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话出自哪里?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诗出自汉代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该诗原本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是因为整首诗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太过出名,所以又有此名。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堪称乐府诗的巅峰之作,它与大家耳熟能详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谁已经无从考究,只知道作者是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民间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夫妇是庐江郡人士,也就是如今的安徽怀宁、潜山一带。刘兰芝女红才华样样出色,勤俭持家却为婆婆所不容,并且逼迫焦仲卿休妻另娶。

夫妻两人被迫分开后,刘兰芝不愿再嫁,焦仲卿不愿再娶,两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后,刘兰芝揽裙投水自尽,焦仲卿自缢殉情。两家人被他们忠贞的爱情感染,将两人合葬于华山旁,传言他们死后化为鸳鸯,得以厮守。

《孔雀东南飞》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字数不多,但却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传神,焦仲卿与刘兰芝心心相印,感情真挚动人;焦仲卿的母亲顽固专制,刘兰芝的兄长蛮横无情。在封建社会下,能写出这样控诉封建礼教的诗篇,作者一定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

明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对《孔雀东南飞》的评价很高:“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也!”

清朝的张玉谷在《古诗赏析》中也不吝惜对这首诗的赞美:“古来长诗,此为第一,而读去不觉其长者,结构严密也。男家无公,乃云公母;女家无父,乃云父母。共事二三年,而云新妇初来,姑始扶床;今被驱遣,姑如我长。府吏小役,而方仕宦于台阁。皆是诗人故露渗露处,勿泥可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什么意思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往返回旋一阵。

出处:东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原文节选: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译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刘氏发誓不再改嫁。但刘氏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刘氏再嫁,刘氏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二人,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似乎是焦母和刘兄的强逼所致。事实上,焦母、刘兄也是封建伦理的牺牲品。因为焦母、刘兄不想杀死自己儿子和姐妹。这可以从刘、焦“两户同葬”的遗憾行为中看出来。

虽然这是对刘兰芝和焦仲卿坚定不移的爱的认可和祝福。但是焦母、刘兄的主观出发点是自私自利,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想在自己的利益和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焦母、刘兄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雀东南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徘徊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什么意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直译: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表达的意思:很舍不得离开,很缠绵的味道

孔雀东南飞(节选)

【作者】佚名 【朝代】汉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译文

题序: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

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

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采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创作背景

写作年代

《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

刘克庄《后村诗话》云:“《焦仲卿妻》诗,六朝人所作也。《木兰诗》唐人所作也。《乐府》惟此二篇作叙事体,有始有卒,虽词多质俚,然有古意。”刘克庄指出此诗为六朝人作品,但也没有举出什么理由,所以刘说影响不大。

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

《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见《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讲稿,北京《晨报》)此说在文学界颇多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