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

共患难反义词?

反义词:离心离德,

汉语成语,拼音是lí í dé,意思是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心、德:心意。

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


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团结

例句

要想把事情办好,离心离德是肯定不行的。

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和群众离心离德,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怎能搞好工作。

阖闾为什么改名?

阖:门扇。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这里存在几种说法:首先就阖闾二字的写法来看。阖闾是《吴越春秋》的写法,《越绝书》的写法是阖庐,写法不固定。有专家指出:“吴王光也叫阖庐或阖闾,但是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专家指出“公子光”中的“光”可能是意译,阖庐或阖闾是光的音译,当然这是一种猜想,而这种合理的猜想,无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探究的天窗。

专家的解释途径,为吴王“阖闾”名字的来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这也并不代表着就是最后的答案。其实相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很多先秦的文章里找得到,以“阊阖”为例。《离骚》里有一句:“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让天国的看门人替我开门,他只是靠着天门望了望我。”《说文解字》:“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许慎对阊阖二字的解释,正是依据的《离骚》。前句只提“阊”,说明“阊阖”二字是可以分开的,但他没有直接解释“阖”。由所谓 “天门”,我们可以看出,“阊”者,“天”也。至于“阖”,按照上述为光、亮的解释,完全能够对应“天门”这个说法。这样看来,“阖闾”(阖庐)应为古代吴、越国的语言。在汉语里可能就是“小光”的意思,用作国君的儿子的称呼,便是“公子光”。

这里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关于吴王的世家并非中原之人,而是夷人,这些人活动于江淮之间,后来逐渐向南方聚集,最后定居于此地时,与在此地活动的越人产生了矛盾,结果吴国人应该是最后占了优势,成为江南地区的主人,越人就不得不搬到更南的地方生活。后来吴人逐渐发展成势力,为了获得中原的认同,而主动向汉文化靠近。这样的话,吴王有两个名字就很好理解了,阖闾是吴国人的叫法,这两个字仅仅是表音;光是华夏地区的叫法和名字,是为了向华夏文化靠拢而取的。

遣留是什么意思?

解释:

1.发配,流放。

基本解释

发配,流放。清 林则徐 《烧毁匪艇篷寮并拿获汉奸黄添福等审明定拟折》:“袁亚二、梁得胜 据供亲老丁单,惟係接济夷人,问拟遣流,情节较重,应不准其留养,毋庸取结查办。”

诫子书中的以什么意思?

《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中的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 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 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

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


原因,缘故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以色列的简称。如 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 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为。如 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和,而——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表目的或结果等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夷人是什么意思(夷民什么意思)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能以

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通俗的释义:用安静的状态才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根据对“静以修身”一词的解释,这里的“以”字就是“用”的意思。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

静以修身的以,用来。拥宁静专一,摒除内心杂念来修养身心。

刘禅暗弱的暗什么意思?

懦弱、胆小、不明事理的意思。

司马昭在发兵攻打蜀国前曾有一番言论,其中有专门评价刘禅的几句话:“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意思是说刘禅胆小懦弱,加上边城被我们占领,蜀国境内的男女老少已很惊恐,灭亡之日已能计算出来了。

暗弱一词的意思是不明事理,懦弱无能。这样来看,暗字意思就是不明事理。但关于刘禅是否暗弱历来也颇有争议。有人说刘禅就是无能,而且后世多以付不起的刘阿斗来批评那些毫无作为的皇帝。

另一方持不同意见的则说,刘禅有才能,主要表现在,诸葛亮死后,不再设丞相,将相权一分为二,自己掌握大权;

第二越隽郡当地夷人谋反,刘禅进行了平叛的同时还开发了当地,第三,刘禅当政期间进行了十次大赦。对历史人物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大家可以多维度去平叛

什么意思吾谓夷人倾所耳?吾谓夷人倾所耳?

谓吾多可失之杂,与人连甍或莫识。谓吾寡合失之孤,与人倾盖或莫逆。语出宋代曾丰的诗《递呈余干郭主簿子敬》。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说我在许多方面有造就但太繁杂,和许多人有交往有的还不认识。说我性情孤僻不免觉得孤单,但有时和别人交谈有的却是莫逆之交。

“以为”有哪几种含义?

以◎ 以 yǐ〈动〉(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

--《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

--《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4)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

--《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6) 凭借;仗恃 [ on]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 as ]我以日始出。

--《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9) 做,从事 [do]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叶绍钧《倪焕之》词性变化--------------------------------------------------------------------------------◎ 以 yǐ〈名〉(1) 原因,缘故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 以闲民。

--《拾雅》候疆候以。

--《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

如:阿以战争◎ 以 yǐ〈介〉(1) 把,拿 [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俱以情告。

--《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3) 依,按,凭 [i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

犹言凭、根据何以谓之文。

--《论语》以残年余力。

--《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

--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

--《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以 yǐ<连>(1) 为 [i to;so a。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2) 因为,由于 [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4) 和,而 [ w ]--表示并列关系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5) 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6) 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7) 表目的或结果等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以 yǐ〈助〉(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为详细字义--------------------------------------------------------------------------------◎ 为为、为 wéi〈动〉(1)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为,施也。又,成也。--《广雅》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可以为师。--《论语》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庄子·人间世》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8) 又如:由徒为师(9) 是 [be]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不为近者热。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10) 又如:十尺为一丈(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14) 使 [let]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名〉姓词性变化--------------------------------------------------------------------------------◎ 为为 wéi〈介〉(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不为酒困。--《论语·子罕》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为操所先。--《资治通鉴》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为为 连>(1) 和 [表示并列关系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为为 wéi〈助〉(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2) 宾语前置的标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为为 语气>(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为(1) 为 wéi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严复师夷长技以制夷典故?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年)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魏源在书中写道,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其在《原叙》中如是说:“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林则徐是最先放眼世界的人,他搜罗人才翻译外国书刊。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起初为50卷,到1852年已有100卷,广泛介绍西方知识,并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试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

后来严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官》、《群已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等西方学术著作,较为系统地将西方的进化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介绍到中国来。

出自魏源《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在该书中指出著书目的:“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意思为学习夷人的长处来对抗夷人。常用于当无法打败敌人时,那就虚心学习敌人的优点长处从而有朝一日能打败敌人。与《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外有列强侵犯,内有民不聊生,起义遍起,而当时的中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正是基于此种情况,魏源才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也催生了后期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