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包含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的词条

本文目录一览:

战机的眼镜蛇机动是谁创造的?

毛子宣称是普加乔夫驾驶Su-27原型机完成了第一个眼镜蛇机动并且以普加乔夫的名字命名了,实际上除了毛子和土鳖这种不吹牛就没人理的国家,没人承认这个结论,眼镜蛇是眼镜蛇,普加乔夫眼镜蛇是Su-27配平的一个特殊速度、高度、载重、燃油分配的临界产生的失控,之所以会有这个特性,是因为Su-27系是唯一一种重量集中在两头而不是围绕重心的机体设计(其原因是因为毛子雷达重达1.5吨,所以做了个巨大的尾椎来配平重量,结果两头都重,并且导致了Su-27整体质量过大,尺寸也过大的惨剧),也就是说在复杂点的力学分析里他有两个质量集中点且在最远力臂上,在中央部重量少到若干值(没有导弹。燃油很少,中间基本空了、且前方机炮弹仓空,后面比前面重的时候),在380km时速、高度2000左右做高G就会因为重心过度后移,超过25度AOA时二代机水平的主翼及机身后半失速,发生尾部惯性前甩失控的现象,实际上甩出去对高度速度要求都不严格,但是如果不是在上述特定条件下发生,则接下来就不会自动回复水平做出所谓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而是直接发生尾旋坠毁,这个现象和机体气动设计的意图完全无关,所以和靠极高的敏捷性以高AOA迅速抬头并改变飞行矢量的超级眼镜蛇不同,类似于开车打滑失控和主动漂移之间的区别。

并且种种记录表明,眼镜蛇(不是普加乔夫眼镜蛇)这种最基本的尾冲机动在普加乔夫还是液体的时候就有人做过了,在Su-27诞生之前的F-16原型机、瑞典的Saab-35,甚至重达25吨的F4这些二代机其实都可以完成,其中F-16在50年代末的试验阶段就完成过各种失速动作,其中一大部分,例如锥子,落叶,尾钩,都是将近30年后出世的Su-27不可能完成的动作,并且作为一种会严重影响作战性能甚至飞行安全的现象,无论是俄国人还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都在飞控里严格限制了速度和攻角之间的比值,使飞行员不能做出超过包线的飞行指令(基于以上原因,真正第一个能拉“眼镜蛇”的机种和驾驶员已经无从查证,按年代来说,Saab-35是最早能做眼镜蛇的机体,至于试飞员是谁,对于没把眼镜蛇当一回事的西方来说,理所当然是不记录的),所以才有传说美机不能做眼镜蛇,其实在没有使用量产机飞控的实验机上,美机能做的动作完爆毛机。而且量产机里的F-18,能够复制Su-35在航展上的所有表演动作。

什么是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是描述机体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如眼镜蛇一般竖起机身再回正的动作。

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共通的根本原理是拉升时机体的升力向前方集中,或攻角增加速度大于飞行矢量改变方向的速度。例如,Su-27拉出眼镜蛇的原理是超低速下主翼攻角超过12度即失速,导致后机身失去升力而剧烈抬头,在特定条件下,前机身在抬至90度之前也因失速停止抬头,之后在重心作用下自动回落至俯冲状态;而F-18拉眼镜蛇的原理则是因为攻角增大速度超过向心加速度,致使攻角增大至80度以上,但全部气动面都未失速,全程可控;而萨博35拉眼镜蛇的原理则是后机身瞬间失速快速拉起,而后因整机的阻力差而迅速低头恢复水平飞行姿态,等等。根据拉起的原理不同,各机体在眼镜蛇机动状态下的可控性和速度、操作方式等均不相同,如Su-27处于全程不可控状态,F-18则处于全程可控状态;F-15、F-14都能拉俄国标准的普加乔夫眼镜蛇,但在北约标准里不算数,原因是西方和中俄的判定标准不同,西方的眼镜蛇要求全程机体处于可控状态且必须能够挂载武器才能算眼镜蛇,而中俄不要求,只要不坠毁就行,可控状态则单独被称作“超级眼镜蛇”。例如,Su-27这种全程不可控且不能挂载武器甚至机炮炮弹都不能装(机炮炮弹在发射后弹壳会留在储存盒里,这重量就会导致Su-27无法抬起机头,因此必须在起飞时就不装填机炮炮弹)的普加乔夫眼镜蛇,实际上包括F-4在内的几乎所有西方非截击机都可以完成(包括波音747),但由于不满足西方的眼镜蛇条件,因此不属于“可以做眼镜蛇机动”的机体,实质上,普加乔夫眼镜蛇在西方被直接分类为失控状态。

另外,每种飞机能拉眼镜蛇的条件都不同,条件的宽松程度也不同。例如,Su-27拉眼镜蛇的条件是完全无武装,飞行高度1400-2000米,飞行速度200-220节之间,完全水平飞行,无飞控限制干预(即特制机体,一般指苏霍伊公司所有的三架展出用可以关闭飞控程序的Su-27),油门全收,迅速拉起;F-14的条件则是无导弹挂载,可以有机炮弹药,速度220-400节之间,小角度爬升,高度不限但原则上速度越快需要的高度越高,飞行中手动展开主翼至最大,放下襟翼,拉杆到底并迅速反向推到底;F-18的条件则是武装无限制,不挂到满挂都可以,高度、速度、飞行姿态无限制,油门全收,拉杆到底,,抬头以后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改变飞行姿态,恢复水平、爬升、后空翻、侧向俯冲均可,中途其他操作同正常飞行状态。

最后,虽然眼镜蛇经常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实际上并不是苏联人或普加乔夫首创,只是由普加乔夫第一个展示给普通民众罢了。人类第一次做出眼镜蛇动作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福特三翼机,喷气机可考的第一次眼镜蛇机动则是在1965年瑞典Saab-35龙式战斗机的测试飞行中完成的。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的战术意义

苏-27 飞机的过失速机动——“普加乔夫眼镜蛇”、“尾冲”和“赫伯斯特”机动等都是典型的快速机动动作,都具有快速指向的能力,在近距空战中不但可以作为进攻的战术手段,而且可以作为有效防御的战术手段。概括起来,过失速机动具有以下战术意义:

(1) 过失速机动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战的情景,即取决于敌机的相对位置,飞行速度以及武器系统的能力。

(2) 在使用过失速机动动作,尤其是使用“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时,目标的机动对飞机机头的瞄准影响很小。因为该机动的状态时间非常短。

(3) 实际近距空战中,当我机在蛇形转弯或盘旋等机动过程中发现后方距离较近的敌机时,适时使用“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快速减速,可使敌机“冲到”前方,使我机处于有利的攻击位置。

(4) 在使用全方位导弹的空战中,利用过失速机动动作可在更大范围内攻击敌机,与常规机动相比,可为飞行员提供更多的发射导弹的机会。

(5) 当我机受到敌机导弹攻击时,使用过失速机动动作可迅速地改变姿态,减小遭受攻击的可能性。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是怎么回事

眼镜蛇机动全名是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是俄罗斯著名飞行员普加乔夫于1989年在巴黎航展驾驶SU-27战斗机首次表演。“眼镜蛇机动”属于过失速机动,其过程为飞机从平飞状态开始快速拉杆抬头,迎角达到100-110度左右,达到过失速状态,然后改平。这种机动对飞机的性能要求很高。并非只有俄制飞机能够做出来,美国人的F-16在不带弹的情况下也能做出。俄罗斯的SU-27拥有的优秀的气动布局、性能优异的发动机。并且SU-27是以F-15为对手的飞机,其研制、生产都落后于F-15,所以就借鉴了F-15的优缺点,使得SU-27的性能比F-15要强。

F-22与F-35是第四代战机(俄国人通常称之为第五代)。有人说美国人不稀罕做,其实不然。这种空中机动性能在空战中是非常有用的,只是美国的现役的第三代飞机做不出罢了。

西方的四代机划分:第一代:美国的F-100,苏联的米格-19和法国的“超神秘”等。主要特点是采用大后掠机翼、带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和简单的光电、雷达瞄准具,以机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后期挂第一代空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本代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和M2级战斗机之间的过渡,服役时间不长。

第二代:美国的F-4、F-104 ,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主要特点是普遍采用大推力新涡喷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单脉冲雷达或单脉冲加连续波雷达,以装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最大平飞速度为M2一级,推重比较高,中、高空飞行性能较好。其中 MiG-23等变后掠翼战机被苏联单独列成一代,而西方认为其仍然属于第二代水平。

第三代:美国的F-15、F-16、F/A-18,苏联的米格-29,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主要特点是采用推重比达到8的涡扇发动机、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 、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气动布局等,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最大飞行速度高度与第二代相近,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性突出,并具有超视距作战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美国的F-22、F-35,欧洲的EF2000、RAFALE、JAS39及俄罗斯的S-37等。主要特点是具有突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简称4S。采用推重比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相控阵火控雷达、隐身技术和推力矢量技术等,以“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后面几种由于不具备第四代战斗机的全部特征,常被称“三代半超音速战斗机”。

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

俄国的五代机划分

第一代:实现喷气化。

米格-15,米格-17,苏-7,F-82,F-86。作战方式仍然延续螺旋桨飞机的作战方式。速度主要为亚音速,武器主要为机炮。

第二代:实现超音速化。

米格-19,米格-21,苏-17,F-104,F-4,F-5。普遍实现超音速。开始使用导弹,但是当时的导弹不成熟,F-4一开始把机炮给拆掉了,在越南吃了大亏。

第三代(苏标)截击机的繁荣和多用途战斗机的雏形。

苏-24,米格-27/25/31,歼-8系列,米格-29的早期型号,F-4的晚期型号,F-14,狂风。这一代飞机当中截击机非常多,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面临的核大战威胁很大。F-14加上不鸟事实上就是典型的截击配置。共同的特点就是高空高速性能好,主要使用导弹,还没有出现电传操纵系统或者很原始,普遍使用静稳定布局。

第四代(苏标)/第三代(美标)

苏-27/30/35,米格-29/35,F-16,F-18,F-15,歼-10,幻影2000,阵风,台风,鹰狮。

典型特征是先进的气动布局(静不稳定布局),电传操纵。良好的中低速性能(实际上苏-27,米格-29,F-15,歼-10的高空高速性能也非常华丽),高机动性和高敏捷性。先进的导弹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多用途能力。

五代(苏标)/四代(美标)

F-22,F-35。但是实际上公认的标杆是已经下马的YF-23。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是哪一年

眼镜蛇机动是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是由前苏联的Su-27战斗机首先试飞成功的。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苏联著名试飞员维克多尔·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震惊全场,因此这一机动动作又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