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深海为什么比太空恐怖(深海有没有可能存在巨型生物)

本文目录一览:

科学家为什么宁愿探索太空,也不研究深海?深海恐怖在何处?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后,就一直在 探索 太空和地球。

而且就距离而言,研究地球上的海洋应该比 探索 太空更加容易,可按照目前的比例来看, 科学家对海洋的研究不过5%,而偌大的太空则占1% 。

难道对科学家来说,太空比深海更重要吗?

当然不是了,对于人类而言,它们同样重要,只不过研究深海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研究深海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研究深海面临哪些困难?

科学家对深海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在现有的深海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科学家宁愿 探索 太空,也不研究深海?深海到底哪里恐怖了?

深海的体积在地球所占的比例是98.5%,在这里生存着大量的生物, 从发光的鲨鱼到装甲的蜗牛 ,科学家每年都会发现一些新的物种。

深海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对维持地球的生命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形成了维持数十亿人的食物链基础。

深海是地球上天然的碳汇,它可以起到一种 “生物泵” 的作用,将大气中的碳输送到深海中,并且还能够将进行有效的封存。

此前美国NASA支持下的一项研究表明,南大洋,也就是南极洲周围的咸水体, 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还要比人类释放的多得多 。

根据研究,深海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比如石油、天然气和各种稀有矿物等 。

而且,根据国际研究人员团队的介绍,深海热液喷口和其他深海环境拥有的细菌和海绵等生命形式,是新抗生素和抗癌化学物质的来源。

尽管科学家意识到了深海的重要性,但现今对其的研究仍然有限。

相比深海,我们目前已经成功拍摄到了太空中的黑洞,把漫游车送上了火星,并且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等。

科学家对太空的 探索 正在逐渐成熟,并且大部分的进展都十分顺利。

据了解,在2022年,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并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这意味着中国人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会更快更稳。

然而对于近在眼前的海洋,却仍有超过80%没有被开发,以至于我们都很难知道要对其中的那些东西进行保护。

目前世界上,只有大约7%的海洋被指定为海洋保护区。

到底为什么科学家对深海知之甚少呢?对于深海的恐惧, 我们可以总结为零能见度、变幻莫测的水温、巨大的压力、高腐蚀性的海水以及缺氧的环境等 。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的海洋学家 Gene Carl Feldman认为,“在某些方面,将人送入太空比将人送入海底要容易得多。”

在海洋中, 人类能够看见的地方在200米以内 ,因为这里还处于光合作用大,太阳光的折射能够抵达此处。

然而再往下,就无法用肉眼看到下面的世界了。

尽管我们现在可以借助一些照明工具继续深入,但即便是 深海潜水器 ,也中观测到几百或几千平方米的范围。

在这样的能见度下,我们很难保证潜水器不会出现触礁的情况。

而且我们要知道的是,深海的范围尤其广泛,这些能见的范围不过是一隅之地,在很大程度局限了科学家对深海的研究。

而深海的高压,可以说是研究深海最大的障碍。

我们对比一下太空和深海的压力,如果人类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那这里压力将会降到接近于零,并且几乎趋于平衡。

但海洋可不一样, 越是深入海洋,我们越能感知到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在受到挤压 。

海洋的压力会随着下潜的深度不断累积。

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人类不过能达到水下113米的地方,即便借助水肺, 也只能潜到332.35米的深度 。

我们知道海洋的最深处就是马里亚纳海沟,这是海平面之下大约11000米的地方。

这里的压力是地表压力的1000多倍,如果潜入这里, 那么感受到的压力就相当于50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压在你身上的重量 。

2020年,我国 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 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深的地方,这是中国载人深潜史上的一项奇迹。

但是拥有这样的下潜技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能够实现这样深海 探索 的国家寥寥无几。

和深海压力共同影响潜水器的,就是 海水的高腐蚀性 。

海水对金属类物质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客气,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金属物件腐蚀干净。

科学家在对潜水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用高度防护海洋腐蚀性的材料,而且还需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耐用性。

毕竟制造一台潜水器的成本可不低,所以一定要保证其有更长的使用期限。

虽然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随着海水深度的加深,会出现和海平面截然不同的温度。

温度差大概在-2 -30 之间 ,看起来温差不大,而且即便在最深的海底,平均水温也在0 以上。

但是在海底世界,有一个魔鬼般的存在,就是热液喷口。

这些地方的水温可以达到几百 ,曾经阿尔法文号在潜入海底大约3000米的地方时,就发现了一个热液喷口。

根据测量,这里的水温达到了350 。

所以在研究和制造潜水器时,还需要使用耐高温的材料,毕竟 热液喷口 ,在科学家眼中可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时候,就认为位于深海的热液喷口具备形成原始生命的能力。

就像Feldman所说的一样,科学家要研究深海,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但科学家并没有因为恐惧就不去研究,只是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有上下几千年的 历史 ,但在这期间人类利用的更多是陆地资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表示,我们目前对深海的开发不过几十年, 类比使用的手段不过是采集和渔猎 ,还够不上陆地上新石器时代的水平。

但是我们仍旧在有限的技术中,发现了埋藏在深海的自然资源,远古遗迹,以及关于生命的起源。

就中国而言,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海斗一号”全海深费载人潜水器已经陆续深入海洋 ,进行研究。

虽然我们在深海发现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我们对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需要抓紧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早期科学家对 深海资源 的估算并不容易,容易形成误差,造成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6个海洋站位对深海的微生物进行估算,认为其占全球活生物量的30%。

后来掌握钻探技术后, 却发现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降到了0.6% 。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不少见。

像分布于4000多米深的 锰结核 ,就在1965年被估算出,近太平洋底部就有上万亿吨锰结核可以开采。

也因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吸引了发达国家上百个航次前往太平洋,试图开采这一稀有金属矿。

深海采矿岂是易事,因为采矿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不计其数,这归根究底都是人类对深海的研究程度不够。

如今我国对深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即便深海对我们至关重要,也必须要循序渐进,并不断吸收其他线性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深海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呢?

深海最直观的可怕之处就是黑暗,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洋中的能见度也会越来越低,通常来讲,当水深超过200米时,海洋中的能见度就已经很低了,当水深达到千米级别时,我们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无边无际的黑暗。

然而深海中真正可怕的,其实是深海中的高压,要知道水深每增加10米,海洋中的压强就会增加差不多1个大气压,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700米,这种深度的压强可以达到370个大气压,这大概相当于1平方厘米的面积承受370公斤的重量。

如此极端的高压环境,极大地限制了人类在深海中的行动能力,即使是乘坐特制的潜水器潜入深海,人类也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当然了,虽然深海对于人类来讲确实是很可怕的,但是人类对深海的研究,并不是一定要亲自去深海进行“实地考察”,毕竟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也只是无人设备或者远距离探测手段。

那么,人类为什么不使用无人设备或者远距离探测手段来研究深海呢?

在远距离使用无人设备时,我们需要一种载体来与其建立起无线通信,以便即时控制它们的行动以及获取它们传回的数据,而在进行远距离探测时,我们也需要一种载体才能获取到探测目标的信息。

正如我们所知,人类探索太空时所利用的载体其实就是电磁波。实际上,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了解,主要也是借助电磁波来完成的,比如说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就可以利用电磁波在极短的时间内覆盖地球表面的很大一片区域,从而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率地探测。

然而在深海中,电磁波却没有了“用武之地”,为什么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剧烈地衰减,也正是因为如此,深海中才会是一片可怕的黑暗,毕竟可见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

没有了电磁波的“帮助”,人类就只能想办法利用另一种载体——声波,其原因就是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在水中的传播衰减远远小于电磁波,可以在海水中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尽管声波也可以像电磁波那样与无人设备建立起无线通信(这也被称为“水声通信”),或者获取到探测目标的信息,但在深海中利用声波却存在着诸多的难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1、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因为海水介质的不均匀分布,海面、海底界面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出现随机的散射、折射、反射和干涉,这样就会造成不同时刻、不同强度的声波信号互相混叠,进而产生类似混响的效果。

2、海洋表面的海浪波动以及深海中的暗流,很容易导致声波出现快速变化。

3、海洋中的环境噪声,如海洋生物或者人类的船舶发出的声音,会大幅增加利用声波的通信难度。

4、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也是有衰减的,并且频率越高衰减就越严重,这就造成了能够使用的信号带宽非常有限。

5、与电磁波相比,声波的传播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算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得多,也只能达到每秒钟1500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面或水下的设备发生了相对运动(这很常见),就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多普勒效应,进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正确识别出其携带的信息。

这些难题叠加之后的效果就是,只要距离远一点,或者海洋中的自然条件差一点,就会严重影响到相关设备的通信距离或者探测精度,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人类很难利用声波去深入地研究深海。

综上所述,人类之所以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其实并不是因为深海有多可怕,而是因为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暂时还无法做到对深海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率地探测。

宇宙里面和深海里面,哪个更可怕?

我认为宇宙里面更可怕,原因如下:                                                                                                    大海在地球表面,地球在宇宙里面,那么,宇宙里面应该是指地球外面。地球外面分三个方面:1.庞大的“真空”;2.火热的恒星和反射光的行星;3.毁灭恒星世界的黑洞。大家知道,地球表面布满水和空气,我们生活在地球高出海平面的山脉陆地上。

假如没有水,地球表面应该是,参考月球

表面也是坑坑洼洼的,表面的坑洼,比起地球直径微不足道,地球还是圆的。看人的皮肤,表面坑坑洼洼,最美的美女皮肤放大起来,也是坑坑洼洼,无数大水坑。这样说来,大海就是巨大水坑,我们生活在小的可怜的陆地上。深海再深,也是地球微不足道的表面。里面的温度,由于流动的海水原因,是不会有零下和高温的。所以,生命众多,有很多巨大的可怕鱼类。人类探索深海,需要考虑水压和凶猛鱼类。人类的深海潜艇在深海任意停留,深海再不神秘。                          再看宇宙里面,1宇宙空间“真空”,温度是零下270°,比绝对温度高2-3°。还有很多放射性射线,对人类杀伤极大,这些射线在地球上被大气层过滤,伤不了人类。空间没有空气,也没有食物,生存不了。2.火热的恒星-太阳,温度高谁敢上去?太阳系的行星金星,探测器发现表面是450°的硫酸雨,无疑,不能生存。太阳系其它行星都不适合人类生存。可能有生命的行星可能最近20光年远,超光速不能,无数的太阳系还一无所知,探索没有开始。3.毁灭一切的黑洞,

要改变恒星世界的密度,包括人类的死亡(不存在活着穿越)。                                        可以知道,宇宙里面不是人类乐园,不是冻死,就是饿死,烧死,无一生还。深海里面,虽然有凶猛的生物,人类可以消灭、战胜它们,地球上,人类才是地球主人。所以说,深海不可怕,宇宙里面真可怕。

深海为什么比太空恐怖?

因为深海真的有很多未知生物。

蔚蓝的深海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东海龙宫、美人鱼、杰克船长等等神秘的传说都让人们对海洋着迷,梦想着某一天也能下水去寻宝,探秘。

但是海洋总是不那么平静,它们看似柔美的外表之下,潜藏着冰冷的陷阱。即使在今天人们已经飞上万米高空,实现登月梦、天空漫游,但是对于海洋却知之甚少。

深海介绍

沿海城市靠水吃水,依靠便利的水运发展快速发展经济,或者旅游业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可见海洋带来的便利。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发现了海洋的便利,靠海边的国家,不仅有取之不尽的渔获,还能从海洋中得到珍贵的盐、珍珠等食物,因此人们对海洋十分重视,注重开发海洋。

但是,海洋实在是太广阔了,即使人们已经拥有了卫星、潜艇等高新技术,对于海洋的探索也才迈了个步子而已。19世纪,钢铁蒸汽船的制造使人类的长时间跨海行动得以实现,许多海洋科学家也因此开启探索海洋的第一步。

当时的人们,由于缺乏专业的潜水以及探测设备,只能探测到海洋中有着许多的峡谷、火山等形貌,直到20世纪科技更新,人们才探测到了海洋的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