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

《永乐大典》正本在什么时候遗失了的?

《永乐大典》正本在明朝晚年已经遗失了,多半是由于兵火原因。

明仁宗的时候,抄了一份副本, 但在乾隆之后已经副本也只剩下9000册, 后来晚清时期又被其他列强抢去不少, 现在只剩下800册左右,占永乐大典全部的3%。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历史影响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

永乐大典正本尺寸与清代副本尺寸对比,谁小谁大?

永乐大典正本尺寸大,清代副本尺寸小。《永乐大典》正本规模宏大,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而清代副本别正本较小,单册高48.7厘米,宽25厘米,所以永乐大典正本尺寸大,清代副本尺寸小。《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永乐大典》的正本藏在何处?

《永乐大典》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大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汇集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类著作七八千种,全书共达一亿七千万字,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在嘉靖年间重录以后,正本却下落不明了,对此,产生了种种说法和猜测。

一种说法是,正本随明世宗殉葬于永陵了。理由是,明世宗生前十分喜爱《永乐大典》,并要求重录一部,以备不测。此外,明朝皇帝死后以书殉葬的例子很多。

还有许多人认为正本已毁于明亡之际。一般认为,1557年,皇宫奉天门、三殿等处着火,《永乐大典》经抢救幸免于难,明世宗恐再出意外,命人用5年时间摹写出一个副本,从此,正副本分别藏于文渊阁,明末,文渊阁被焚,正本也毁于一炬。但这种说法从明末开始就有人怀疑。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清朝末年,正本毁于乾清宫的一场大火中。但这种说法的可疑之处更多。从史籍上看,从没有明确《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人们希望这本巨著能够尚存人间,重见天日。

历史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大典”去哪了?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翻开这历经几百年沧桑的《永乐大典》,专家们发现,这里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纸张看,这些《永乐大典》用的是嘉靖时期的皮纸,而且每本书的书后都注明了当时的重录官员,而这些官员全都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官员,所以,可以推断的是,这些《永乐大典》全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抄本。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这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所有《永乐大典》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副本。而11095册《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并且其下落也一直不见准确的记载。

围绕着《永乐大典》,学者将之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关于正本的第一说法,毁于清乾清宫大火说。乾隆九年至四十年间,清 *** 曾对宫中藏书清理过,所有善本典籍全部集中在一起,编成了《天禄琳琅书目》。《永乐大典》是书籍中的庞然大物,又有一万多册,假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容易发现的,怎么可能不编入《天禄琳琅书目》。史书中关于乾隆时期曾经大规模查访《永乐大典》的记载,似乎也质疑了《永乐大典》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的真实性。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曾经在宫里宫外都查找过《永乐大典》,但一本也没有找到,假如当时正本存放在乾清宫,何必宫里宫外寻查副本呢?

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


关于正本失踪的第二种说法,是被李自成焚毁了。崇祯十七年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即位称帝之后,便匆匆撤离北京,他将怒火发泄在京城这些几百年的宫殿和城楼上,下令放火焚烧。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乱世,已经没有人会去顾及一部书的存在和命运。《永乐大典》是否在此时无声无息的全部化为灰烬了呢?比李自成更早的明朝太监都不知道《永乐大典》正本存放在哪里,怎么证明李自成烧的就是《永乐大典》呢,这也只是一种猜测之辞。尽管众说纷坛,说法不一,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几百年来《永乐大典》正本却从未现身过,在明末清初之前就已成为中国文化史,书籍史上最不可解的,也是最大的谜团。

以记录史实著称的明朝官修史书《明世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永乐大典》的记载,上初年,好古礼文之事,时取探讨,殊宝爱之。《永乐大典》是嘉靖帝殊宝爱之的珍品,嘉靖三十六年宫中的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楼抢运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失态,足见《大典》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更值得注意的是,嘉靖帝最器重的文官徐阶已向他奏明,重录不可能很快完成,只能对本抄写,嘉靖则明确强调,重录是为两处收藏。在《明实录》中有关嘉靖丧葬和《永乐大典》重录两件事的大量记载中,发现了几个一直以来不为人所注重的日期:嘉靖45年(1567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帝崩,年60,在位45年,三月十七日嘉靖帝入葬永陵,四月十五日隆庆帝赏赐重录《永乐大典》成者。《永乐大典》副本抄完是在隆庆元年四月,而嘉靖已於上一年十二月崩,看来另存的他处究竟在哪里,似乎与嘉靖帝没有关系。

研究者发现,礼仪日程表明,嘉靖皇帝是在死后三个月才下葬,此时已经到了隆庆元年三月,而新皇帝表彰抄写人员的日期是在隆庆元年四月。但这并不是抄录完成的最后日期,所谓抄录完成的日子应当在四月之前,这样看来,嘉靖皇帝下葬和副本重录完成在时间上更加靠近了。可是却从此时起,《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信渺然,嘉靖的丧葬与正本的失踪如此巧合,这难道真的是某种巧合吗?嘉靖皇帝比任何人都更加珍爱《永乐大典》,他对《永乐大典》的重录倍加关注,却又给后人留下了暧昧的两处收藏,在他下葬之后,《永乐大典》正本也从此销声匿迹。

对于中国古代帝王来说,死后要带走自己生前所喜爱的东西,无一例外的都会选择陪葬这种方式。永陵,始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建成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五月。历时十二年,永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它的地宫规模超过定陵,还很可能在长陵之上。嘉靖皇帝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永陵,是否在环境上对珍藏《大典》正本作了充分的考虑呢?《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合理的猜想。如果《永乐大典》正本确实保存在永陵地宫中,经过400多年的岁月,它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完好,一旦将来有可能出土,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保护《永乐大典》。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将来正本的出土无疑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然而,这一切猜想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永乐大典》正本也许还有更多未解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不断的探寻。

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


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正本图片


《永乐大典》正本到底流失到了哪里?

我认为,部分毁于明故宫部分在嘉靖皇帝陵寝里,,嘉靖皇帝时就已经毁了部分,,皇家藏书藏于深宫之中,外人无法窥起一册,嘉靖皇帝又爱之如命,又是祖宗留下的神作,嘉靖时宫内大火,嘉靖一夜三下诏抢救此书,可能那次大火就已经有损毁,才让嘉靖下决心誊写,可能嘉靖碍于面子,心里难受又怕有负祖宗之灵责怪保管不力之责,这次有无损毁史无详载,嘉靖下葬时,副本也只誊抄了八千册 ,正本从此以后没人在见过提过

<永乐大典>正本到底在哪里?

仍是个谜。

根据各方描述,有三种观点。第一,《永乐大典》正本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破坏和抢夺了。但是根据各国保存的残书来看,那根本不是正本,只是摘抄本而已。

第二,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已经被烧毁,至于烧毁的时间地点也存在分歧。一则认为是被烧于明末文渊阁,一则认为是清朝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烧毁,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经不起推敲。

第三,《永乐大典》正本在嘉靖皇帝的玄宫里,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也是最多的,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因为至今都没有人能获得进入永陵挖掘的许可。

据史料记载,嘉靖对《永乐大典》十分依赖,时常翻阅参考。他还曾命人抄写《永乐大典》分两处收藏以备不时之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永乐大典》宣告抄写完成之后,正本就失踪了。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先后由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历时五年(1403-1407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111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