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东汉距今有多少年?

东汉距今有两千年的历史。西汉东汉合称两汉,都是刘氏政权的延续,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 是继西汉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东汉传十四帝,享国195年,公元220年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被曹丕所废,东汉结束。从刘秀25年到现在2o22年,距今整整1997年历史。

东汉距2020年已经有1800年了。

东汉开国

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军拥立汉朝后裔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

刘秀定都洛阳后,把南阳设为陪都,并开始东汉统一战争,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称王的隗嚣与盘踞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公元36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

东汉灭亡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到洛阳,但汉献帝陷入窘迫的处境。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则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三国时期。

东汉距今有1802年。

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因为,东汉是220年灭亡的,所以,东汉距今2022-220=1802年。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什么?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

时代特征:

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一是由于朝政的腐败,主要表现为皇帝的昏愦,只知贪图享乐,不念百姓死活。朝政的腐败导致了184年的黄巾大起义。

二是由于制度的弊端,东汉时期,特别是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

三是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10岁,安帝即位时13岁,顺帝即位时11岁。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2岁,到3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8岁,到9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15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12岁,仍是个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这样循环往复,把整个东汉王朝搅得天无宁日。

四是东汉和西汉政权一样,官僚、地主兼并土地的社会问题不仅得不到缓解,反而越演越烈。早在武帝时期,董仲舒就警告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严重灌注。为数不少的大地主占有跨州连郡的田庄,他们还拥有私人武装(称“部曲”、“家兵”)。这些官僚大地主逐渐演变为与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宦官、外戚两大势力在灵帝死后的火拚中同归于尽,东汉王朝实际也灭亡了。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中经明帝刘庄、章帝刘垣、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到灵帝刘宏时出现亡国征兆,最后到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灭亡,总计12帝,历时195年。

外戚,宦官势力崛起,民生艰难,纵观两汉四百年,唯一不变的就是军队强悍的战斗力,这战斗力一直延续到三国和晋朝

东汉怎么到西汉?

东汉没法到西汉。东汉与西汉是汉民族历史上两个不同时期的王朝。

东汉承袭西汉,都是刘氏建立的政权。中间还隔着王莽的新朝。

东汉、西汉,如果从实际角度分析,都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王朝。首先,东、西汉在时间上不相衔接,西汉在公元8年就被王莽给篡亡了,东汉直到公元25年才被刘秀建立,其间世道纷纭,不仅有王莽的“新朝”,还有绿林军扶立的刘玄 “更始政权”以及赤眉军扶立的刘盆子“建世政权”。

西汉到东汉期间有一个朝代,叫做新朝,由王莽建立。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地皇四年(23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今叶县)爆发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决定着未来历史进程的战役——昆阳大战。

刘秀在昆阳(今叶县)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主力;九月,更始帝派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以求天救。秋天,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杀死于未央宫的渐台,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

我国历史是从西汉到东汉,西汉于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定都长安。到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加剧,外戚王莽趁机篡夺大权。公元8年,王莽逼西汉平帝孺子婴禅位,建立新朝。

王莽当皇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于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王莽改制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发生绿林、赤眉起义,西汉皇族刘秀参加了绿林军,打着皇族旗号趁机壮大势力,逼。

并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军队,公元23年,新朝被推翻,王莽被杀。

刘秀依靠河北豪强势力支持,最终镇压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在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之为东汉。

东汉被外戚王莽改朝换代后,建立了新朝。又因为改革施政等引起动乱,刘秀通过征战,从王莽的新朝手里,以及新朝末年的其他起义军手中,夺过来的新政权就是西汉。这是他打下来的江山,并不是从西汉继承来的。

东汉和西汉,事实上是两个不同的王朝,但因为刘秀是刘邦的后裔,因此打着刘氏皇室宗亲的旗号,夺取江山后依然使用国号“汉”。

刘秀是把自己的江山与刘邦开创的大汉朝合二为一的。至于西汉、东汉之分,是后人为了区分而给予的命名。就像三国时的刘备一样,他在蜀地称帝,使用的国号也是汉。他打的也是刘氏皇族宗亲的旗号。但后世仍然称之为“蜀汉”。

王莽开创的新朝,夹在西汉、东汉之间,虽然只存在了区区13年,但那是确切存在的一个朝代。尽管历史课本上直接把它忽略掉了,但史实就是如此。

王莽改朝换代,历史上给予的称谓是“王莽篡汉”。这倒比较确切。因为王莽本是西汉末年的外戚权臣,担任过大司马,总揽朝政。后来赶上西汉皇帝年幼,他便使了一些手腕,让汉帝禅位,他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

但是,王莽上位后,不去解决西汉末年因为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反而采用了一些激进手段进行改革,结果使得矛盾不小反大,又正好赶上饥年,于是引发了饥民结成的绿林军起义。

而西汉刘氏的一些宗亲,趁机也跟着起义,目的是推翻王莽,恢复汉室。刘秀正好是这些宗亲中的其一。刚开始,刘秀和哥哥都是更始帝刘玄的手下将领。后来刘秀的哥哥被刘玄所杀,刘秀暗自积蓄力量,最终自立。又经过四处征伐,终于一统天下。

既然打着恢复汉室旗号,刘秀称帝后自然就继续使用“汉”的国号了。其实,刘秀和刘备一样,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皇室宗亲。所谓恢复汉室,也都是夺取天下的一个手段而已。总之,旗号只是为实际利益服务的。

至于为什么分为西汉、东汉?这是根据两汉的都城位置而定的。西汉的都城是长安,在西边;东汉的都城是洛阳,在东边。

当然,也有史家根据时间的前后,把西汉和东汉叫做前汉、后汉。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赤眉绿林起,大地主阶级也反抗新朝,其代表就是刘秀兄弟,当然,还有各个地主大军阀,如公孙述。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但仍有一些大地主未臣服,经过几年的征伐,东汉王朝基本恢复了原来的疆域。

东汉后期皇帝有什么权力?

东汉后期皇帝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但是刘宏在“政改”方面,也作过相当的努力。

对内,他设立了一个直属于自己的小班子——侍中寺,用以直接处理一部分政务,绕开外朝的官僚集团,和宦官干涉的势力范围。

对外,他又搞出了一个叫“三互法”的任官回避制度,强制限制亲家关系的人,不能在对方州郡内做官。

此外,还有所谓的“两州”回避制度:比如甲州的人在乙州任官,那么在甲任期内,乙州人不得出任甲州长官,反之亦然。

不仅如此,刘宏还让刘氏列侯子弟入朝做官,用“皇戚”的力量,来对抗外戚和宦官。同时,他还大力重用鸿都门学的学生,让其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等,让这些平民出身的子弟们,也能有做官的机会……

东汉的兴与衰分别与哪一 事件有关?

公元9年,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历时210年。新朝后来被农民起义推翻。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借鉴高祖休养生息政策,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整顿吏治,缓和了阶级矛盾;他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到光武后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东汉历代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政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亲戚,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依赖身边的宦官铲除外戚,使宦官把持朝政。如此往复,造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政治的腐败,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自然灾害的频发,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张角创立太平道,利用宗教聚集民众起义,由于起义者头裹黄巾,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的末代君主?

秦朝是秦二世胡亥,汉朝是为汉献帝。三国为曹奂,

秦朝的末代君主是子婴

西汉的最后一位君主 是王莽结束了西汉王朝,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是汉平帝刘衎

东汉时汉献帝刘协

三国时期没有统一只有最后司马炎统一三国是西晋的开端

西晋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孝愍皇帝,司马邺,313年-316年在位

东晋的、恭皇帝、司马德文,419年-420年在位。

董卓活着的时候是哪个皇帝?

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嫡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刘协早年受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刘协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9月28日,刘协被司空董卓拥立为帝。董卓伏诛后,刘协被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后在杨奉和董承的护送下返回洛阳。建安元年(196年),刘协受制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县,拜曹操为司空。后因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事,结果没有成功。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曹操为丞相,建安二十年(215年)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翌年封曹操为魏王。

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刘协在魏王曹丕逼迫下禅位于曹丕,降封山阳公,保留天子礼仪,将两个女儿嫁于曹丕。青龙二年(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史称汉献帝。

董卓进京,途中适逢流落的少帝和陈留王,迎驾回宫,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此为是汉献帝。董卓欺上凌下,祸乱朝纲,被司徒王允设计所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