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何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该怎么理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物镜放大和目镜放大,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是把观察的物体放大并形成了一个中间像,中间像的大小和物镜放大倍数有关比如一个0.1mm正方的物体,通过40倍物镜放大后,中间像为4mm正方的物体也就是长宽方向都放大了40倍,自然面积就是平方了而目镜放大,我们称为视放大,就比如你用放大镜,没有中间像,你眼睛通过目镜后觉得物体放大了,方便观察。但这个像实际是虚像,并不存在,无法测量

目镜倍数怎么看?

看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方法如下:

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


在目镜和物镜上标有(数字)x,

例如,目镜上写有10x,则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上写有20x,则放大倍数为20倍

总的放大倍数为

: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目镜上写有10x,物镜上写有20x,则总的放大倍数为10x20=200

目镜倍数越高,高度越短 物镜倍数越高,高度越长 目镜倍数注明在针孔旁边 物镜倍数注明在它的侧面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特点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1.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1.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放大镜和显微镜目镜和物镜各什么?焦距长短如何?

放大镜和显微镜都有两组凸透镜 为两次放大,第一次实像放大,第二次虚像放大,所以物镜的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


望远镜:为一次放大,第一次实像缩小,第二次虚像放大,所以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显微镜不同物镜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表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

标尺每格的长度是固定的 而放大倍数不同 相同长度的成像所代表的原始实际长度却是不一样的 比如10倍下 看到一根线占一格 实际长度是这一格的十分之一;而在100下 也看到一根线占一格 但实际长度只是这一格的百分之一。实际使用中为了好计算 反过来把标尺数值按放大倍率进行缩放换算。

为什么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的原因是:

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视野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m=-s/f0*25cm/fe。其中+△f0表示物镜的焦距,△表示管长,fe表示目镜的焦距。由公式可知,当fe越小时,放大的倍数越高。

目镜,用来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图像的目视光学器件,是望远镜、显微镜等目视光学仪器的组成部分。为消像差,目镜通常由若干个透镜组合而成,具有较大的视场和视角放大率。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显微镜的放大率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搭配方法?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合理搭配

在选配物镜和目镜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类别上的匹配。即所有的平场物镜,都要与特制的平场目镜配合使用。

第二,放大倍数的合理匹配。在一定的放大倍率下,物镜和目镜可任意组合,但其组合的前提,主要是考虑有效放大率,这是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一个重要法则。显微镜的有效放大率,为所用物镜数值孔径500~1000倍,即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等于该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

假如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40X物镜观察标本时,应选多大的

首先依据有效放大率求出有效总倍数,再被40除,即为应选择目镜的倍数。计算过程为:(0.65×500~0.65×1000)÷40≈8~16。也就是说:数值孔径为0.65的物镜,在有效放大率(500~1000倍)的范围内应选用8~16倍的目镜与之匹配。如果目镜倍数太低,总放大倍数太小,物镜的分辨率不能充分发挥,本来可以辨认的细节,由于总放大倍数太小,挤在一起难以分辨。而高于16倍的目镜所得放大倍数叫做“空的放大”,对影响细节的分辨,没有丝毫提高,反而清晰的深度小,不能清晰反映不同水平层次的结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