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皮肤的层次结构层)

皮肤有几个分层?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针对每一层,需要给不同的护理方案。而不是一味的只做某一项护理就能达到您想要的所有效果。补水就分表皮补水、真皮补水及中胚层补水。抗衰也分为基础抗衰、中级抗衰、筋膜层抗衰、分层抗衰。我们会全方位的满足您皮肤的多项需求,并保证安全和效果。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是什么?

人体皮肤结构图

皮肤由上而下可以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表皮层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组成表皮的细胞叫作鳞状上皮细胞(外观像鱼鳞),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大概可分为5层。

第一、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角质层虽然只有几层死皮,但是它会给我们形成像城墙一样的结构去保持我们皮肤内环境的稳定。

第二、透明层: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

第三、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第四、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

第五、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不断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

皮肤上毛发的结构

毛发位于皮肤上面的称为毛干,位于皮肤下面的称为毛根,毛根所住的房洞叫毛囊。在毛囊的下面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需要不断地给毛囊提供足够的营养,营养够了根才长得好,根长好了上面的枝叶才能长得好。如果毛细血管的量少了,势必会导致毛囊越来越干,越来越瘪,最后上面的毛发就脱落了。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事?

皮肤结构基础结构大致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组织里面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以及基底层,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直接相接,由基底膜带形成连接,真皮层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而皮下组织里面分布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肌肉组织,以及其他的结缔组织等。

皮肤的功能

皮肤被覆于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有以下功能和作用,一、屏障功能,保护体内的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另外也可以阻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丢失,二、吸收功能,皮肤能够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汗腺导管来吸收外界的水分、药物及营养成分等。

三、感觉功能,包括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四、分泌和排泄功能,通过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够分泌和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五、体温调节作用,通过血液循环和汗液蒸发对体温进行调节,六、代谢功能,能够对皮肤中的糖类、蛋白质、脂类、电解质等进行代谢。

七、免疫功能,皮肤是一个免疫器官,通过细胞免疫和免疫分子参与免疫活动。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有哪些?

皮肤的结构:由外往里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

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

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皮肤的层次结构层)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皮肤的层次结构层)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是什么?

皮肤的分层有表皮、真皮,其下为皮下组织。表皮的基底层是生发部位,为表皮的最底层,细胞会从基底层逐渐移行至角质层。真皮的话有两层,有网状层、乳头层。真皮内有血管、神经、皮脂腺、毛囊等,整个皮肤对机体是有屏障保护作用、体温调节作用以及感觉作用、渗透作用、吸收作用等等。

表皮的作用

表皮层包括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透明层主要分布于掌跖部位。表皮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屏障功能,如对机械损伤的防护、对物理性损伤的防护、对化学损伤的防护、对微生物的防御功能、防止营养物质丢失功能等。

再者表皮层还有吸收作用、感觉作用、免疫功能,其中角质层是皮肤吸收重要的途径,表皮层中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抗原提呈、免疫监视等功能。

皮肤结构是哪三大层9小层?

人体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肤老化和这三部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皮层: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基底层到表层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层缺水,肌肤就会出现干燥脱皮、粗糙、暗淡无光泽。

1. 基底层:产生新表皮细胞。含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多少决定肌肤颜色。

位于表皮最深层,借基膜与深层的真皮相连。基底层产生新细胞,逐渐往上推,直至形成角

质,也就是肌肤的新陈代谢过程,因此,也称「生发层」。

能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能够吸收紫外线,使深层组织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坏。基底层受损或缺水,代谢不畅,长斑,长痘,粉刺,螨虫。

1. 棘层:位于基底层的浅面,由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具有细胞分裂繁殖能力。

2. 颗粒层: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

位于棘层层面,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皮肤颗粒层受损,导致无法代谢多余的黑色素细胞,造成黑色素细胞堆积,代谢到表皮层,所以形成斑点(色斑),肌肤暗黄。

3. 透明层:控制水分、管制水分流失

位于颗粒层的前面,由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它由颗粒层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变性而成。透明层变薄或者受损,肌肤暗沉、发黄。

4. 角质层:保护、防水、防菌作用

表皮最浅层,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无核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角质层受损,皮肤屏障不完整,皮肤易敏感、粗糙、营养吸收差。

真皮层:真皮层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命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5. 乳头层:输送养分、含水分、弹性纤维

在表皮基底层深面,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称真皮乳头。乳头层内的胶原纤维较细,弹性纤维较小。

6. 网状层:提供张力、含水分、弹性纤维、胶原纤维

在乳头层深面,与乳头层没有明显的界限。网状层胶原纤维较粗,弹性纤维较多,细胞成分较小,纤维束众横交错呈网状,使皮肤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

皮脂腺、汗腺位于皮下组织的真皮网状层。

真皮层皮肤长期处于缺水状态,真皮层中的乳头层含水量长期低于60%,就会形成假性皱纹;随着年龄增长,真皮层中的网状层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受损甚至发生断裂,导致支撑皮肤的胶原肽键和弹力网断裂,其螺旋状结构随即被破坏,皮肤组织被氧化、塌陷,肌肤就会出现毛孔粗大、松弛无弹性和真性皱纹等衰老现象。

皮肤的分层及作用

皮肤的分层及作用

皮肤的分层及作用,我们的皮肤是有很多层组成的,皮肤对我们的作用很重要,一般人的皮肤是由外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织等三个构造构成的,因此皮肤角质层的维护很重要,以下分享皮肤的分层及作用。

皮肤的分层及作用1

皮肤有几层

各层的功效表皮层是第一层,它能够抵御外地人病菌侵入,维护皮肤。角质层薄是第二层,它是一种天然屏障,还承担保湿补水。颗粒层是第三层消化吸收水份保持皮肤莹润。有棘层是第四层推动基础代谢。真皮层是最终一层,缝隙连接表皮和真皮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的表皮从内向外分为五层,具体如下:

第一、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下面,是一层立方形或者圆柱形的细胞,基底层是表皮的生发中心,它的功能就是不断地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

第二、基底层上方是棘层,也是表皮中最多的细胞,它由4-10层多角形的细胞组成,细胞呈棘状互相交错,就像一个个的砖墙一样,对内部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颗粒层,颗粒层在棘层之上,细胞内可以看到一些透明的角质颗粒。

第四、透明层,仅仅见于手掌和脚掌的部位。

第五、最外面的是角质层,它是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的表皮细胞,它能对下面的皮肤起到机械性的保护作用。

皮肤的分层及作用2

一.表皮层

表皮为最外层的皮肤,其结构似一堵砖墙,砖与砖之间的水泥,是一层凝胶状的物质,当其所含的脂类与水分无法平衡时,皮肤外观就会显得干涩、粗糙。

它更是外来物质进入皮肤的通道,表皮由深层至表皮层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二、表皮结构(皮肤结构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角质层:保湿,防护

它是表皮最外一层,由紧密的鳞状细胞所组成,会不断剥落,含有角蛋白及角质脂肪。角质层为已死亡的无细胞核细胞。由10-15层偏平互联紧密交错并牢固粘合在一起的死亡角质细胞组成。

角质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其皮下组织,防止皮下组织遭受感染,脱水以及抵抗化学和外力所带来的压力。

角质层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10%角质层的细胞内含有角蛋白。它有助减少水份增发,甚至能吸收水份,使皮肤保持湿润。

还有一些代谢的产物构成天然保湿因子,它们在皮肤的水化作用,柔软性及弹性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透明层:皮肤光泽。保护

细胞为一层透明老化无核细胞。透明层可以阻挡外界的纯水被皮肤吸收,所以水在脸上会流下来,是重要的身体防护层。可以反射阳光,决定皮肤的光泽和亮度。

3.颗粒层:防水,阻挡紫外线

位于棘细胞层的浅层,由2-3层细胞组成。其厚度随角化层的厚薄而变化。在角化层薄的部位常无颗粒层。从这层开始,细胞变得透明并且变硬,保护皮肤免受到伤害。

它还可以阻止表皮水份向角质层渗透,使角质层细胞的水份显著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它还有折射光线作用,可减少紫外线侵入体内。

4.棘层:供养

棘细胞层一般由4-8层多角行的、有棘突的细胞组成。棘细胞中有溶酶体及吞噬体,可以进行重要的代谢活动及吞噬和消化表皮损伤后的细胞碎片及皮肤黑色素颗粒等。参与伤口愈合过程,给表皮供养。

5.基底层:产生信息报,黑色素决定皮肤颜色

是表皮最深层,这层有两种细胞,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基底细胞具有分裂繁殖,产生新细胞的功能,正常情况下,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变成角质细胞最后脱落,需要24-28天。

基底细胞间夹杂着黑色素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0%-80%,能产生黑色素,决定皮肤的颜色。

皮肤的分层及作用3

1.保护作用

皮肤的保护作用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性保护作用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一个完整的屏障结构。表皮角质层致密而柔韧,能耐受轻度的搔抓和摩擦;真皮中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织成网,具有伸展性和弹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具有缓冲作用。

(2)对物理性损伤的防护皮肤的角质层含水分少,电阻值较大,具有一定的绝缘性。皮肤对光线有吸收作用。角质层的角化细胞可吸收大量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180~280nm),棘细胞和基底细胞可吸收长波紫外线(波长为320~400nm),黑素细胞产生的多聚体黑色素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更强。

黑素细胞受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更多的黑色素,传递给角朊细胞,从而增强了皮肤对紫外线辐射的防卫能力。皮肤和毛发表面凹凸不平,部分细胞呈剥离状态,可反射光线,减少可见光的损害。

(3)对化学物质损伤的防护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区,但这种屏障作用是相对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化学物质的渗入,但接触高浓度的酸碱和盐类,皮肤立即受腐蚀,发生化学性烧伤。

(4)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皮肤对微生物的侵害有多方面的防御功能,如致密的角质可以机械地阻挡一些微生物的侵。角朊细胞不断角化而脱落可以排除一些微生物。干燥的皮肤表面和弱酸性的pH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防止液体丢失皮肤的多层结构和致密的角质层,以及皮肤表面的脂质膜可以阻止液体丢失。成人24小时通过皮肤弥散丢失水分约240~480ml(不显出汗),如果角质层丧失,水分丢失可增加10倍或更多。

2.感觉作用

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小体,对外界感觉十分灵敏。皮肤把外来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神经中枢,从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身体上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分为触觉、痛觉、压觉和温觉;另一是复合感觉,由皮肤中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官和信号传入中枢后,经过大脑皮层整理综合而形成,如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图形觉等。

3.体温调节作用

皮肤在体温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中含有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冷感受器在皮肤温度低于30℃时开始发出冲动,热感受器在皮肤温度超过30℃时开始发出冲动,47℃时频率最高。

这些神经冲动传入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液量、发汗、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使体温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稳定水平。

4.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中有皮脂腺和汗腺参与机体的代谢。汗腺能分泌汗液,含水分99.0%~99.5%,固体成分(如氯化钠、尿素、尿酸等)占0.5%~0.1%,每天可排泄500~1000ml,汗腺代替了肾脏部分排泄功能。

皮脂腺分泌皮脂和排泄少量废物,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青春期分泌活动旺盛,女性绝经期后和男性70岁以后分泌减少。

雄性素及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促使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增加。药理剂量的雌激素可以降低皮脂腺的活性。摄入过多的糖和淀粉类食物使皮脂分泌显著增加,而脂肪的影响则较少。

皮脂有润滑皮肤和润滑毛发的功能,可使皮肤不干燥,毛发柔软光亮,又有保温、防止水分蒸发,防止水和水溶性物质侵入和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的功能。如果皮脂分泌过多,阻塞了毛囊孔,就容易发生痤疮。

5.代谢作用

皮肤参与机体的.一般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的代谢,其中最主要的是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把表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该维生素与人体内钙、磷的代谢关系十分密切。

6.吸收功能

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这在皮肤病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皮肤主要通过表皮和附属器吸收外界物质。物质可通过角质层细胞和细胞间隙进入真皮。毛囊、皮脂腺是皮肤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汗腺的吸收作用较小。

完整的皮肤只吸收很少的水分,单纯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葡萄糖、蔗糖等不被皮肤吸收。电解质吸收不显著。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睾酮、孕酮、雌激素及大部分皮质类固醇制剂可经毛囊、皮脂腺吸收。

油脂类也经毛囊、皮脂腺吸收,一般规律是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能增加皮肤渗透性的物质如氮酮、二甲基亚砜、丙二醇、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可增加皮肤对物质的吸收。表面活性剂可起湿润、乳化、增溶作用,有助于物质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增加吸收功能。

皮肤吸收功能的大小与角质层的厚度、毛囊和皮脂腺的密度,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分布的多少有关系。当皮肤损害时,可降低皮肤的屏障作用,增加皮肤的吸收,损害的面积越大,吸收功能越大。

7.社会作用

皮肤可以表现人体的外在形态美。美的皮肤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有时人的面部表情、仪容笑貌,有助于人类的情感交流,促进了解,加深友谊。美的皮肤与人的婚恋、就业、事业的成功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皮肤结构基础知识分层是什么?

皮肤的分层有表皮、真皮,其下为皮下组织。表皮分为5层,有几层有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表皮的基底层是生发部位,为表皮的最底层,细胞会从基底层逐渐移行至角质层。真皮的话有两层,有网状层、乳头层。

真皮内有血管、神经、皮脂腺、毛囊等,整个皮肤对机体是有屏障保护作用、体温调节作用以及感觉作用、渗透作用、吸收作用等等。

皮肤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其中水和蛋白质占了较大比例。皮肤既是免疫反应的效应器官,又具有主动参与启动和调节皮肤相关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对侵入的外源性物质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详细介绍:

1、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组成表皮的细胞叫做鳞状上皮细胞(外观象鱼鳞),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大概可分为5层。

2、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角质层虽然只有几层死皮,但是它会给我们形成像城墙一样的结构去保持我们皮肤内环境的稳定。

3、透明层: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

4、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5、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

6、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不断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