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总结和启示?

货币一次性大幅贬值

往往是危机的开端

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央行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允许货币大幅贬值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自1984年6月以来,泰国一直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由于货币篮子中美元权重占比高达80%-82%,泰铢对美元汇率长期维持在25:1的水平上,泰铢实际上即为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十余年内,美国经济由于面临着贸易与财政双赤字困扰,采取弱势美元战略,同期兑主要货币持续走弱。由于泰铢采取的是盯住美元制度,随美元贬值,危机爆发之前,由于出口竞争力较强,泰国经济自1987年-1994年曾以平均10%的增速高速增长,十分抢眼。

然而,伴随着1995年美国经济复苏,美国互联网热潮的兴起吸引大量资金重新流回美国,美元开始进入上涨周期。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下,泰铢随即也大幅升值,出口受到负面冲击,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1995年泰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由1994年底的5.5%提升至8%。同时,伴随着资金流出,前期泰国积累的房地产与股票市场泡沫相继破灭,泰国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泰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贬值压力。

正是看准泰国基本面的矛盾与汇率贬值压力,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对冲基金自1997年初开始对泰铢发起了连续攻击,先利用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远期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的方式做空泰国汇市。泰国政府采用外汇储备干预对抗做空势力,并一度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打击做空等,一度打压了做空势力。

然而,由于当时泰国的外汇储备只有300多亿美元,面对强大的贬值压力与高达790亿美元的中短期外债,做空态势很快又席卷重来。泰国的中央银行于7月2日放弃已坚持了14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虽然央行同时还宣布将利率从10.5%提高到12.5%以期一定程度上保卫泰铢。

面对泰国放弃盯住美元制度,国际社会,特别是IMF曾表示赞许,认为泰国央行此举意在走出当前经济困境,确保宏观经济调整和金融稳定。然而,其后泰国汇率市场的动荡之剧烈却远远超出预期。相对于取消盯住美元汇率之初,各界对泰铢会贬值至多20%的预期,当日泰铢便贬值了18%,而其后泰铢一路下跌60%,大大超出泰国央行预期。与此同时,泰铢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泰国经济发展,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国物价不断上涨,利率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股市大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在笔者看来,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一次性贬值的教训提示我们,认为一次性贬值策略可以解决问题太具有理想化色彩。在实践中,汇率波动往往会放大,预期非但不会因为一次性贬值而消退,反而使再一次贬值的预期更加强烈。一次性贬值很难达到所谓的理想中的合理水平,反而助长贬值大幅超出预期,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当下,有建议人民币可以尝试一次性贬值15%或更多,以打消贬值预期。但与泰国当时贬值的逻辑相似,一旦中国贬值15%,贬值预期必将放大,广大投资者会猜测下一次贬值是什么时候。而且,中国经济并非小国开放模型,一旦中国贬值15%,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定会跟着相继贬值,20%甚至更多,这将使中国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此外,突然大幅贬值对出口商和美元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打击很大。所以,一次性大幅贬值非但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还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实不可取。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先从哪里爆发?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早在美国爆发,先是“雷曼兄弟”破产,继而房地产巨头“两美”资金链断裂,导致“次贷危机”发生。

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这场危机紧接着导致了“迪拜债务危机”的发生,随后又很快蔓延到欧洲,先后发生了“希腊债务危机”,“葡萄牙债务危机”,使整个欧洲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

2008金融危机怎么度过的?

全面分析、准确判断、从容应对,及时将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形成了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十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揽子计划。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个国家都会采取相关措施去阻止事件的蔓延或者使这个危害降到最低。

财政政策措施: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

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货币政策措施: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金融危机是哪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表现?

1998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称为亚洲金融风暴。这场金融危机始发于泰国,由于泰国的经济高度融入国际社会,尤其是金融资本是自由流动的,美国金融大鹗索罗斯一夜之间做空泰国货币,使泰铢的币值暴跌。

由此引发的了连锁反应,这场金融危机波及到了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亚洲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幸运的是,只有中国的人民币没有贬值,这对于稳定亚洲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引起的。

二、 泰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东南亚及东亚各国的原因。

1.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关系非常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更加直接。

2. 东盟四国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度下降,冲击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减弱了抵御外来影响的能力。东盟四国为了各自的发展大量引进发达地区的外资,这使得过分依赖外资经营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到别国外汇的影响。

3. 东盟四国的外国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进入90年代,,东盟四国都有外国银行设立的分行,同时还允许外资进入本国的股票市场,使得东盟四国与各投资国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988年经济危机原因?

1988年第一次金融危机,日本被迫签署“广场协议”,黑色星期一爆发,一夜间全球蒸发一万四千多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损失的三倍。

第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是1987—1988年的金融危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在这一天:

道指下跌22.6%

东京跌15%

伦敦下跌10.8%

巴黎下跌9.7%

悉尼下跌25%

新加坡下跌20%

香港恒生指数在下跌300点后(跌幅超过10%)宣布停止交易4天,但在10月26日重新开盘的当天,直接大跌1120点,跌至2241点,跌幅超过30%。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个市值损失高达一万四千多亿美元。而其原因则完全没有找到,股灾过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理论解释原因:包括股价过高、程式交易、流动性不足、 羊群效应和伦敦火灾都罗列在内,但都不能服众,像病毒,来无踪去无影,只剩伤痕。

1、原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

2018年4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公开警告,如今世界,特别是贸易冲突,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

危机与8大特征

1、经济大危机基本都是出现在经济大繁荣,或者假繁荣之后。

比如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前西方国家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经济繁荣,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的相关各国,也都经历了类似的经济繁荣。

由于繁荣是需要综合国力的支撑,所以,一些通过数据造假或寅吃卯粮形成的经济假繁荣,就更容易导致经济危机了。

2、货币工具陷入流动性陷阱,出现拼命放水现象。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中央银行却在继续放水货币,整个经济凸显很不景气现象。

3、资产价格上涨超出理性,脱离了正轨,甚至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出现价格与价值严重扭曲的现象。

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的房价非理性暴涨,成为引爆经济危机的重要事件。

4、金融、经济领域,非规律性事件频繁,比如扭曲的股市成家常便饭。

5、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冲突或贸易战,最容易引爆经济危机。

6、社会、舆论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假话、赞歌出现肆无忌惮的场景。

因为这样会引发经济金融决策的重大误判。

7、经济规模体量大,而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冲突厉害,也就更容易引爆经济危机。当然,体量大,一旦发生危机,破坏力也就越大。

8、十年轮回期,需特别注意。

经济的发展有如海中的波浪,具备波动理论的规律

1907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清朝的影响?

盛宣怀落井下石,打击袁世凯势力,将大清帝国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向高潮,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这时美国亚洲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秘密集结大清帝国海域,满洲皇族慌乱之下追要铁路款项筹建海军应对列强,逼上绝路的盛宣怀提出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了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规模空前的保路运动,掌握枪杆子的满洲皇族决定镇压保路运动,武力收归铁路。

武汉新军抽调四川千里奔袭镇压保路运动,革命党在兵力空虚的武昌发动起义,彻底将大清帝国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清宣统二年,蓝格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当这些橡胶公司的股票在一个月内迅速上升十几倍时,人们所熟悉的一幕自然不可阻挡了。无数新贵和土豪纷纷倾囊而入,普通职员甚至贫民也将致富之路赌在橡胶股票上。投资者无暇判断股票真伪,一味哄抬股价,从上海一路买到伦敦。当时,华商在上海投入资金近3000万两白银,在伦敦投资超过1000万两白银。其结果是,上海这个号称当时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票号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1910年年中,全球经济突然逆转,伦敦股市立刻暴跌,导致远在上海的橡胶泡沫瞬间破碎,全数橡胶股票公司灰飞烟灭,众多投资者和企业家人间蒸发,股票市场就此停业。鉴于无数中国的钱庄票号深度卷入投机,呈现连锁破产局面。为此,时任上海道台蔡乃煌与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上奏朝廷,宣统皇帝特别批准向外国银行借款渡过危局。很快,上海得到350万两外银和300万两官银,市面暂时平稳,钱庄、票号得以缓息一时,勉强挺过第一次股灾的冲击,并撑住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金融秩序。

孰料,股灾引发的第二波冲击接踵而至。1910年9月,正值当年庚子赔款的付息时限,按惯例上海该承担190万两白银。此时,蔡乃煌已把这笔官银拿去“救市”,并希望朝廷能为上海的这笔“份子钱”垫支以度难关。可是昏庸的朝廷大员完全不懂市场运作,反而认为蔡借机“恫吓朝廷”,于是将蔡革职并要求其立即缴款。蔡被逼无奈,只得向上海各钱庄催要官款。此举一出即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当时的龙头钱庄源丰润和义善源相继破产。

15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直接原因:供大于求,生产大于消费。另外还有贫富分化,大多数财富集中于富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的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疯狂的股票投机行为;以及奥巴马政府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15年-1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互联网革命兴起,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所造成,加上金融家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兴风作浪,导致东南亚国家外汇动荡。

而中国刚进入市场经济,价格的放开,落后产能过剩,导致产品无市场,大量产业工人下岗。

当时财政与银行不分,为了应对下岗潮,需要财政的大量支出,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

1、是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即所谓的结构性危机。其中产业结构的失衡是集中和产业结构的表现,直接导致就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混乱和危机。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它是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造成的。特别是重要生产资料的长期积压严重,一旦扩散到其他领域,就可能引发危机。

3、这是由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造成的。政府用于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经济危机。

4、当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或某个国家某个领域出现严重问题时,就有可能引发地区经济危机甚至全球经济危机。

造成金融危机一般就是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