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名贵中草药种植(名贵中草药种植有哪些)

种植什么药材最值钱

种植丹参药材

丹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多年生草本直立植物。丹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全国每年需求的供应量巨大,所以导致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状态。

种植丹参的投资成本其实也不高,不过它的生长周期短,今年种植,明年就会有收获。并且它的亩产量很高,每亩干货大概1000斤左右,假如种植两亩那么就好过打一年工了。

种植瓜蒌药材

说到瓜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瓜萎是一种中药材的,它的别名又叫药瓜、栝楼,农村俗称狗屎瓜等。瓜萎药用价值也很高。瓜萎在药市场上也是销量非常大的。

不管在房前屋后,还是山坡丘陵上,瓜萎都能实现丰产。亩产高达800斤干货。如果扩大种植,可以种植两亩三亩。

名贵药材种植

一、种植时间

名贵药材种类繁多,种植时间要根据植株本身决定。比如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适合春季繁殖,一般在3-4月为宜。而三七则需要冬天繁殖,在10-11月比较好。还有像当归这种,对种植的时间要求不高,春季、秋季和冬季都可以栽种。

二、种植方法

1、播种法:各类名贵药材都可用播种法繁殖,比如人参、三七、何首乌、枸杞和当归等。首先要选择饱满成熟的种子,这可以大大增加成活率。其次就是对基质的要求,一般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比较适宜植株生长。春播时不宜太深,可以在上面覆盖细土。冬播的话则要进行保暖,避免种子发芽后被冻死。在生根发芽一段时间后,基本上就可以正常养护了。根据其习性,决定浇水或施肥的量。

2、扦插法:扦插法只适合部分生命力较强的植物,比如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剪取一段健壮枝条,一般要带几片叶子。长度根据植株决定,比如人参枝条控制在8厘米以内,而何首乌则需要25厘米,枸杞也要20厘米左右。之后将枝条插入土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并压实土壤。如果是人参和枸杞的话,不用立刻施肥,而何首乌可以适当的施一点肥。

天麻种植的技术

天麻种植技术 宜昌天麻之乡种植户的技术资料

天麻种植技术是湖北宜昌天麻之乡把野生天麻转化人工种植过程中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完善的种植方法,它包含天麻的菌材培育 有性繁殖 种植方法 天麻加工。

天麻种植历史天麻是我国13种名贵中草药之一,入药治病有2000多年历史。宜昌天麻种植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宜昌市天麻课题组为了有效利用宜昌野生天麻这一宝贵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天麻的生物学特性,经过10多年的努力攻关,终于使宜昌成为“宜昌市天麻野生变家栽,无性变有性,有性变杂交”的起源地。 而有规模、有组织的生产则在1993年。因宜昌气候适宜,土壤条件好,全市许多乡镇海拔在800米以上。经过政府的推广、引导,到2008年,宜昌天麻种植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年产值突破8亿元。宜昌曾是全国最大的天麻种植基地,产量一度占国内市场的40%,并能左右全国的天麻市场价格。

天麻菌材培育(一)树种的选择

适合做菌材的树种应木质坚实,并且容易接菌。能长蜜环菌的树种很多,一般阔叶树均可。如青杠、槲树,栓皮栎、水冬瓜、桦树、槐树、榆树等都可以。做菌材时要挑选1-3寸如茶缸粗细的树棒,并锯成1-1.5尺长的节段,每隔2-3寸砍一个鱼鳞口,如果树棒较粗可以砍3-4排,深度以砍透皮到木质部即可。下面接着介绍菌材的培养场地、培养床的大小。

(二)培养场地的选择

场地要选择透气利水的砂壤土,坡度小于45度。高山区选背风的阳坡培养,地势低,气候温热的地方选阴山培养,中山区选半阴半阳的荒地或林间培养。

(三)培养坑的大小

培养坑的大小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地形和培养树棒的多少而定。为了减低污染菌造成损失,一般一坑不超过200根。菌材的培养方法有:坑培、半坑培、堆培和箱培四种方法。先说:坑培。

(四)培养方法

1、坑培:坑深1.5尺左右,坑底先铺一薄层树叶,树叶上平摆树棒一层,盖一层砂土并用砂土填好棒间空隙,每两根树棒之间加入菌枝3-4段,如果培养的量少,也可以直接加入人工培养的三级固体菌种。如此法摆放4-5层,木棒上再盖土2-3寸厚与地面一样平。

2、半坑培:坑深1尺,培育方法同坑培。有1-2层棒高出地面,盖土3寸厚,高出地面部分成坟堡形。

3、堆培,不挖坑。在地面上将树棒堆起来直接培养。培育方法同坑培。

4、箱培:主要在室内进行,四季均可培育。冬季可在有加温设备的室内培养,使土温达18-20℃。培育方法同前。除用木箱外,也可以用砖砌成砖池,另外,填充和覆盖物是用锯木屑与砂子,其比例按体积是1:1。

天麻的有性繁殖天麻用种子繁殖叫有性繁殖。在天麻产区会出现这种现象:一面坡原先并没有长过天麻,烧山垦荒种了庄稼,不几年就有天麻生长。这些天麻是从哪里来的呢?无非是种子从其它有天麻的地方飞过来的。天麻种子象面粉一样细小,肉眼看不清楚,它们的大小随地区,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 只有0.69-0.97×0.08-0.14毫米,只有用放大镜放大50倍以上才能看清它的形态(图1),它的种子像椿树种子。中间深色的是胚,周围透明部分是单层细胞的种皮,种皮如同两个翅膀。成熟的种子随风飘落到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中,遇共生萌发菌建立了共生关系就能发芽,发芽后的原球茎分化生长出营养繁殖茎,营养繁殖茎再接蜜环菌就能继续繁殖长大。再说一遍:成熟的种子随风飘落到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中,先后与共生萌发菌、蜜生菌建立共生关系就能发芽生长成一窝天麻。

一、培育种子

(一)育种圃培育种子技术

1、育种圃场地的选择:育种圃最好选择较平坦的沟漕地树荫下,土壤以砂质壤土为宜,无石块。

2、箭麻的选择:选择好作种箭麻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应在11月份天麻收获季节,在收获穴内就注意选择箭麻。严格防止挖伤和其它机械损伤,顶芽应保持完好,饱满、红润,无病虫为害,重量在3两以上者较好。挖出后小心放入筐中,转运期间严防撞伤。

3、箭麻栽培时期: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冬季地温不低于0℃左右的自然条件下,在冬季天麻收获后可立即栽培。秦岭以北较寒地区,不宜冬栽,选作种麻的穴,冬季可以不收,自然越冬,可改为春收春栽,或冬栽后加厚盖土,并用稻草覆盖作好防寒措施。东北严寒地区应在春季解冻后栽植。

4、箭麻栽植方法:箭麻本身贮藏着丰富的养分,完全能满足抽苔开花结果所需要的营养。据我们试验,箭麻用菌材伴栽和不用菌材伴栽,对抽苔开花后的结果率及种子产量无显著差异。故栽箭麻时可直接栽植在土壤里,不用菌材伴栽。方法是作宽二尺的畦(南方作高畦也叫厢)两畦中间留1.5尺宽人行授粉道。栽箭麻时块茎应平放但顶芽应朝上、向畦内边,两箭麻之间留3-4厘米宽的株距。如果冬栽,在顶芽旁插一小树枝为标记,以防次年插杆时使箭麻受伤。高度以高过盖土为宜,复土3-5厘米,春栽者,应边复土边插1.5米以上一根竹杆。复盖的土应疏松,没有石块,防止石块压住顶芽,影响出苗。

5、育种圃的管理

(1)防冻:冬栽箭麻应作好防冻措施,在原盖3-5厘米复土上,再加10厘米一层土壤,还可在盖土上,再盖一层稻草,春季解冻后,可揭去加厚的土和稻草,有利天麻出苗。

(2)插杆:除春栽箭麻,栽植当时已插竹杆防倒,冬栽箭麻,解冻后,应拔出原插小树枝标记,在原孔处插上一根1.5米长的竹杆,出苗后用细绳将花苔捆在竹杆上,防止大风吹倒花苔。

(3)遮荫:天麻的花苔最怕直射阳光的照射。照射后会使受光面的茎杆变黑,下雨后倒伏。因此,凡在敝阳地栽植的箭麻,出苗前都应用树枝搭棚遮荫。棚的荫蔽度以能见到花花太阳为宜。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授粉期间正值雨季,在阴雨天授粉,一方面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也降低结实率。故应在树枝荫棚上面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雨水降入育种圃内。

(4)浇水:天干时应及时浇水,保持湿润。尤其是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棚,雨水淋不进棚,容易干旱,每周应浇一次水。

(5)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日灼、块茎腐烂病,常见的虫害有伪叶甲、蚜虫等,其防治方法,请参考田间管理中的内容。

(6)打尖:天麻顶端几个花朵,结的果实很小,种子量少也不饱满,故应在现蕾后,将其顶部2-3个花蕾打掉,可减少养分消耗。这样,结的果实饱满,可提高种子产量。

(7)授粉:在自然条件下,天麻靠昆虫授粉,人工培育种子,尤其在室内育种,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方法是左手捏住刚开放的花朵,右手拿小摄子或针伸入花筒内,将唇瓣压平展,或轻轻拿掉唇瓣,以便利于授粉。从另一株天麻的花朵内摄取冠状雄蕊,放在被授粉花筒内的匙形柱头区(图16),移放时,花粉粒一端应靠紧柱头,使花粉粘着在柱头上,在自然条件下,如看到柱头上已有花粉,即为昆虫已传粉,不必再作人工授粉。

(8)采收种子:一般授粉后20天种子成熟,观察果实纵缝线突起,但还未开裂,或用手指轻捏果实,如已变软,即为最适宜的采收期。采收时,可将其上下5、6个果子采下,装入纸袋备用。果实采收顺序是从果穗下端开始,逐渐向上依次采收。

(9)种子的保管及运输:种子采收后应及时播种,但有特殊情况时,应将未脱粒果子装入玻璃容器内保存在低温(2-3℃)条件下。有条件的应放在冰箱内。在1个月之内仍有近50%的种子可以发芽。

(二)温室育种:

早春温室育种,可以提早采种和播种的时间,对种子提早发芽及早期接上蜜环菌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有温室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温室提前栽种箭麻,无温室条件的地方,则应建造土温室或塑料大棚育种。如果栽种少量箭麻,也可将箭麻栽在木箱内,利用有保温的室内条件育种。

二、播种技术

(一)播种期:田间育种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湖北西部海拔1500米的山区,在7月中、下旬播种;陕南宁强县海拔1100米的地区,在6月中、下旬播种好;北京室内自然温度下,在5月底至6月中旬播种。将播种期提早是高产的关键,采取温室育种,如能争取在5月初播种,等于延长了播种当年天麻的生长期,则播种当年即可收获到高产并可作种栽的白麻。

(二)播种量:天麻一个果实中,有种子3-5万粒,按此数量推算,在0.5m2的一个播种穴中,播1-2个果实就有6-10万粒种子。目前采用共生萌发菌拌播,种子发芽率可达30-70%,但大量的发芽原球茎不能和蜜环菌建立共生关系,得不到营养而死亡,只有少数原球茎萌生的营养繁殖茎被蜜环菌侵染得到营养而生存下来。接蜜环菌率低,是目前科研和生产上还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由于天麻种子数量较多,这是天麻有性繁殖能保存后代的一种有利条件。所以目前我们也只有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大播种量。一般0.5m2的播种穴中,播10-15个果子为宜。

(三)播种深度:天麻有性繁殖播种穴的深度,仍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选择坑播、半坑播及堆播的方法。坑播穴深30厘米左右,半坑深10-15厘米,一般播两层,用纯砂覆盖,砂厚不得少于13-15厘米,砂壤土中播种后覆土10-12厘米。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树叶菌床法,另一种是纯菌种伴播法。先介绍树叶菌床法。

(四)播种方法

1、树叶菌床法

树叶菌床法虽是利用树林中的落叶,自然感染土壤中腐生的萌发菌,使种子接菌萌发,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林间地块、有无萌发菌分布及萌发菌的种类、林中树叶的干湿度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种子能否感染萌发菌,直接影响到天麻播后成窝率和产量高低的变化,但它完全附合天麻种子自然萌发的规律。在陕南部分产区推广后,取得较好的效果。成窝率达88.5%,平均窝产天麻1.63kg,缓解了当时发展天麻与种麻奇缺的矛盾。培养生活力旺盛的种麻,使种麻得到复壮,防止了天麻退化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虽然紫箕小菇等萌发菌伴播天麻种子成功,但一些无条件生产萌发菌种、且本地土壤中有较多萌发菌分布的地区,采用树叶菌床法,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1)搜集树叶:树叶菌床法成败的关键,是搜集适宜伴播天麻种子的树叶。天麻种子播种在树叶上能够发芽,是由于树叶感染了土壤中的紫箕小菇等萌发菌。在天麻产区不同山坡土壤中萌发菌分布情况不同,或因土壤质地、荫蔽条件、降雨情况的差异,造成不同小环境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差别,树叶感染萌发菌的机率也出现差异,因为树叶必须保持湿润状态,才能感染萌发菌,因此在生产中常会出现从不同山坡上搜集的树叶伴播天麻种子,发芽率和产量有较大差异。从树上直接采摘的枯黄树叶和地面已风干的树叶,虽然垫入菌床后也可能被土壤中的草根、树根等有机物上感染的萌发菌所浸染,伴播天麻种子后有些种子也可发芽,但发芽率极低,且缓慢,故不宜选用。

搜集树叶的时间是在6月份种子成熟前就搜集头年和早春落在树林中壳斗科植物的枯黄树叶和细碎树枝,以紧贴土壤稍朽的潮湿树叶最佳。因为这些树叶感染了土表原枯枝落叶上的萌发菌,伴播天麻种子后萌发菌浸染种子才能起到供给种子发芽营养的作用。将搜集到的枯枝落叶应经常淋水保湿,保持树叶上感染的萌发菌的生活力,伴播种子才能发芽。

(2)播种方法:种子采收后,立即挖开已培养好的菌床,揭去上层菌棒,将下层菌棒之间缝中的土壤铲掉,在两棒之间垫入一薄层(压实后0.5cm厚)潮湿的壳斗科树种的树叶,将种子从果中抖出,轻轻撒在树叶上。撒时手应紧贴树叶,防止风吹走种子,大风天不能播种,最后将果皮也一块播入菌床,填土后播种上层。如果用大坑培养的菌材伴播,或菌床中蜜环菌生长旺盛,也可将下层菌棒也揭起,垫树叶和细碎树枝后撤入种子,将原菌棒按原来的摆放方法放入菌床,然后盖一薄层土壤,以填好棒间缝隙并与棒平为合适,在土壤上再垫一层树叶,用同法播种上层,最后覆土10cm左右,播种穴顶再盖一层树叶要保持土壤中的湿度(图17)。细碎树枝也是萌发菌及蜜环菌很好的培养物,播种时将新鲜幼嫩的树枝条切成5-10cm长的小枝段,撒在树叶层上,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纯菌种伴播技术

(1)菌叶拌种播前将专业菌种厂已培养好的紫萁小菇等萌发菌的三级树叶生产菌种,由培养瓶中掏出,放在洗脸盆或搪瓷盘中,每窝用菌叶1瓶,将粘在一起的菌叶一片片分开备用。

采收天麻嫩果和将裂果的种子由果实中抖出,轻轻撒在菌叶上,边撒边拌,种子应分多次撒播,撒后拌匀再撒,免得种子集中粘在几片叶上,影响发芽和接菌效果。撒种与伴种工作应两人分工合作,免得湿手粘去大量种子。菌叶拌种工作应在室内或背风处进行,防止风吹丢失种子。

(2)播种方法

纯菌种伴播技术,播种时新挖播种穴,铺树叶一层将拌种的菌叶对半分开,一半撒在上层,撒拌种菌叶后,摆较粗的新棒5-6根,两棒相距2cm左右,将预先培养好的三级蜜环菌种由培养瓶中掏出,每瓶大约有菌枝40-50根,在两棒之间和棒头旁放5-6根小菌枝,即可盖土。上层放较细的棒7-8根,用同法播种。穴顶覆土10cm厚并盖7-9cm厚一层树叶(图18)。每窝用蜜环菌2瓶。用纯菌种伴播,蜜环菌和萌发菌都是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纯菌种,无杂菌、菌生长旺盛,同时穴中完全用新鲜木段伴播,营养丰富,种子发芽的原球茎接蜜环菌快,接菌率高,天麻产量高,此法是目前试验成功的较好的播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蜜环菌、萌发菌都是纯菌种,树棒也是新鲜的,再用大粒砂覆盖,如浇水适当,杂菌污染率很低,树棒营养丰富,新鲜天麻产量高。如穴顶再铺一层树叶,高温期用遮阳网遮荫,效果会更佳。

天麻种植方法每年4月到10月为天麻的生长期,11月至次年3月为休眠期。天麻无性繁殖应在休眠期栽植。但12月至2月为冬季严寒季节,种栽易遭冻害。故将栽植期又分为冬栽和春栽。

(一)冬栽:此法适合于冬季不十分严寒地区。如秦岭以南地区。最好将收获工作与栽种结合起来,种麻不应贮藏过久。11月天麻收获时边收边栽,12月份气候寒冷栽种时,种麻易遭冻害。

蜜环菌索在15-16℃条件下即可生长,初冬栽种后,蜜环菌索虽不能侵入天麻皮层,但可附着在表皮上,越冬后天麻开始生长即有营养供给,新生麻会迅速生长,但有些收获时受刺伤的种麻在越冬期间,会腐烂死亡降低成活率。

(二)春栽:华北地区冬季不十分严寒,栽培穴稍加覆盖即可安全越冬,可采用春收春栽的方法,天麻成活率高,如能保证优良的菌材及菌枝伴栽,3月春栽仍可获得高产。

东北冬季严寒地区,地温常在负5℃以下,没有大雪覆盖,冬栽天麻栽子易冻坏,就应采取秋收冬贮春栽的方法。天麻收获后集中低温贮藏,次年土壤解冻后栽植,栽的太晚就会影响天麻的生长。

二、种栽的选择

天麻无性繁殖所用的种麻,也称种栽,主要是白麻和米麻。我们不主张将箭麻打顶后作种栽用。有的地区,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将白麻打顶后栽植,我们原来也曾推广过这种方法,这样虽然也能多收点白麻及麻米,但箭麻数量很少,影响天麻产量。因为白麻、米麻本身繁殖系数就很高,只要控制好条件,数量上可增加几十倍。

天麻无性繁殖材料的来源,目前主要靠人工栽培收获的白麻和米麻。这种种麻数量较多,采挖时间集中,破烂较少,是质量较好的种麻。但无性繁殖多代后,种麻就会出现退化现象,影响产量。而野生种麻,为有性繁殖各代的混合体。它混杂有一定数量的有性一、二代后代,所以往往采挖的野生种麻,栽后两三年都高产。人工培养的有性繁殖后代的白麻、米麻生活力最强,产量可高于多代无性繁殖的种麻1-3倍。因此,有性繁殖的白麻和米麻是最好的无性繁殖材料。

(一)白麻个体如小手指那麽大,重量在8-20克之间最好。个体太大的白麻往往是一种退化的信号,并不是很好的种麻。米麻是很好的繁殖材料,繁殖系数高,但栽后次年一般只能形成白麻。

(二)种麻是黄白色、新鲜者较好。

(三)无病虫危害,特别应检查无介壳虫危害的种麻。

(四)表面无蜜环菌索侵染的种麻。

(五)无机械撞伤的种麻。这一点往往不被人重视,但却是影响天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区收获天麻时往往是从穴中控出后,先装在竹筐中,然后倒在竹编背篓中,背回室内时又从背篓中倒出,经过这样许多手续,倒来倒去,幼嫩的种麻在竹篓中撞来撞去,有时目测并看不到伤斑,但栽种后碰破处会出现黑斑而腐烂。故收获时就应尽量保护好种麻,不能被刺伤,栽种时应选择无机械撞伤的种麻,这也是增产的关键之一。

三、穴的大小

栽培天麻不以“亩”为单位,而是以“窝”为单位,有的地方也叫穴。一般以0.5m2为一窝,窝的大小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1973年以前我们也主张窝大些好。因为大窝栽植,蜜环菌可互相感染,提高接菌率。有的地方,一窝放八、九十根棒,虽然也有些穴获得高产,如有的地方一穴放78根棒,收获过天麻55.1斤;98根棒,收获112.5斤。但在一些杂菌为害较严重的地区,大窝会感染杂菌反而会造成减产或空窝等更大的损失。总之:窝越大,棒越多,窝单产虽然高,而平均每根棒天麻产量不会增加。据我们调查,每穴三根棒,平均穴产3.04斤,每根菌棒平均产1.01斤。每穴一根棒,穴产只有0.21斤。如果每穴增加到25-26根棒,每穴平均产天麻7.35斤,棒平均产量只有0.29斤。因此我们主张天麻栽培穴以5-10根棒0.5m2大小合适,当然,棒数的多少,还应根据棒粗细决定,细棒应多放棒。有的地方采用环山梯田栽植。我们认为开沟后,每隔2尺左右,留出0.5尺地方,不放菌棒,埋土后即可将大窝隔开,以减少杂菌污染。

四、层次

天麻栽培层次,最初都采用栽一层的方法,后逐渐改为栽二层,但也有地方栽三层、四层。据调查分析,栽二层者,天旱时下层产量高;雨水多时上层产量高,天旱或雨涝都可保丰收。我们曾调查过采用栽两层的方法,获得高产的5穴天麻,共用菌棒102根,收获天麻127.6斤,平均每棒产1.25斤。另有一穴用菌棒86根,栽4层共收天麻51.5斤。收获时发现,天麻主要在第一、第二层,第三层天麻较少,而第四层只见到几个小白麻。这说明层次越多,下面的几层地温低、湿度大,透气性也较差,影响天麻生长。但层次问题,还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而定。如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矛盾是温度低,无霜期短,为了提高土壤温度,改两层为一层,并采用地面堆栽的方法,中午太阳很快会晒透土层,提高地温,以促进天麻的生长。

五、种栽的摆放方法及栽种量

种栽须摆在两棒之间,靠紧着菌棒。用白麻作种,一般每两棒中间摆3个种麻。摆放时,两头的两个生长点应向外(图12),新生麻长在棒外土壤中,不受菌棒挤压,体形好。在棒的两头还可横摆两个种麻,每棒摆种麻3-5个、重1-2两。一穴如果放10根菌棒,栽种麻0.8斤左右。现在再介绍大量利用树叶和菌枝问题。

六、大量利用树叶和菌枝

树叶埋在土壤中,能起到透气、保水的作用,同时它又是蜜环菌营养来源的一部分。据我们观察,培养菌床时穴底先放一簿层用水浸泡过的湿树叶,蜜环菌生长旺盛,还大大减轻了杂菌污染。因此,在培养菌床、菌棒和菌枝时,在有性繁殖播种天麻种子时,在无性繁殖栽种时,都应放一层湿树叶。天麻栽好及播种后,在穴表面盖厚10厘米一层树叶,还能起到明显的保水作用。但栽培穴中的树叶不宜放得太厚。厚约0.5厘米左右为合适。因为树叶在土壤中堆积太厚,会将菌材和土壤隔离开,接不上底层土壤湿度,树叶和菌棒都变干。影响蜜环菌生长。雨水大时,树叶又会发酵,土温升高,也危胁蜜环菌生长。

菌枝用幼嫩的树枝培养的,蜜环菌长得快,生长得旺盛。它可以用来作菌种,培养菌材、菌床。同时在栽天麻时,如果菌床蜜环菌长得不好,加点菌枝会提高接菌率。有性繁殖播种时,多放点菌枝也会提高发芽原球茎的接菌率。在培养菌床、菌材以及栽天麻、播种时,多加点菌枝,加大了蜜环菌的接菌量,蜜环菌生长得快,就会抑制杂菌生长。因此,天麻生产中大量利用菌枝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菌枝、树叶都是培养菌材时砍树后的废弃物质。而大量利用菌枝、树叶,这样能使一棵树的树杆、树枝、树叶都用来栽天麻,一方面废物利用,同时也增加了蜜环菌的营养来源,相应的节约了木材。

七、几种适合目前采用的栽培方法

(一)菌棒伴栽法:菌棒伴栽法是最基本的栽培方法。其它方法都以它为基础,这种方法接菌率高,产量也较稳定。

以每穴放菌棒10根为例,开深30厘米的穴,如是坡地,穴底顺着坡向做10-15度的斜面。先栽下层,撒0.5厘米厚一薄层树叶,将已培养好的菌棒顺坡摆5根,顺坡放菌棒比横坡放容易排水。棒与棒的距离为一指半至两指,即1.5-3厘米左右。放好栽子后,填好两棒间孔隙,然后盖1厘米厚的土至棒平,在盖好的土上撒一薄层树叶。用同样方法栽上层最后顶盖土10厘米。

菌棒伴栽法目前仍大量使用。如新引种地区,或利用室内、防空洞等条件栽培天麻,不可能有更多的空间预先培养菌床,但这种方法往往因培养菌材的时间较长,木棒已开始变朽,营养较差。另外,集中培养菌材时,一旦被杂菌污染,损失也大。故我们在此基础上,又研究成功以下几种栽培方法。

(二)菌棒加新棒栽培法:这种方法既能使天麻同蜜环菌较快的建立好共生关系,又能保证蜜环菌有丰富的营养使天麻生长健壮,促进增产。如秦巴山区曾采用菌棒加新棒栽培法栽天麻49穴,每穴5根棒,栽后一年采收,共收箭麻203斤,每穴平均4.14斤,白麻127斤,合计332斤,每穴平均产6.73斤。

其基本方法与菌材伴栽法相同,只是栽培时每隔一根菌棒加一根新棒,麻种应靠近菌棒摆放。天麻收获后,有大批已栽过天麻的菌棒,尤其是栽天麻时新加进去的新棒,木材还未完全腐烂,蜜环菌生长仍旺盛,为了利用这些菌棒,故又有了以下老棒套新棒的方法。

(三)老棒套新棒栽培法:天麻收获后,选择还未朽的粗大老棒,同时无感染杂菌,另挖新穴,一根老棒一根新棒伴栽天麻,其栽法与菌棒加新棒相同。为了利用废材,降低成本,这种方法还是可以利用的。但一定应选择较粗大的还未完全腐朽的,无杂菌污染的老棒。其缺点是有半数菌棒已用了一年营养较差。往往农民收获时挖出天麻,拿出箭麻和多余的白麻、米麻,然后就在原地穴内利用原老棒,加入一半新棒,栽入麻种,边收边栽,省工、方法简单,药农最易采用,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其最大缺点是原天麻老窝中,蜜环菌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在土壤中,继续连作,加快天麻退化,同时杂菌污染率高,病虫害严重,天麻产量逐年降低。所以我们提出一定要消灭老窝,栽天麻后的地方必须休闲3-5年后可再用来栽天麻。土地少的地方,也应换土栽培。

(四)菌床栽培法:菌床栽培法是1973年我们试验成功并推广于生产的一种方法。这是目前在生产中一种较实用的栽培方法。湖北宜昌地区天麻所以能在全区很快普及,主要是因为推广了这种方法。菌床栽培法能减少和消灭空穴,使天麻稳产高产。其主要原因是预先已将菌床培养好,栽种天麻时,挖开菌床,拿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棒不动,然后在下层棒间用小铁铲在栽麻种的地方挖一个小洞,放入种栽,盖土至棒平。上层栽法同菌棒伴栽,只是将原穴挖出的菌棒放还回去。这种方法可以调节农活的忙、闲季节合理安排劳动力。抽5-7月份农忙季节的小闲时间就可分散培养出菌床。

栽天麻时工作量大,菌床可以省大量的工。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还在于分散培养菌材,每穴只有菌材5-10根,如果感染杂菌,可以弃而不用,浪费不大,不会影响大局,起到防止杂菌污染的作用。同时,菌棒就地培养就地利用,避免转运过程中对蜜环菌有影响,也费劳力。此外,栽种天麻时,未动下层菌棒和周围的土壤,使天麻很快和蜜环菌建立了共生关系,接菌快,接菌率高,栽后一个月左右就可接好菌。其缺点是预先要占地,故室内栽培无那么多地方能预先培养菌床,但它仍是大面积生产较实用的一种方法。下面介绍纯菌种伴栽法。

(五)纯菌种伴栽法:从专业菌种生产厂购买蜜环菌三级生产菌种,选择优良的种麻、砍伐新鲜的树棒。伴栽天麻的方法,即为纯菌种伴栽法。其具体操作如下:挖穴深30厘米,穴大小以半m2较适宜,穴底铺一层湿树叶及细树枝,新棒砍鱼鳞口后摆在树叶上,棒间放入种麻,从培养瓶中掏出三级蜜环菌小菌枝纯菌种,放在种麻与新棒之间,应靠紧新棒与麻种,可用纯砂或砂壤土填棒间缝隙,盖土后用同法栽上层,窝顶覆土10厘米,穴顶盖10厘米厚一层落叶,采用此法菌种纯度高,用砂覆盖杂菌很少感染,树棒新鲜营养丰富,只要管理得就当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云南适合种植什么中草药

1、石斛

石斛(学名:Dendrobium nobile Lindl),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禁生、金钗花等。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

产安徽南部大别山区、台湾、湖北南部、香港、海南、广西西部至东北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至北部、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沧源、勐腊、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贡山一带)、西藏东南部。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2、三七

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Burkill) F. H. Chen ex C. H.):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呈纺锤形。总花梗有条纹,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卵状披针形;子房下位,果扁球状肾形,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7-8月开花,8-10月结果。产中国云南东南部(砚山、西畴、文山),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广西西南部亦有栽培。

3、天麻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Bl. )是兰科、天麻属腐生草本植物。植株可达2米;块茎状,椭圆形至近哑铃形,肉质,茎直立,橙黄色、黄色、灰棕色或蓝绿色,无绿叶,总状花序,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扭转,橙黄、淡黄、蓝绿或黄白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萼片离生卵状三角形,蒴果倒卵状椭圆形,5-7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4、重楼

重楼,一般重楼叶5-9,通常7片,轮生于茎顶,壮如伞,其上生花1朵,花梗青紫色或紫红色,故称七叶一枝花,是百合科植物重楼的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和贵州省一带。

5、杜仲

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树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淅川)、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西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仲

名贵中草药种植(名贵中草药种植有哪些)名贵中草药种植(名贵中草药种植有哪些)


贵州种植什么药材最贵 适合贵州种植的中药材有哪些

1、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等。

2、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辛夷,药用玫瑰。

3、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4、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南方适合种植什么名贵药材

有很多的人想要知道南方适合 种植 的名贵药材有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南方适合种植的名贵药材,一起来看看。

南方适合种植的名贵药材

在南方适宜种植的中草药有:三七、巴戟天、天冬、何首乌、栝楼、天麻、白术、黄连、半夏、延胡索、浙贝母、肉桂、杜仲、黄柏、厚朴、砂仁、草果、益智、罗汉果、吴茱萸、青天葵、鸡骨草、石斛、安息香、茯苓.

春天适合种植的药材

1、白术种苗。由于白术耐寒,冬季种植白术种苗具有感染病菌少,扎根早、成活率高等优点,据试验表明;冬季种植白术可以提高产量15%以上,像亳州产区药农一般在 春节 前全部把计划种植白术田块栽好,第二年开春出苗齐,好管理。

2、白术种子育苗。白术种子育苗在冬季提前直播到大田里,早春尽管寒冷,但此时地温开始回升了,白术种子也开始发育,况且早春气温低,病虫害少、容易保持土壤墒情,随着气温的升高白术苗也开始发芽、生根、出苗。

3、白芍种苗。种植白芍种苗元月份是最后的机会,过晚种植白芍种苗生产缓慢、夏季白芍种苗容易死亡,从而导致种植失败。

4、牡丹种苗。牡丹种植与白芍类似,因为白芍、牡丹种苗春节前根部生长发育,气温升高后,上部生长迅速,由于白芍、牡丹利用自身养分发芽、长叶,根部又无新根长出,因此夏季容易死亡。

5、桔梗种子及种苗。由于今年桔梗价格较高,从而带动了桔梗种植的积极性,原则上桔梗种植是2年生,利用种苗种植较好,但是由于桔梗种苗价格高、投资大,生产上往往采取种子种植,再则桔梗由于种子较小,种植桔梗能否出苗是许多药农头痛的问题,桔梗种植过深,不易出苗,种植过浅也不容易出苗,温度过低桔梗也不出苗、温度过高,地表墒情不易保持,也不出苗。在多年种植桔梗的 经验 表明;冬季种植桔梗具有出苗齐、不要盖草保湿,值得推广。 方法 是;冬季在整平耙细的土地上均匀的撒播或直播桔梗种子,桔梗种子经过一冬的雨雪滋润,使桔梗种子吸足了水分,地表也踏住墒情,春节气温升高后桔梗即可迅速出苗。也就是春季草芽发桔梗开持出苗。

6、丹参种植。丹参种植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断根移栽,二是育苗移栽。近年来育苗移栽逐步代替了根段种植,试验表明;由于丹参是多年生植物,秋季、冬季种植丹参要比春季种植丹参提高产量20-30%左右。目前产区药农主要是秋冬种植,新产区药农则是春季种植为主。

7、北沙参种植。沙参种植主要是以冬季种植,原因是沙参种子是变温种子,在恒温下不易出苗、只有通过低温,打破沙参休眠,然后在经过高温有利于沙参出苗。

8、川乌种苗。川乌是用种苗移栽为主,一般是秋冬种植较好,过晚不易种植,原因是;气温低时根部生长,而春季气温高时,利用川乌本身的养分开始出苗、长叶。夏季容易死亡。从而导致种植失败。

9、柴胡种植。柴胡种植以种子种植为主,由于柴胡种子皮较厚,柴胡有四层外皮,在湿度、温度许可的条件下要20多天才能发芽,因此产区药农种植往往与高杆作物套种才能保证柴胡发芽率,冬季种植柴胡,柴胡种子历经长时间的雪雨风化,腐蚀,春季利于柴胡出苗。

10、半夏种苗、天南星种苗种植。半夏、天南星种植秋、冬、春均可种植,半夏种植较为耐寒、不易冻伤,而天南星种植由于较浅,冬季种植一般要盖草保温,避免冻伤。

南方茯苓种植方法

1.选蔸

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蔸,凡直径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头年秋天或当年春砍伐的树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

2.削皮

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蔸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蔸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蔸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3.挖地

将树蔸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蔸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4.下种

在树蔸树根周围撒下防白蚁药粉,盖一层薄土,再接菌种。接种方法有两种:①高桩接种法:松树蔸较高,则在树蔸近根处锯一个深10厘米的缺口,将菌种木片紧放在缺口内,捆紧,用湿草纸包住后盖土。②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蔸,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并将一根松段木(直径10厘米,长80厘米,留一条一指宽树皮,其余削皮至木质部)晒干后靠在此处,然后把菌种木片紧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盖,压紧。凡松蔸粗则接3-4个种点。

5.覆土

矮桩树蔸接种后覆土4-7厘米厚,堆成馒头状。高桩树蔸接种后将土堆至接菌种处上面4-7厘米,蔸顶部露出地面。四周应开好水沟,沟两边撒一圈白蚁药粉。

6.管理

接种后10天,菌丝已开始长入树桩内,这时应检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时补接种。茯苓的主要虫害是白蚁,严重的往往将松木蛀空。防治方法:经常在茯苓种植地内扒开部分窖,检查窖内有无蚁路,一旦发现要及时用白蚁药喷在白蚁身上,使其带回到窝内互相传染中毒死亡。

7.收获

接种60天后开始结苓,随着茯苓的膨大,土壤出现裂缝,这时要及时加盖薄土保苓。9个月后,就可采挖了,挖时采大留小,覆上土再过4-5个月又可采挖一批,直径20厘米以上树蔸可采鲜苓7.5公斤左右,能连采2年。

8.加工

将鲜茯苓堆放在室内,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再用稻草盖严堆放5-6天后,去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切成4厘米×4厘米×0.5厘米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日晒至全干。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不可用明火烘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