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是什么?

家族遗传病,过度服用丹药。

朱高炽47岁登基,不到一年暴毙,长子朱瞻基即位。但是当皇帝不到10年,朱瞻基也挂了,虽然历史上对于朱瞻基怎么死的说的很明白,短期病死。然而皇帝八卦是很吸引人的,所以对“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人物经历:

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

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同时明宣宗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工于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曾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明朝朱瞻基为什么短命?

明朝朱瞻基短命是因为家族遗传。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的似乎都很短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47岁登基,不到一年就暴毙。明英宗朱祁镇终年38岁。明宪宗朱见深终年41岁,朱厚照终年31岁等等。

只要翻开历史对比一下明朝的皇帝就知道,他的家族大都早逝,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家可能有着家族遗传疾病,才会出现如此现象。

相关内容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明朝朱瞻基为什么短命?

明朝朱瞻基短命是因为家族遗传。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的似乎都很短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47岁登基,不到一年就暴毙;明英宗朱祁镇终年38岁;明宪宗朱见深终年41岁,朱厚照终年31岁等等,只要翻开历史对比一下明朝的皇帝就知道,他的家族大都早逝,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家可能有着家族遗传疾病,才会出现如此现象。

朱瞻基的特点

朱瞻基从小就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治国认真,在各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成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之一。出生起就十分不一般的朱瞻基从小和父亲一样热爱读书,学习非常勤奋。与此同时,朱棣也带着这个小孙子体察民间疾苦、一同御驾亲征,锻炼他的综合能力。

朱高炽和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

朱高炽和朱瞻基短命的原因:

1、防范政敌耗费了过多的精力早亡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都是燕王系,也就是说随着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这两位皇子皇孙才有帝王命。如果单单作为藩王世子,可能不会这样短命。但是在朱棣以藩王起兵逆天改命硬扛建文帝时,包括朱棣、朱高炽这父子两个自己心里都没底。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但是不抗争只能等死,说白了也是死撑。好在最后朱棣成功上位,但是其中的惊惧、焦虑乃至绝望的情绪是免不了的,尤其是朱棣带兵出征,北平被大军围困都是世子朱高炽在支撑、反击。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压抑生活朱高炽一介文人如何能不憔悴,这是其一。

朱棣称帝后虽然看在皇孙朱瞻基份上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是对汉王朱高煦态度暧昧。这不但让汉王朱高煦对皇位虎视眈眈,也让太子朱高炽心绪不宁。这种情况一直到高祖驾崩传位给明仁宗朱高炽为止,长达几十年始终绷紧神经不敢有丝毫出格这是怎样的煎熬。皇太孙朱瞻基也是同样的处境,长期处于焦虑、压抑的生活状态。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2、政治体制导操劳过度

太祖朱元璋的废除宰相、揽权的行为也把大部分政务都压在了帝王身上。所以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还面临着繁重的政务,这种压力远远大于明朝中后期的帝王。

2、身体不佳

朱高炽身体肥胖虚弱,甚至在称帝后虚弱时都需要有人搀扶,明宣宗朱瞻基在戍边时曾经受过重伤,虽然后期恢复,但从此落下病根。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是什么?

朱瞻基去世早因为疾病的原因和过度劳累有关。

朱瞻基去世时年仅38岁,在短暂患病后意外的死在了乾清宫,他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

人物介绍

瞻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1425-1435年在位),史称明宣宗。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他继承先祖的事业,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他和其父统治的十一年间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

可惜的是这位好皇帝并长命,三十八岁时便去世了,据史料记载,他是因短期疾病去世的,具体什么病无从考据。仔细查阅资料,不难发现明朝的十六帝都去世得都比较早,十六位帝王中,论高寿也就明太祖、明成祖两个早期皇帝,他们的寿命皆超过六十岁。而后,明朝皇帝寿命大幅下滑,多数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驾崩。在明朝历史中,寿命最短的为天启,年仅二十三岁,正德皇帝离世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一岁。由此看来,朱瞻基似得比较早很有可能与家族缺陷遗传病有关。

朱瞻基的历史使命

一、政治转型,以民生经济为主

在仁宗制定了大量的仁政之后,不堪劳累的他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明,接棒的朱瞻基继承发展了他的政策,广施仁政,使民生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他甚至在田间地头曾亲自劳作,不消片刻就汗流浃背,于是感叹:“朕小试农具,即汗流浃背,民常年如此,何苦若何!”于是以后轻徭薄赋,成为一代贤主。“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成为他真实的写照。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二、解决藩王对中央的威胁问题

这件事上,他那野心勃勃的汉王二叔给带了个好头,虽然汉王已经发展成了造反专业户,但始终没有成为大气候,在朱瞻基亲征之下,兵不血刃就解决了汉王的兵乱。借此机会,朱瞻基大力削减各藩王的护卫,并派出大量文官蕊探对各地藩王予以监控。自此藩王乱政这个隐患基本已经消除, 这不能不说宣宗皇帝政治手段高明啊!

三、国家财税改革

统一了征粮的度量衡标准,设立了“金花银”和棉布缴纳税粮的制度,加大了皇庄的缴纳比例,减少了平民的税率,通过这项改革,国家的税粮稳定地保持在2500万到2800万石之间,这还不算军屯,这样下来国家有稳定的税收,人民也能安居乐业,国家自然也就欣欣向荣。经过他的治理,国家出现了“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实,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的大好局面,史家甚至将这一段大治称为能与“周之康成,汉之文景”相媲美的大治之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