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

稻田养泥鳅怎么养

稻田中套养的泥鳅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天然饵料,减少成本,而且能翻松土质促进肥料分解,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稻田产量和稻米质量。又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简单,是初养者的一个较好选择。现简单介绍稻田套养泥鳅的技术要点。

工具/原料

泥鳅 稻田

步骤/方法

1/5分步阅读

稻田选择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2/5

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3/5

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4/5

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5/5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


泥鳅捕获

1、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

2、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3、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怎样在稻田养泥鳅

一、养鳅稻田的选择:选择水质较好、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日照充分、温暖通风、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泥鳅养殖。土质以黏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二、加高加固田埂:

1.时间。为加高加固田埂一般结合冬季农田整治时进行,也可以在插秧前进行整田的时候,把犁起的大块田泥用来加高加固田埂。

2.田埂高度、宽度。一般要求将田埂加高到 50~100 厘米,埂顶加宽到 50 厘米左右。

3.夯实。田埂在加高加宽后,一定要进行夯实,以防止大雨冲塌或渗漏水。

4.护坡。若有可能,可以田埂的两侧及顶端种植一些草、瓜、豆等作物,利用其根系达到护坡的目的假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石板、水泥板等民用建筑材料进行护坡,以保证田埂结实牢固,经久耐用,并能有效地防止水蛇、田鼠,龙虾等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同时也是防止泥鳅打洞逃逸的有效措施。

三、开挖鱼沟、鱼溜:冬春农闲季节开挖。鱼沟宽 80~150 厘米,深 60~90 厘米。垂直于垄沟的方向开挖。面积较小的稻田,只需开挖 1~2 条鱼沟;面积较大的稻田,通常在稻田的周围呈口形或田形开挖一条鱼沟。鱼溜5~6 平方米不等,深度为 60~90 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及其他形状。鱼溜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或鱼沟的交叉处。也可以在田的中央。为减少稻田开挖面积,应尽量利用田外沟、塘渠作鱼溜。鱼沟、鱼溜的开挖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 5%~7%

四、开挖注、排水口与装置拦鱼栅:稻田的注、排水口应开在稻田两边的斜对角,面积较大的稻田,应该多开几个注、排水口。所有的注、排水口都必修安装拦鱼栅,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稻田之中。

常用的拦鱼栅是用聚尼希网,竹篾、树枝、柳条等编成栅帘,呈弧形,插入泥中,密封注、排水口,其凸面朝逆水流方向,即进水口的拦鱼栅的凸面向田外,出水口的拦鱼栅的凸面朝向田内。拦鱼栅的孔隙大小以泥鳅不能穿过为准。

假若使用塑料网、铁丝网作拦渔栅,其四周要嵌以木框,将其埋入注、排水口的泥中。设置的拦鱼栅一定要高出田埂,并经常清除注、排水口处的泥土、杂草等杂物,便于水流通畅。

五、建平水缺:平水缺一般建在依傍排水沟的田埂上,其高度根据稻田的水位来确定。当水稻移栽后,排水口的地方用砖块砌成,竖放平铺各两块整砖。平铺砖块始终与稻田内的水面相平,口宽 30 厘米左右。平水缺做好后,外侧装置拦鱼栅。

9i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如下:

1、稻田改建

养泥鳅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在稻田四周用塑料板、水泥、纱窗等物品建立50~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条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2~15厘米;稻田四周及中央挖条水沟连接,呈“田”字形,沟宽和沟深均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一个,管口要用细密的铁丝网拦好,防止泥鳅逃脱,排水管平时要封住。

2、泥鳅放养

泥鳅最好是来源于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理消毒;每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3、饲养管理

泥鳅是喜欢栖息在底层腐裂土质淤泥表层,可用皮肤及肠道呼吸。它是杂食性鱼类,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硅藻、蓝藻、绿藻和浮游动物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将浮游生物饵料、残饵、粪渣作为食料,隔10-15天施肥1次,亩用肥150公斤。

4、水位控制

稻田面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5、日常管理

每天要坚持巡逻2次,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雨天要特别认真检查漏洞;还要防止有青蛙、水蛇、鸟类等天敌的入侵;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含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稻田。

泥鳅的养殖方法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要点分享

1、选择养殖田。

一般来说,选择的养殖场是一个良好的保水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田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土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土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工作。

2、田埂加固。

一般来说,最好的田埂应该是50厘米到80厘米高,但一般的田埂都在30厘米的高度,因此,在耕田时,我们应该加高和加宽田脊,增加后,要加固土壤,防止大雨冲刷。

3、挖沟。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


在田间,挖一两条沟渠,可供泥鳅呼吸、活动,一般在稻谷周围或中间挖,还需要挖注水口、排水口,此外还要安装防护网。

飞龙大棚保温被厂家精彩分享。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室内泥鳅养殖设备


4、护田。

建议在山脊和周围地区固定土壤,不要露出土壤,还要用石板和其他建筑材料将它们隔开,以阻止田鼠等小动物伤害泥鳅。

5、及时放苗。

一般来说,当水稻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以放进去,过早会危害秧苗,没有合适的遮荫环境。错过季节为时已晚,最好是在种草之前。在分娩前施肥一次,以提供一些丰富的食物。如果在多个季节种植,上一季收获后就可以种植秧苗。

6、喂食方法。

虽然可以在田里自由地寻找食物,但仍然需要一些人工喂养,如花生粉、豆饼、小麦面筋、玉米粉、豆粕、骨粉、蛋白粉等。此外,你还可以喂食小鱼,一些虫子。但是,喂食应该根据泥鳅的大小和到田里觅食的时间来决定。不要一次放太多,吃太多不利于生长。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1.稻田的选择。用来养泥鳅的稻田应满足如下条件:①日照充足,环境安静,远离废水、污染源。②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固不漏水。③地势低洼,泥土肥沃,质地松软,常年能保持一定的水位。

2.稻田的改建。①加高加宽田埂,使田埂呈底宽50cm、顶宽40cm、高50cm的梯形。②在田埂上铺上一层较厚的塑料薄膜或较密的尼龙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田埂20cm,埋入地下10cm。③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50cm的环沟,再在田中开“井”字形鱼沟,沟宽30cm、深25cm。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防逃网,防止泥鳅逃出。

3.稻田的耕种。①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抗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②播秧前重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发酵腐熟的畜禽粪便250kg,用来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后至8月中旬,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25kg。另外,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还可适当补施速效化肥,以每667平方米施10kg尿素为宜。③水稻出现病害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如乐果等,并按常规剂量使用,切忌加大用量。施药前要保持田间水深在6~9cm。粉剂类农药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施用,水剂类农药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要尽量喷洒在稻叶上,避免直接喷入水中。

4.种苗的放养。泥鳅苗种来源是收购野生种或引种。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体长4~8cm为好,平均每667平方米放苗60~80kg。

5.饲养管理。①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保持在5cm以上。高温季节,水深应保持在10cm以上。同时要保持田间水质清新,若发现泥鳅浮头,应立即换水。②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投饵。前期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按鱼体重的3%,后期按鱼体重的3%~5%。主要饵料为麦麸、米糠等。最好在夜晚投饵,一次投足。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6.病害的防治。放养鳅苗前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kg制成石灰乳全田遍洒消毒,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用漂白粉1mg/kg遍洒1次。若泥鳅出现烂腮病、赤皮病、肠炎时,可每667平方米稻田用0.5kg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住,浸泡在稻田水中,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成灰拌精料投喂。若出现气泡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后,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食盐4~6kg溶水后全池泼洒。

7.捕捞。泥鳅一般经过4个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cm,体重达到12g时,就可捕捞出售。捕捞时通常采用诱饵篓捕法,即在鱼篓中放入泥鳅喜食的饵料,如炒香的麦麸、米糠、动物内脏、红蚯蚓等,待大量泥鳅进入篓中时起篓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