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谁

裴秀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


世界最早的历史图集

世界上最早的历史图集是在河南洛阳编绘成的。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部地理名著--《禹贡》,把全国分为九州,然后分州叙述各地的山川、湖泊、 土壤、物产、田赋、贡品和交通等情况。到了魏晋期间,因为年代久远,《禹贡》中所 记载的内容已经变化,于是,裴秀便参考收集到的历史地图,结合晋朝的行政区划,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和疆域的基础上,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裴秀,字秀彦,魏晋时期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23年(曹魏黄初 四年),原任魏尚书仆射,公元265年(晋泰始元年),晋灭魏后出任晋朝司空(相当于宰相),当时京都在洛阳。他领导和亲自参与历时数年完成了历史名著《禹贡地域十八 篇》。他在该图序言中提出了《制图六体》:"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辩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里,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应该遵循六条基本原则。其中:分率就是比例尺,准望就是方位,道里即是距离,高下就是相对高度,方邪就是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就是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今天地图学上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裴秀几乎都考虑到了。《禹贡 地域图十八篇》不仅绘有新的郡国、府县政区划分,居民地的位置而且把古代的九州、 历史上各王朝曾经举行会议的会址、签订条约的地点和古地名等,皆一一标示出来。 在他之前不久,有人绘制了一幅《天下大图》,规模宏大,据说"用缣八十匹", 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不便携带、阅览和保存。于是裴秀运用制图六体的 方法"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缩绘成约为一百八十万分之一的《地形 方丈图》, 这样就简便了。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纲要,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 理论基础。他绘制的《禹贡地域十八篇》是当时中国最精详的历史地图集。他所缩绘的《地形方丈图》一直流传应用了好几百年,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在我国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史上也占有突出的位置。

世界上第一张地图是怎么产生的

应该是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

裴秀编制地图的科学方法,就是他在《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文中所阐述的

《制图六体》。这是他创造性地提出的编制地图的六条原则。所谓的“六体”,

一是“分率”,即比例尺;二是“准望”,即方位;三是“道里”,即道路的实

际路线及其距离;四是“高下”,即地势的高低起伏;五是“方邪”,方谓道路

如矩之钩,邪谓道路如弓之弦,远近不同;六是“迂直”,迂谓道路曲折,直谓

道路径直,远近不同。裴秀的《制图六体》,前三条是绘图的主要原则,后三条

是由于地形有起伏变化而绘图者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这六条原则,相互补充,

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对后世的地图学发展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从

裴秀以后,直到明末,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基本上还是依照裴秀的“六体”。

就是当今的地图学上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除了经纬线和投影以外,在《制图六

体》上都已经提到了。

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另一巨大贡献,是将《天下大图》缩制为《方丈图》。

他感到原有的用八十匹缣制作的《天下大图》使用太不方便,就以“一分为十

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将《天下大图》编制成一幅《方丈图》。这幅《方丈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


图》对山脉、都市、乡村等地理要素都记载得很详细,携带、披阅十分方便。

《方丈图》流传了好几百年,唐代欧阳询《北堂书钞》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都提到了裴秀的《方丈图》。

裴秀后半生所处的西晋社会,风俗淫邪。士人学的是老、庄,谈的是虚无,

做人以行同禽兽为通达,仕进以无耻苟得为才能,当官以照例署名为高尚。裴秀

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对科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终于在地图

科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很难能可贵的。

裴秀死于西晋泰始七年( 271年),死时年仅四十八岁。晋武帝对于他的死,

深表悲痛,下诏赐给他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元。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谁?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裴秀。裴秀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时有名,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被罢免。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有文集三卷,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禹贡地域图》其他情况简介。

《禹贡地域图》为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谁?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裴秀。

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所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

内容简介

兖州。“济、河惟兖州”,济为古济水,河指于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该州东南据济水,西南至黄河,于济水和黄河之间,主要为今华北平原。

青州。“海、岱惟青州”,海指今渤海,岱即泰山。该州东南据渤海,西南至泰山,于渤海与泰山之间,主要为今山东半岛丘陵地。

徐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海指今黄海,岱是泰山,淮为淮水。该州东至大海,北及泰山,南至淮河,主要为今黄淮平原。

扬州。“淮、海惟扬州”,淮为淮河,海指今东海。该州南及大海,北至淮河,于淮河与东海之间,主要为长江下游平原及江南丘陵。

愚贡地域图的作者是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裴秀。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所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禹贡地域图的作者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谁


从图集分为18篇以及以后的历史地图集的编排方式来推测,这部图集很可能是采取以时期分幅和以主题分幅两种方法,即以时间为序绘制不同时期的疆域政区沿革图,又按山、水或其他类型绘成不同的专题图。

禹贡地域图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裴秀。

约在泰始四年至七年,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裴秀,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灿烂明星。

主要影响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