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六十岁是花甲之年吗(花甲之年是六十岁还是七十岁)

本文目录一览:

60岁是什么年

60岁是:花甲之年。

花甲 [ huā jiǎ ]

释义:古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为一循环,有六个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此一循环,称周甲,又称花甲。古以此法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后用“花甲”指六十岁。

引证:李准 《大年初一》:“今年是‘鸡年’, 阮辛酉是属鸡的,六十年花甲子,到正月初一, 阮辛酉算是整整六十岁了。”

造句:

1、年过花甲的老教授,依然活跃在大学的讲台上。

2、朱爷爷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坚持学习。

3、她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人,虽然年过花甲,但鹤发童颜。十分年轻。

4、李奶奶已年逾花甲,但她每天仍然要忙家务事。

笔顺

反义词:

孩提

孩提 [ hái tí ]

释义:

1、指幼儿时期。

2、儿童;幼儿。

引证:何其芳 《<燕泥集>后话》:“这个名字我很喜爱,因为它使我记起了孩提时的一种欢欣。”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花甲之年指的是60岁。

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60岁是什么之年?

60岁是“花甲之年”或者说是“耳顺之年”。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年龄雅称:

1、50岁别称“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孔子(春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释义: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2、60岁,别称“花甲之年”。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3、70岁别称“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杜甫(唐)——《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义: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4、80~90岁别称“耄耋”。

耄耋:八十、九十岁。人们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孔子(春秋)——《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释义:八十至九十岁年龄古称,已经很高龄,高寿

5、90~100岁别称“期颐”。

期颐:百岁之人。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孔子(春秋)——《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释义: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六十岁是花甲之年吗?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20岁称为桃李年华、30岁称为半老徐娘、13岁称为豆蔻年华。那么,六十岁是花甲之年吗?

简要回答

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详细内容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

花甲之年指的是六十,六十年为一花甲。

成语注释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

“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

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六十甲子”。

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据考证,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而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后人加上的。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