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

唐代武力排名?

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主要成就: 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绘像凌烟阁,位列第八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程咬金:

卢国公程知节(589—665),字义贞,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汉族,济州东阿斑鸠店人(今属山东省东平县)。唐朝开国名将,封卢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太宗贞观年间,官拜左金吾大将军。历代小说演义等多有描写(小说中惯称“程咬金”),主要描写程咬金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的故事。小说中,程咬金个性鲜明,以“三板斧”(实际使用武器为槊)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职业: 左屯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主要成就: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封爵: 卢国公

李晟(727-793),唐朝名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初为边镇裨将,因战功升至右神策军都将,因平朱泚之乱,被封为西平郡王。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德宗亲临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为太师。

薛礼(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薛仁贵的故事广为民间流传,元代戏剧家张国宾写《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清代无名氏著有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唐薛家府传》)。

南霁云(712年----757年10月),勇武过人,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生于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寨村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张巡镇守睢阳,屡建奇功。后睢阳陷落,南霁云宁死不降,慨然就义。

秦琼(?—638年),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第一名:李元霸

西府赵王李元霸,李世民四弟,力大无穷,使用一双擂鼓瓮金锤,单个重四百斤。杀死宇文成都后,发疯不止,扔锤砸天,锤子掉落,元霸被锤子砸死。

第二名:宇文成都

宇文化及之子,杨广手下无敌大将军,使用凤翅镏金镗,虽为宇文化及之子,但性格却与其父大不相同,光明磊落,不失为一条汉子。后与李元霸交手,被李元霸砸死。&第三名:裴元庆

裴元庆,使用一双重三百斤的银锤,硬接李元霸三锤而闻名天下,后投靠瓦岗寨。被新文礼用火雷阵杀死,死于坠庆山。

第四名:熊阔海

熊阔海,草莽英雄,侠肝义胆,使用一根黄金杵。炀帝诈骗反王英雄前去江都比武,为救各路英雄,力举千斤闸,最后力竭被千斤闸压死。

第五名:伍云召

南阳太守伍云召。落难之时曾被程咬金奚落,一怒之下,拉着程咬金骑的马的马尾,倒行十几步,后来死于番将的神马无尾锥的马尾巴下。

第六名:伍天锡

伍天锡,伍云召的兄弟,武功高强,单手败秦琼,后来,被李元霸一锤砸死在扬州城外。&第七名:罗成

冷面寒枪俏罗成,北平王罗艺之子。一杆寒枪神出鬼没,杀敌无数,后被李建成、李元吉逼迫,马踏淤泥,万箭穿心。

第八名:杨林

隋朝靠山王杨林,一生忠心耿耿,是隋朝的顶梁柱。秦琼的杀父仇人,后被罗成一枪挑杀。

第九名:魏文通

花刀大将魏文通,杨林手下三猛将之一,武艺高强,曾九战秦琼,后被白衣神箭王伯当用箭射杀。

第十名:尚师徒

尚师徒,文武兼修,侠肝义胆,素有隋朝第一儒将之称。

秦朝开国十大名将?

< 白起

(?-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 王翦

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 ,秦朝著名将领。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国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马错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后事迹不详。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宗室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 项燕 大败。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 战国后期 秦国将领(生卒不详)。 秦王赵政 时任 内史 ,名腾,姓氏不详。内史腾曾作为秦国代表接受 韩国 割让的土地,后又在 南郡 (今 湖北 江陵 北)管理地方,为秦伐 楚 奠定了后方基础。后任内史,管理京城,责任重大,可见秦王赢政对其信任。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

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为丞相。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详, 下蔡 (今安徽颍上甘罗乡 )人,战国中期 秦国 名将。秦国 左丞相 。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 张仪 、 樗里疾 引荐于 秦惠文王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 左庶长 魏章 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 齐国 ,在齐国任 上卿 。周赧王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 秦王 想让楚国送还甘茂,为楚所拒。后卒于魏国。 <0

蒙骜(?-公元前240年),《战国策》作蒙傲 ,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蒙骜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官至上卿。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 ,时年七十多岁。 其子蒙武、其孙蒙恬、蒙毅都是秦国名将。

金寨县有哪些将军?

金寨县最著名的将军是开国上将洪学智

金寨县第二位著名的将军是开国中将皮定均

金寨县籍的孙大发上将曾任总后勤部政委

金寨县籍的其他将军有:

一、中将

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徐立清、曾绍山、滕海清

二、少将

丁世芳、熊挺、漆远渥、詹化雨、詹大南、傅绍甫、程明、董洪国、康烈功、戚先初、陶国清、徐其海、赵遵康、胡鹏飞、胡继成、周时源、周发田、林乃清、林彬、陈宜贵、陈伯禄、陈祥、陈宏、张贻祥、张行忠、宋维拭、宋承志、宋文、汪少川、汪乃贵、闵鸿友、余嗣贵、余明、佘积德、吴诚忠、肖选进、肖全夫、杨克武、严家安、邬兰亭、邓忠仁、方升普、方子翼、王远芬、王凤梧、马琮璜、于侠、卜万科、李家益、曾宪池

宋朝名将排名完整版?

第十名,杨业,是宋太宗时期的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号称杨无敌。

第九名,孟珙,是宋理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检校少师,爵封汉东郡开国公。

第八名,吴璘,是宋高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太子少傅,爵封新安郡王。

第七名,虞允文,是宋高宗宋孝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左丞相,爵封雍国公。

第六名,潘美,是宋太祖宋太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同平章事,爵封韩国公。

第五名,韩世忠​,宋高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枢密使,爵封咸安郡王。

第四名,王韶,宋神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密副使,爵封太原郡开国侯。

第三名,曹彬,宋太祖宋太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枢密使,爵封鲁国公,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第二名,狄青是宋仁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第一名,岳飞,宋高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太子少保,爵封武昌郡开国公。

北汉名将排名表?

1、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2、卫青:西汉著名将领,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主要成就:北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

3、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主要成就:大破匈奴,封狼居胥。

4、李广:西汉著名将领。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北击匈奴。

5、周亚夫:西汉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名将周勃的次子。 主要成就: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


6、陈汤:西汉著名将领。 主要成就: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

北汉传奇小说中北汉名将排名表分别是:第一名罗天元帅,第二名卫皇元帅,第三名霍曲园元帅,第四名李达元帅,第五名骠骑将军辛弃疾,第六名九幽将军李治,第七名镇北将军赵光,第八名平西将军张龙,第九名关中将军关羽,第十名镇南将军马良。

北汉名将中排名第一的是北汉皇族罗天元帅。

北汉三大将,出自《杨家将传》(《北宋金枪传》),宋太祖赵匡胤以潘仁美为元帅,高怀德为大将,统十万精兵,御驾亲征北汉,北汉主刘钧派出三员大将,提兵十万迎敌,这三位大将一到阵前,一位被高怀德打败,一位被高怀亮抽死,剩一位没敢打,去请杨家将。

赵遂。北汉行军都部署,北汉国舅,手中一柄大刀。赵匡胤亲征北汉,赵遂主动请战,赵钧命他率军十万迎战宋军。宋军先锋高怀德在潞州摆开阵势,两军对垒,高怀德横枪立马来到阵前,赵遂提刀跃马,大声骂阵。高怀德大怒,挺枪直取赵遂。二人战了十余回合,赵遂体力不支。

刘雄。北汉抗宋先锋官,手中方天画戟。赵遂率军迎战宋军,刘雄为先锋官,赵遂被高怀德打败,刘雄催舞方天画戟,催马出战,高怀亮舞铜节钢鞭上前,截住刘雄,二人杀作一团,战了几个回合,高怀亮猛然一鞭,将刘雄抽死马下。

黄俊。北汉抗宋副先锋,这位勇力比赵遂、刘雄差了许多。刘雄一死,赵遂回马便走,黄俊一看,主将和正先锋都败了,没敢打,直接败走,宋军掩杀,北汉军死伤无数,败溃三十里。赵遂命黄俊去见刘钧,搬请救兵。赵遂急忙召集文武商议,大臣丁贵说:“眼下国中无强将,主公须召后山杨业,此人不但智勇兼长,且满门子女均武艺出众,调杨家将来,定可大破宋军。”赵钧采纳丁贵意见,派黄俊去请杨家将,杨家将一到,宋军立刻被打败。

北宋开国十王?

第一位:李继隆,北宋开国名将。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参与第一次幽州战役时率军大破辽军,打败耶律休哥,被辽人奉为“战神”。雍熙二年,率军大破李继迁。端拱元年,率军再次打败耶律休哥入侵。淳化四年,率军再次大破李继迁,生擒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举行国葬,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披麻戴孝发丧。

第二位:高怀德(926年-982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北宋开国大将,赵匡胤妹夫,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二十岁从军,勇冠三军,与南唐军交战时,率几十骑兵攻破南唐军营垒,以寡敌众,擒获南唐军副将,又追南唐将,夺其槊而还。宋太祖继位后,任殿前副都点检。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七月去世,追封渤海郡王。

第三位:张令铎(911-970),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后唐时从军,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攻南唐,张令铎从征。显德七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宋,张令铎作用应略同于高怀德。宋太祖加封开国功臣时,略次于高怀德。杯酒释兵权后,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亲家。

第四位:石守信(928年-984年),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大将。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富可敌国。宋太宗时期,石守信曾随征辽朝,累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追封威武郡王。

第五位:王全斌(908年-976年),北宋开国将领,并州太原人。初事后唐庄宗,显德二年,从镇安节度使向训攻秦州、凤州,六年,从周世宗攻辽,克复瓦桥关,建隆元年五月,与慕容延钊率部由东路进讨潞州叛将李筠,建隆四年八月,与郭进等率军攻北汉,攻克乐平。乾德二年十一月,率军3万攻后蜀,十二月克兴州,败后蜀军7000人,乘胜连拔20余寨。后又大败蜀军精锐,攻克利州。隆庆三年正月率主力攻取剑门,歼蜀军万余,擒其统帅王昭远等。入成都后纵兵掳掠,残杀降兵及平民,激起后蜀军民反抗,被降为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开宝九年四月复为武宁军节度使,病逝,追赠为中书令。

第六位:郭守文。北宋名将,陈桥兵变后,为西头供奉官,后随潘美征讨南汉,开宝七年再跟随大将曹彬征讨南唐,太平兴国元年,跟随大将党进北伐北汉。后来率军大破辽军,雍熙二年率军大破党项人。雍熙三年参与收复燕云十六州,兵败被降职。端拱元年,官复原职,又率军重创辽军。

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


第七位:曹彬(931年-999年),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964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被契丹军击败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

第八位:张光翰(?-967),辽州榆社(今属山西)人,北宋开国将领。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因张光翰与赵匡胤关系比较疏远,后其职被韩重赟接替。乾德五年(967)正月,卒于永清军节度使任上。

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开国中将排名顺序(开国中将排名第一)


第九位:潘美。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就参加了平定李重进叛乱,后来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在《杨家将》中,潘美被黑成奸臣“潘仁美”,迫害杨家将,被后人骂了一千多年。

第十位:康保裔,北宋开国将领,河南洛阳人。在周屡立战功,为东班押班,其父康再遇阵亡后,代理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攻河东广阳,获千余人。后领彰国军节度,出为并代都部署,徙知天雄军,后又为高阳关都部署。公元1000年,辽国犯河间,战死。民间以“康王”称之,并建“康王庙”纪念。

在《杨家将》里,有大宋开国“十大王爷”的的说法。具体是哪十大王爷没明确列出来。根据前后列出来的王爷有:汝南王郑印,铁鞭王呼延赞,东平王、老驸马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开国王曹彬。

北宋开国十王,可能是义社十兄弟,义社是赵匡胤发动兵变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以他为首的所谓“太祖义社兄弟”,也称为“义社十兄弟”,即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结拜成为异姓兄弟。

东平王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开国王曹彬,火山王杨继业,琅琊郡王王审琦,铁鞭王呼延赞,八贤王赵德芳,晋王赵光义,秦王石守信,卫王高琼。

宋朝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多会直接想到重文抑武的政策,而在北宋建国初期实际上也出现过不少立下赫赫战功,为了巩固北宋政权而付出自己一生的将领,他们有些人在生前或是死后曾被追封为异姓王侯,

答:火山王杨业、东平王高怀德、金鞭王呼延赞、常胜王史彦超、开国王曹彬、护国王曹汉

、汝南王郑印、安乐王张光远

、镇国王石横、保国王石守信。

石姓十大名将排名?

咋排名?都不是一个朝代的,按照历史顺序是石蜡,石崇,石勒,石虎,石闵(冉闵),石敬瑭,石守信,石亨,石彪,石达开。

最出名的是石达开,历史书上有,但是我觉得最出名的应该是石守信,杯酒释兵权和黄袍加身的第一男配角,宋初第一名将。你要是说勇猛程度,石闵后来改回冉闵了,他不满一万步兵敢硬磕二十万鲜卑精锐骑兵,绝对中华英雄。石彪明朝定远侯,瓦剌兵看到他转头就跑,他叔父石亨都觉得自己不如他勇猛。

石姓将领还有很多,开国将领中都有官至少将的,古代郡守一级的石姓数都数不过来。

1、石亨明(1405~1460) 石亨(1405~1460),明渭南(今属陕西) 人。嗣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 正统中累迁都督同知,充参将,佐朱冕守大 同。以功渐至都督同知。也先寇大同,兵 败,单骑奔还。&、石熙载宋(928~984) 石熙载(928年—984年),字凝绩,河 南洛阳人,北宋-。后周显德年间考中进士。 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北宋 初期,任掌书记,后历任开封府推官、右拾 遗、左补阙、兵部员外郎、枢密副、刑部侍 郎、户部尚书、枢密使、尚书右仆射等职

3、石达开清(1831~1863)3、石达开清(1831~1863) 博雅人物同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 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 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 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 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