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康熙儿子们的下场(康熙的儿子最后结局)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的儿子们结局

康熙的儿子们结局如下: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胤禩,康熙的第八个儿子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皇九子胤禟,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传说是被毒死;第十个儿子胤我比较有福气,居然活过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十三子胤祥死于雍正八年,固然因为其病,但是与他的辛劳也是非常相关的。

康熙主要成就:

康熙亲政后,着手强化皇权,他一方面勤于政务,举行御门听政;另一方面,他在康熙十六年(1679年)设立南书房,“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并使之草拟圣旨,与闻机要,待遇非常优渥,南书房的设立,一方面笼络了汉族知识分子,一方面使康熙受到更多汉文化的熏陶,最重要的是削弱了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外朝内阁的权力,强化了皇权。

康熙亲政后,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康熙

历史康熙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康熙皇帝35个儿子的最终下场:

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有15位没活过10岁,有5位,康熙皇帝驾崩时都没成年,最大的皇二十子,也才16岁,所以这5个算是避开了皇位之争的漩涡,下场都算比较好。

而另外15位皇子,除了登上皇位的皇四子胤禛及其党羽外,其他的基本都没落到好下场。

皇长子胤禔,康熙皇帝本已立嫡子即皇次子胤礽为太子,长子胤禔联合其他皇子及官员打太子小报告,并在废除太子后进言杀死废太子,并用巫术企图害死废太子,被康熙皇帝囚禁26后忧郁而死。

皇次子即废太子允礽,太子之位两立两废,被康熙皇帝禁锢在咸安宫13年,忧郁而死。

皇三子胤祉,本来不太热心皇储,一喜好文学书法,但与废太子关系比较好。雍正上台以后,被幽禁于景山永安亭10年,病死在禁所。

皇五子胤祺,心性善良,为人敦厚,基本上没有结党争储。后被康熙皇帝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上台以后没怎么动他,只是后来借故削了他儿子的封爵。雍正十年去世!

皇七子胤祐,安分守己,后来因病解其职务,雍正八年死。

皇八子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也是势力最大的一个。雍正继位后,先假意封他为亲王,后又找借口削他王爵,将其幽禁,并给他改名“阿其那”,据说“阿其那”一词是“猪”的意思。雍正四年,胤禩受尽折磨,被害死。

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均为皇八子党羽,一个据说被雍正幽禁后毒死,一个被拘禁一直活到乾隆二年。

皇十二子胤祹,没有结党谋位,但仍被雍正降爵,且不给实爵,只享受待遇,胤祹度量大,所以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

皇十四子胤禵,本名是胤祯,雍正同母的亲兄弟,但他党同允禩,而且又有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再将胤禵父子禁锢在景山寿皇殿,一直到乾隆继位后,才被放出来。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打发他去守景陵,就是给康熙守墓去了,雍正九年死。

情况比较好的只有3人:皇十三子胤祥,之前是“胤禛党”,所以被雍正封为怡亲王,对其很信任。皇十六子胤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袭封庄亲王。皇十七子胤礼,也是“胤禛党”,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后又封为亲王。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的35个儿子当中,算上雍正皇帝,只有9个儿子境况不错,算是善终,其他的下场都比较凄凉。

康熙皇帝生平简介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康熙儿子们的最后结局

儿子(35人)

皇子:承瑞,2岁殇,未序齿。

皇子:承祜,2岁殇,未序齿。

皇子:承庆,1岁殇,未序齿。

皇子:赛音察浑,2岁殇,未序齿。

皇长子:胤_,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皇子:长华,旋殇,未序齿。

皇次子:胤_,原名保成,皇太子,后被废。谥曰密,为理密亲王。

皇子:长生,2岁殇,未序齿。

皇子:万黼,4岁殇,未序齿。

皇三子:胤祉,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

皇四子:胤_,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晋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皇子:胤_,1岁殇,未序齿。

皇五子:胤祺,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

皇六子:胤祚,幼殇。

皇七子:胤_,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

皇八子:胤_,廉亲王。

皇九子:胤_,固山贝子。

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

皇子:胤䄔,1岁殇,未序齿。

皇十一子:胤_,1岁殇,无谥号。

皇十二子:胤_,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胤祥,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胤_,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

皇子:胤_,2个月殇,未序齿。

皇十五子:胤_,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皇十七子:胤礼,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胤_,8岁殇,无谥号。

皇十九子:胤_,3岁殇,无谥号。

皇二十子:胤_,贝勒,谥曰简靖,为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级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_亲王,谥曰恪,为_恪亲王。

皇子:胤_,出生当日殇,未序齿。

扩展资料:

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八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育有35个儿子,但成年序齿的只有24个,因为在位时间长、儿子多,曾出现“九子夺嫡”的戏份,令康熙大为头疼。

长子允_: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皇二子允_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荣妃,是荣妃生的第五个儿子(前四个均夭折),康熙37年,21岁封诚郡王。

与太子交好,因此后来被雍正打压;在夺嫡中告发皇长子,康熙48年,复立太子时晋诚亲王。胤祉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

雍正8年,论罪八款,削爵、拘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10年幽死,以郡王礼葬。成年儿子7个,第七子弘景封贝子,为后裔大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儿子们的下场

分析如下:

1、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2、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被废。

3、三儿子胤祉,是个书生学究。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

4、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5、第六个儿子胤祚,也是德妃所生,早殇。

6、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

7、皇十二子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

8、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继位,即封允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允礼,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允祥和允礼显然早加入“胤禛党”,只是康熙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扩展资料:

九子夺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恶胤禩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