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

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干支纪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表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z 锭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为11,地支是「戌」

干支纪日法的日柱公式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干支的历法公式,简称《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彻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不查万年历,日柱早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编辑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号意义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取整数值;u:s除以4的余数;m:月基数d:日期数x:世纪常数注意: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1.2 世纪常数现将17世纪至26世纪一千年间的世纪常数x,对应列表如下: 表2-1.1世纪数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纪常数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纪数N 22 23 24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2400 2401-2500 2501-2600 世纪常数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数月基数m,即为前几个月的日数总和除以60的余数。详见下表: 表2-2月基数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数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天干地支纪日法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60甲子序列,将自己的虚龄生年放入其中,逆数上行即可找到相对公元年的干支是什么了。或者比照当年或上年的干支,也能找出相应的你所需要的干支来。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只知道今年是兔年(丁卯)不知道87年是什么干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日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干支纪日从哪一天是甲子日? 每年的阳历8月22日干支都不一样的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天干地支计时法

以前计时分天干和地支,天干计时是指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

地支计时是指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前年份是两个并起来的,例如戊戌变法,就指的天干是戊,地支是戌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什么?以哪一天为起点?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装仙侠影视剧中听到甲子的说法,甲子其实指的是 天干地支 纪年法中的干支之一,那么天干地支纪年法中藏着怎样的玄机呢?如果按照古人的纪年方法,我们如今的年份该怎么计算呢?

天干地支纪年法定义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n)、巳(s)、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介绍

1~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例如:2009年的立春是2月4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天干地支纪年计算方法

(1)将十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

天干地支纪年起点

整个干支历的最初起点应该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干支历每一年的起点则应是建寅那一天,即立春日,而不是现在农历的元日(即正月初一),农历的历法是月亮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阴历,是根据月亮的盈缺而来的,和干支历并不完全吻合,我国农历是阴阳历,有月亮历也有太阳历,其中狭义的农历即阴历,根据月相而来,而广义农历中的节气则是太阳历,根据太阳运行而来,干支纪年的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点在立春日,立春建寅,立春日开始算新的一年。

干支纪日是怎么定的?

是指农历每旬的1日、2日,即农历每月的1日2日、11日12日、21日22日

根据天干地支的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每个月又分三个部分,1-10日、11-20日、21-30日,十天一循环,十日为一旬。

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


从1-10日,11-20日,21-30日分别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根据古人天干地支的记日方法,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周历二月己巳日("日有食之", 周平王五十一年,换算为公元前720年2月22日)

干支纪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汉历(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日

天干地支纪日法是怎么回事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天干地支记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演算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干支纪日是怎么计算的?

是根据天干地支来计算的。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

干支纪日是怎样计算的?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六十日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