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

简述足心部5个反射区的操作顺序

⒈端坐凳上,抬起一腿,搁在另侧腿膝上,一手扳拉足趾,另一手张掌搓擦足心部,擦至局部发热为止。两侧交替执行。

⒉端坐凳上,抬起一腿,搁在另侧腿膝上,两手张掌,同时搓擦足踝关节以下部位,擦至局部发热为止。两侧交替执行。

⒊端坐凳上,抬起一腿,搁在另侧腿膝上,一手扳拉足趾,另一手托在足跟处,作摇动踝关节活动,连做3分钟。两侧交替执行。

按摩作用:搓擦足心,能使局部血流加速,血液供应充足,末梢神经敏感增强,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理,从而收到健脑益智的成效,同时对防治失眠亦大有裨益。

扩展资料:

足部反射区具有如下特点:

1. 足部反射区不同于呈点状的穴位,面积大而呈片状,定位稍有偏离也能产生效果。

2. 足部反射区位于膝部以下,遍布于足的足底、足背、内侧、外侧以及小腿,而不仅限于足底。因此把足部按摩一概称为足“底”按摩是不确切的。

3. 足部反射区的排列与人体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基本相一致。当于坐位或卧位,双足并拢两下肢前伸时,相当于他们面对着你坐着。拇指部是头部;足跟部是臀部;接近正中线的器官的反射区在足内侧,如脊柱、子宫、前列腺等;远离正中线的器官和部位的反射区在足外侧,如肩部、卵巢、睾丸等。

参考资料: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学习手册_中国知网

脚后跟有哪些反射区

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有着相对应的区域,可以反映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足部反射区”。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医学上称之为“足部反射区健康法”。

足部反射区具有如下特点:

1.

足部反射区不同于呈点状的穴位,面积大而呈片状,定位稍有偏离也能产生效果。

2.

足部反射区位于膝部以下,遍布于足的足底、足背、内侧、外侧以及小腿,而不仅限于足底。因此把足部按摩一概称为足“底”按摩是不确切的。

3.

足部反射区的排列与人体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基本相一致。当于坐位或卧位,双足并拢两下肢前伸时,相当于他们面对着你坐着。拇指部是头部;足跟部是臀部;接近正中线的器官的反射区在足内侧,如脊柱、子宫、前列腺等;远离正中线的器官和部位的反射区在足外侧,如肩部、卵巢、睾丸等。

《足部反射区挂图》中反射区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自我保健方法。主要采取按压、推揉等手法对反射区进行刺激,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健康和调治疾病。刺激强弱因人而异。一般而言,虚证、年龄偏大、体质弱者,适用于弱刺激;实证、年龄较轻、体质强者,适用于强刺激。强刺激用力重、时间短,1-3分钟即可,每天1-3次;弱刺激用力轻、时间长,可持续刺激30-40分钟,每天1-3次。实施刺激时应力求做到:手法熟练柔和,用力持久均匀。

为什么说万事始于足下——足部反射区全知道?

人的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人体器官,血液供应少,血流缓慢,表层脂肪薄,因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容易在脚底积聚。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钙盐、钙酸、乳酸、尿酸结晶体,等等,长期积聚于脚底会侵犯反射区,并间接危害到各反射区所对应的其他组织器官。久而久之,人体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可以对脚底进行按摩,以揉碎脚底累聚的有害物质,加快血液循环,使废物排出体外,使人体恢复健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足部相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分别在什么部位:

(1)肾脏区:位于双脚脚掌距脚趾约1/3中央凹处。在通常情况下,此区不参与脚部的运动。按摩此部位能加快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其工作效率。按摩后,在1~6周内尿液颜色变成黄、黄褐或红褐色,并带明显恶臭味。

(2)心区:在左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


(3)脑(头部)区:位于双脚拇指,头的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脚,头的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脚。

(4)肺、支气管区:在脚底前部,右侧的在左脚,左侧的在右脚。

(5)眼区:位于脚底肉球处至第二、三脚趾的腰部,右眼反射区在左脚,左眼反射区在右脚。

(6)耳区:位于脚底肉球上部至第四、第五脚趾的腰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左耳反射区在右脚。

(7)小脑和脑干区:位于两脚大脚趾趾腹根部,左半侧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右边反射区在右脚。

(8)喉区:在脚背大脚趾根部和第二脚趾连接处。

(9)胃区:位于足弓的前部,相当于拇趾大小。双脚均有,胃的一半反射区在右脚,另一半在左脚。

(10)肝脏和胆囊区:肝的反射区位于右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区,在肺反射区的下方。胆囊的反射区在右脚,在肝的反射区内。

(11)肾上腺区:在肾脏反射区之上,位于脚掌部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点下方,右肾上腺反射区在左脚,右侧则在左脚。

(12)脑垂体区:位于左、右脚大脚趾趾底正中。

(13)甲状旁腺区:在脚内侧,接近大脚趾关节的根部、脚底和脚侧之间。

(14)胸(乳房)区:在脚背第二、三、四跖骨之间。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


(15)子宫(或前列腺)区:在两脚跟内侧。

(16)卵巢(或睾丸)区:在脚跟外侧,右侧的卵巢(或睾丸)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的在右脚。

(17)膀胱和尿道区:膀胱反射区位于脚的内侧,正好在脚跟前内侧下部。尿道反射区位于膀胱反射区向上并向后,正好位于脚跟的内侧。

(18)输尿管区:位于两脚掌自肾脏、膀胱的反射区至膀胱之间的线状区域。

(19)胰脏区:位于两脚掌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交接处,如扁豆状。

(20)小肠区:位于两脚掌心凹陷区域。

(21)盲肠区:位于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上行结肠连接。

(22)直肠和肛门区: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掌跟骨前缘,呈带状。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掌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

(23)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区:右脚的反射区是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半段,左脚的反射区是横结肠的后半段以及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4)淋巴腺区:上身淋巴腺的反射区在双脚外侧踝骨前略凹陷处;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在双脚内侧踝骨前略凹的区域;胸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的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25)脾脏区:在左脚,位于心区之下。

(26)脊椎区:在脚弓内侧,只要记得脚上最像脊椎形状的部位即可。

(27)肩关节区:在脚底紧靠第五趾根,第四与第五跖骨间的肉球部。

(28)髋关节区:位于内外踝的下部。

(29)膝关节区:在两脚外侧的凹陷处。

(30)肘关节区:位于两脚外侧第五跖骨与楔骨的关节凸处。

(31)内耳迷路区:位于两脚背第四与第五趾骨间。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脚底各部位反射区


(32)腹腔神经丛区:在两脚掌中心,分布在胃的反射区附近。

(33)额窦区:在10个脚趾的趾端,右边额窦在左脚,左边的在右脚。

(34)甲状腺区:在脚底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35)上腭和下颌区:上腭反射区位于脚跟处第一关节向前0.5厘米处。下颌反射区位于拇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间0.5厘米处。注意,头部的反射区是左右互换的,右腭在左脚拇指,左腭在右脚拇指。

(36)颈椎区:在大脚趾与脚连接处底面内侧。

(37)扁桃体区:在大脚趾上面腰部,肌腱的左、右两边。

(38)横膈膜区:位于两脚背中央部位,是横跨脚背处的带状区域。

(39)三叉神经区:在两大脚趾边一侧的上角,左侧三又神经在右脚,右侧在左脚。

脚底反射区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聚考拉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_脚底反射区图

[导读]足部反射区健康疗法是一种经济方便、易学易做、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无师自通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法。高清下载》》足部反射区示意图_脚底反射区图》》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足部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底底按摩的详细记载。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脚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脚部按摩是对脚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足部穴位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脚”是人类的“第二心脏”。有人观察到“脚”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脚底穴位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部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脚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脚部反射区的自我疗法

我们的足部有六条经脉,即膀胱经、胃经、胆囊经、脾经、肝经、肾经,这些经上有不同的穴位,许多重要部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太白穴能活气活血,推拿舒骨穴能治疗脑鸣,推拿太冲至兴健穴能缓解肝火,这对经常生气的人有好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利用足部反射区保健养生。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张脚部反射区的穴位图,查看六经络位置,以及在经络上分布的穴位在哪里。

根据自身身体疾病的不同来寻找相应穴位来进行按摩或其它处理,如:肠胃疾病,则可以找肠区反应点;淋巴发炎,则可找淋巴区反应点;脾有问题,则可以找脾区反应点。

通过触摸足部的不同穴位,可从足部反馈给我们的感觉来判断我们的脏腑是否健康。有条理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按摩足部,如果某个部位疼痛,那么对应的脏腑可能就出现了问题,或在不久的将来会生病。

如果找到有疼痛的地方,就等于找到了疾病的位置,我们采取措施使这个反应点不痛了,也许病就好了。比如,大便难,小便不易时,涌泉穴按摩起来可能就有疼痛感。如果每天按摩按摩这个区域,或者敲刮痧、拍打,直至不痛,病也就好了。

按摩脚部前,最好用热水先烫脚半小时,如果其中能加上针对某种疾病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失眠患者,泡脚能促使血液下行,帮助入睡,建议泡得越久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