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

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 手不释卷的故事解释

1、《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2、《手不释卷》的故事解释

(1)释,就是“放下”的意思,卷,就是“书”。

手不释卷的意思就是:放不下手本。

引申意思就是:学习很刻苦,或者书卷很吸引人,前者居多。

(2)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3)要多读书,爱读书。

手不释卷成语故事概括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1、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他很善于领兵打仗,多次立下战功,深得吴主孙市又的器重。但是,吕蒙从小就跟随孙权驰骋疆场,没有受到什么教育。

2、孙权见他年轻有为,而且身居要职,就劝他多读些史书、兵书,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


3、吕蒙听了孙市又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读书应该是文人们的事,自己身为武将,只要能带兵打仗就行了,读书有什么用。于是,便推托道:“军队中的事情太多,而且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

4、孙权听后,责备他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5、过了一会儿,孙权又说:“B11bO吗,可以自己去挤出来。我自幼就爱读书,主持国家大事以亲,虽然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但我还是抽出时间去读些史书、兵书,收获很大。当年,汉光武帝连年征战,但他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忙里偷闹多读点书。”

6、吕蒙昕了孙市又的话,觉得很惭愧。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在文化上提高得很快。同时,他还研究评论书中的一些观点。就这样,他的见解也越来越精辟,有时连那些文官也自叹不如。后来,吕蒙成为吴国有勇有谋的著名将领。

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


手不释卷的故事20字

我们为了描述一个人书本不离手, 勤奋好学时常会用手不释卷这一成语,那么这一成语讲了怎样的故事,主人公又是谁呢?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本是太学生,研习过《尚书》,比较好学,因而就算是在行军打仗之时,也不忘学习.他勤于政事,又经常和大臣们讲论经典,半夜才睡觉。太子劝他注意身体,他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手不释卷来自《孙权劝学》

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


《三国志》中《孙权劝学》里写道:“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以光武帝为例说:“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打战的时候,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手不释卷让吕蒙不仅有勇还有谋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导后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大量读书,学习兵法。以至于鲁肃再次见到吕蒙时,为他的进步感到惊讶,说:“你现在的谋略才能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吕蒙了!”吕蒙回应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自此以后,吕蒙成为智勇双全的大将。

不管是在哪个年代,读书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