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哪个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哪个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非物质遗产:古琴,昆曲少林寺,蒙古族长调民歌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一、种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

(一)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二)

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二、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传统体育和游艺;

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1年(1项):

昆曲

2003年(1项):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琴艺术

2005年(2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09年(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书法、篆刻

剪纸

雕版印刷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端午节

妈祖信俗

2010

京剧

中医针灸

2011

杭州西湖

皮影戏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建筑?

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

1.克久拉霍古迹

2.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3. 科隆大教堂

4. 耶路撒冷旧城及其城墙

5. 布达拉宫

6. 希巴姆老城

7. 贾恩茨考斯韦海岸

8. 兵马俑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9. 拉帕·努伊复活岛巨石阵

10. 马丘·比丘

故宫,埃及金字塔,长城,孔庙。

24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仅48个字的24节气歌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浓缩。在国际气象界,这一已有千年历史的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非物质遗产的意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还有什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制作技艺、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粤剧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 “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