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物体下落快慢和重量有关系吗(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本文目录一览:

物体越重是否下落得越快?

不是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物体下落的速度V=V₀+gt,(V₀表示初速度,假设方向向下,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下落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力没有关系,只与初速度,重力加速度和下落时间有关系,初速度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大。

扩展资料:

自由下落的物体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重量)没有关系,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只与初速度和下落时间有关系。(在某一个固定地点,重力加速度g是固定不变的);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矢量,也是对一般力学系统进行力学分析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常量处理所带来的误差较小时,重力异常可以忽略不计,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量 。

如果让一石块和铁球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可以观察到,两物体的速度都均匀的增大而且变化情况完全相同,它们最终同时到达地面。这种现象说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所有物体,尽管具有不同的重量,但它们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完全相同的。

这个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的重力产生的,也称为重力加速度,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它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方法求出。实验证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其在地球上地点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例如在赤道上g=9.780m/s²,在北极g=9.832m/s²,在北纬45°的海平面上g=9.807m/s²,在北京g=9.801m/s²等。通常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时候g取9.80m/s²。在进行粗略的计算或有说明时可以把g取作10m/s² 。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恒定的矢量。这就决定了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力加速度

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有关系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384年到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以及科学家。他曾经提出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有关,并且成正比的观点。而且这一观点,曾经在千百年来都被视为“真理”,直到年轻的伽利略推翻了这一观点。

伽利略生活在1564年到1642年间,是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他始终认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当1598年的夏天,伽利略发现了不论灯质量是大还是小,用力摆动后,灯总是以同一个速度摆动。这一发现令年轻的伽利略感到震惊,因为这与持续了近两千年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他没有畏惧权威,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一发现,于是选了两块大小明显不同的砖,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实验,在众人的注视中,伽利略扔下了这重量明显不同的两块砖,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伽利略问道:“重量大的下落得快吗?”众人皆回答:“不是,是同时落地的。”众人也被这一结论所震惊了,看得目瞪口呆。伽利略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得出的都是这个结论,于是他提出了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的速度是一样的,与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就这样,将近两千年的教条经验被推翻了。自由落体运动,为伽利略打开了物理学的大门。这是一重大发现。

了解完上述实验,我们不难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三个特性:

第一,在开始下落的时候,物体的速度为零,即静止的。

第二,这一运动必须是不计空气阻力的。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第三,在同一高度,任何物体不论重量大小,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它们的速度是一样的,落地的时间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呢?这是指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速度,也叫自由落体速度。伽利略对重力加速度的提出,可谓是力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实际上,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的速度是一样的,与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空气又阻力。所以,伽利略提出的这个观点,一定是有个大前提的,那就是不计空气阻力。大卫?斯科特,美国人,是第七个踏上月球的人。当他登月后,便去验证了一下伽利略的这一观点。在月球上,他将一根羽毛和一把铁榔头同时仍下去,并发现它们是同时落地的。

那么生活中哪些现象是自由落体运动呢?秋天到了,叶子的飘落;苹果的落地;下雪时,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等等这些都是自由落体运动。此外,还有我们所做的跳水、跳伞、蹦极、蹦床等运动。

作者:王懿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物品下落的速度跟自身重量有关吗?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自身重量越重,下落的倾向就越大,下落的速度也就越快;物体越轻,下落的倾向就越小,下落的速度也就越慢。因此,亚里士多德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它的重量是成正比的。

在我们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没有一个人敢怀疑。所以在将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一直把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当作真理。直至16世纪,这个论断才被伽利略推翻。

比萨斜塔伽利略首先进行了逻辑推理,从推理中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它的重量无关。伽利略设想,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时,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可是,如果将它们绑在一起同时下落会出现什么情形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绑在一起后的物体会比原来重的物体更重,所以它们就比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可如果从另一个方面分析,重的物体要带动轻的物体运动,它们应该比重的物体下降得慢一些。这两个结论很显然是矛盾的。由此伽利略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都是相同的。

伽利略又继续研究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关系。可是又遇到了难题,因为在那个时代是没有钟的。为了计算时间,伽利略在一个大的盛水桶底部钻一个小孔,并安上龙头,在龙头下面放上接水容器。打开龙头,水就会流入接水容器,称量容器中所接水的质量就可以确定经历的时间。

物体下落时,运动的速度很快,经历的时间也极短。用这种粗糙的装置测量精确的时间显然是办不到的。伽利略仔细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发现斜面越陡,小球运动得越快。于是伽利略把小球的下落运动看成是小球斜面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伽利略就开始用斜面做实验来研究物体下落的规律。

当斜面的倾斜度很小时,他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时间了。伽利略反复进行斜面实验,测量出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和所用时间,通过推导距离、时间、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小球沿斜面滚下或自由下落的运动都是匀加速运动的结论,又进一步发现了物体下落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即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物体运动的距离同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比萨斜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