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满庭芳苏轼全文 满庭芳苏轼翻译译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其词豪放旷迈、境界高格 。他存词378首,虽然数量中等,但是质量上乘、篇篇能够以一当十 。今天,@小雅赏诗词和大家一起,鉴赏他的《满庭芳》 。
一、诗词原文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混较是醉,三万六千场 。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二、古文今译不过是些虚名微利罢了!想一想,又何必为此忙忙碌碌、慌慌张张 。名利得失,各有定数,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强 。趁着身无俗务、身健体强,理应放飞自我,自由翱翔 。人生百年,不如一醉,笑傲三万六千场 。
思量一番,人生能有多长?忧愁和风雨,几乎占去一半 。又何必无谓拼命,只为嘴短嘴长 。有幸畅享清风明月,青苔为褥席已经铺展,白云为帐幕高高开张 。江南生活美好,既有美酒佳酿,更有一曲动听的《满庭芳》 。



三、词文赏析这首《满庭芳》,成于何年何月,已经无从细考 。但是,从词文的内容,以及抒发的感情来看,应当是苏轼人生受挫时所作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经波折 。1080年,他因诽谤新法,被贬黄州 。绍圣初年,又被贬惠州、儋州 。该词成文,大致可以判断为于此期间 。此作,上片讽世、愤世,下片自叹、自适,真实地展现出了一个受挫者愤世嫉俗、飘逸旷达的精神世界 。
上片以议论发端,用形象化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嘲讽 。在苏轼看来,他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所为之物,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融入了浓厚的轻蔑之意 。人之一生,仅仅是为了虚名微利,值得吗?对蝇营狗苟的人生,苏轼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情由事发,苏轼的感叹,既是自己的内心独白,又是对陷入党争、迫害自己的政客所说的 。
名利的得失,自有因缘定数,是自己的跑不掉,不是自己的争不来 。得到者未必强,失去者未必弱,因此,得失之间,无须过于在意 。苏轼的这一思想,来自于老子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 。苏轼领会此意,懂得“柔能克刚” 。与其这样,何不远离名利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混较是醉,三万六千场 。”趁着诗酒韶华,趁着年富力强,远离是非之地,醉笑人生一场 。一个“混”字,抒发了无奈的痛苦、无言的悲愤 。一个“冷处理”、“热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
下片,议论加强 。人生百年,“思量、能几许”,它究竟有多长呢?光是忧愁和风雨,就要占去人生一半 。剩下的日子,还能“为欢几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苏轼自踏上仕途,便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命运不能自主掌控 。他先是被排挤出朝,继又身陷囹圄,后又带罪贬逐 。种种挫折和遭遇,让他几乎万念俱灰 。在这“忧愁风雨”之后,苏轼大彻大悟,“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不禁自嘲,过去的奋斗和抗争,并不值得 。
低沉之际,苏轼词意陡转,一个“幸”字,表达出解脱的心情,心境豁然开朗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自然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清风明月、无际苔茵、漫天云幕,在苏轼眼里,都是为他所用 。由此可见,苏轼之心胸,已经变得无穷之大,“忧愁风雨”,都已经放下 。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词意中,苏轼开辟出了超脱功利、纯真自然的至乐生活境界 。词人飘逸洒脱、不为尘世所羁的风采,顿时跃然纸上 。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