性格乃至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朗”。男人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自己的能力和事业上,他们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具备谋生的能力,进而找一个好的行当、好的事业,他们拼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成家立业;女人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男人身上,她们一生的第一要务是找一个好男人,第二要务是生一个好儿子,有了好男人和好儿子,其平生之愿足矣。她们中有的人也会拼命学习,但那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筹码,将来能找一个更好的老公。所以,男人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业上,女人把主要精力用在家庭上。

男人把自己的不幸埋藏在心里,耻于向人吐露,他们喜欢用酒精来稀释自己心中的忧伤,不会因为忧伤而在人前落泪;女人把自己的忧伤涂在脸上,甚至把眼泪和嚎哭作为进攻以及猎取人们同情的武器。

男人总是不忘自己的责任,包括对配偶的责任,对父母兄弟的责任,因此,男人总是爱屋及乌,世界上很难找到不孝的女婿就是明证;女人却把爱集中在自己的丈夫和子女身上,不会分给婆婆一分,所以,不孝顺的媳妇满世界都是。

男人大大咧咧;女人斤斤计较。

男人喜欢刺激和挑战;女人喜欢依赖和撒娇。

男人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女人喜欢展示自己的身材和脸蛋。

男人刚强,女人脆弱;男人大度,女人忌妒;男人粗心,女人细腻;男人爱沉默,女人爱唠叨;男人爱面子,女人爱实惠……

男人与女人之间存在着的这众多的差异,决定了男女应当有别。男女有别了,夫妇当然也应当有别。

“夫妇有别”,首先是别在定位上。《易经》上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女人在家中的位置是主内,男子则是主外,男女地位摆正了,才符合天地阴阳之大道。

《易经》上还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阴虽有美德才华,但要含蓄不露地为阳的事业服务,不敢使自己成名。这就是大地的道,这就是做妻子的道,这就是为人臣的道。阴阳五行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大道,在家庭中,夫为阳,妻为阴,阴只能辅助阳,而不能压制阳而显露自己,否则即为逆天而行。

基于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之别,男人应当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则应当是男人的贤内助。男人闯荡江湖,女人相夫教子;男人耕田,女人织布……

“夫妇有别”,还别各在自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之不同。男人要遵循男人的伦理规范,做大丈夫,做君子,妻子要遵循妻子的伦理规范,做淑女,做贤妻良母;男人要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女人要有女人的温柔体贴……

“夫妇有别”,别在要有距离感。“距离产生美”,是当前一句很时髦的流行语,而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已经谙熟此道。人们耳熟能详的“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指的在夫妇之间要有距离感。《后汉书•梁鸿传》中介绍汉代梁鸿和孟光的爱情故事时说:“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梁鸿每天打工回来,妻子孟光都为梁鸿准备好了饭菜,跪在梁鸿面前,不敢仰视丈夫,双手举着盛有饭菜的托盘,举得与自己的眉一样高,请自己的老公吃饭。梁鸿呢,也是跪着将托盘接下来。梁鸿与孟光的爱情故事,其精髓就在于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要有距离,距离产生美。太过亲昵,没有距离,反而会适得其反。南宋诗人陆游与其原配夫人唐婉尽管“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彼此相爱的不得了,但就因为他们二人不像梁鸿与孟光那样懂得“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旁若无人地亲昵,甚至陆游因沉迷于卿卿我我的爱情之中,连书也懒得读了,惹得陆母终于看不下去,在母亲的逼迫下,陆游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爱妻唐婉休掉。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他们不分场合、毫不顾忌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亲昵,不知他们是否知道,他们赢来的并非是人们的羡慕,而是唾弃;不知他们是否知道,他们永远也不会达到梁鸿和孟光的爱情高度,而且我敢断言,这样的人,他们十有八九不会厮守一生,离婚率最高的人,往往就是这些曾经“爱”得如漆似胶的人。

“夫妇有别”之最大之别,还是别在礼节上。路遇他人互拜时,男“尚左手”,而“女拜尚右手”,男人互拜是左手抱右手,而女人则是右手抱左手。(《礼记•内则》)旧时的礼节对男女各有各的要求,你若做错了,会招来笑话和鄙视。

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正是由于“男女有别”才使得夫妻之间彬彬有礼,各司其责,家庭稳固,阖家幸福。

新文化运动将旧礼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夫妇有别”变成了“夫妇有爱”。当前社会,世俗的观点将寻找配偶的标准定格在一个“爱”或曰“情”字上,“爱情”成了当今社会最时髦的理念。但究竟什么是“爱情”,太多的人并没有弄懂,只是盲目地崇拜和追求。

不要迷恋于“爱情”,脚踏实地地生活,才是我们所需要

夫妻有别什么意思

意思是每对夫妻的情况不同,象什么家庭条件、环境,教育程度等等都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可比性。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上五伦中夫妇有别是什么意思?

句意: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出自: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作者:佚名

全文节选: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翻译:

“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才能够养育百姓。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

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尧说道:‘慰劳他们,安抚他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创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圣人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之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

扩展资料:

赏析:

这一章文字很长,内容却并不算太复杂。既可以把它看作是主子对当时流行的农家学说的有力批驳,又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

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文明的表现。从理论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这是不可阻档的历史趋势;社会分工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原始社会中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原始社会末期,又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更进一步,随着人类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分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这种分工的出现,就必然导致统治胡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甚至,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言以蔽之,也就走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出现。

这种分工和矛盾对立的出现,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来看.’材的,不可转移的必然趋势,但从局部的阶段性的角度来看一是充满了尖锐斗争,充满了暴力和邪恶。正是面对这种令人困惑的复杂情况,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许行的农家学说就是这些各种各样观点中的一种。他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归咎于社会分工,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格而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办法。他不仅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率领弟子“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怪异而新鲜,吸引了不少人,就连一向奉行儒家学说的陈相兄弟也从宋国赶来滕国,成为许行的门徒。陈相兄弟不仅背叛了师门,而且还公然去拜访孟子,宣扬自己新学到的农家学说。

孟子当然不会容忍陈相兄弟的行为,也不能不对许行的学说展开批驳。于是又使出了自己一贯擅长的推谬手法,一问一答,把许行及其门徒的做法推到了极其荒唐的程度,迫使陈相承认“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实际上就承认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孟子这才展开自己的正面论述。

首先提出他那一段著名的论断:“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然后再“言必称尧舜”,以尧舜等古代圣王的事迹来论证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最后,在驳倒了许行的观点和做法以后,孟子展开了对于陈相兄弟背叛师门,抛弃儒学的行为的鞭挞。

情况非常清楚,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而且,《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已经说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所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现象,他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而已。

由此,一方面的确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孟子又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批倒批臭。其实,我们在这里已经知道,孟子的原意倒不是论述统治与被统治的问题。阴差阳错,这个毕生为“民”请命,呼吁当政者实施仁政的人倒成了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平心而论,关键是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从局部的阶段性的角度去看,许行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确也是有一定意义因而具有吸引力的。

可是,如果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和全程来看,他的观点和做法就是非常荒唐而可笑的了,而且,越是进入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就越是近乎寓言般可笑了。我们令天有谁会想到要自己造一台电视机然后才来看,自己造一辆汽车然后才来开呢?那不被认为是疯子才怪。

同理,从总体和全程的角度来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反动透顶的学说,而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象概括。如果我们还历史背景以真实,从孟子说这话的具体情况来理解,也就是从社会分工问题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滕文公章句上

夫妻有别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夫妻是不同类型的人,人们往往一结婚后,或耍朋友的时候都会忽略双方的差异,把对方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总认为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么对方一定也会是这样想的,也应该是这样想的。所以,结婚后,才发现对方和自己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夫妻间的差异,这是正常的,有的人处理好,那么夫妻和谐,有的处理不好,那么家庭就经常吵架,生气。甚至离婚。所以,夫妻有别就是说,你先有这个思想准备才结婚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