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

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怎么计算?

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

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一般可以认为,某一会计主体的总资产。一、净资产总额就是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二、简单的说:资产净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告三大主要财务报表之一,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指标来阅读,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对于一个理性的或潜在的投资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注: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你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资产总额=100+5+8=112万元

负债总额=5+12+3=20万元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100W ,所有者权益总额40W,负债总额60W(100-40) 借方 贷方1.银行存款5W短期借款5W资产增加5W 负债增加5W2.固定资产8W实收资本8W资产增加8W 所有者权益增加8W3.固定资产7W银行存款7W资产增加7W 资产减少7W4.应付账款12W 短期借款12W负债减少12W 负债增加12W5.资本公积6W实收资本6W所有者权益减少6W 所有者权益增加6W6.未分配利润3W 应付股利3W所有者权益减少3W 负债增加3W资产总额=100+5+8+7-7=113W负债总额=60+5-12+12+3=68W所有者权益总额=40+8-6+6-3=45W113=68+45,会计恒等式是成立的。

资产减负债等于所有者权益加利润对吗?

对的

在会计学里有一个公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有些地方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这个公式写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把利润算作所有者权益,其实这是很广义的说法,在企业收益后期利润可观且负责时,利润就不能算作所有者权益了。

会计的四大报表是什么?

会计的四大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资产负债表,它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及资本的期未状况。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利润分配能力等。

2、利润表(或称损益表),它反映本期企业收入、费用和应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和结构情况。

3、现金流量表,它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当中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部份。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它反映本期企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情况还包括结构变动的情况,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为什么没有关系?资产又和利润有没有联系呢?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利润是包含在所有者权益中的。把利润从所有者权益提出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因为利润=收入-费用,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即: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公式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正确这个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不含利润的,常用于事业单位会计当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基本公式,如果将所有者权益中的利润分解出来,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即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


净利润是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吗?

不是; 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58648.77=120000+(30000-91351.23)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总额即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这些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而净利润总额是说一个时间段内,企业销售额扣除人力、成本等支出,以及器件损耗等之后的剩余所得。 资产总计:是企业全部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等)的总的合计,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是流动资产每月的余额相加后除12的余额,也就是平均余额,(这是一个考核数)。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之间的关系

收入-费用=本年利润。

资产-负债=净资产。

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本年利润

1、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指任何公司、机构和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


资产的分类很多,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等。

2、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非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一定会计期间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减少,是损益表要素之一。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

.费用作为损益类要素的费用,指营业费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便是采用这种狭义的费用概念,将损失作为一项与费用平行的收益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采用上述广义的费用概念。会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4、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成本)


负债实质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后必须偿还的经济债务,其偿还期或具体金额在它们发生或成立之时就已由合同、法规所规定与制约,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