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世界各国工业生产总值排名?

1 中国 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工业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2美国 美国的工业产值在2010年被中国超越。在高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 日本 日本的工业高度发达。汽车,电子,机器人,钢铁,造船,精密机械世界闻名。

4德国 德国是世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体系完备,技术实力超群。在钢铁,汽车,化工,光学,等领域世界领先。

1美国2中国3日本4德国5英国6印度7法国8韩国9意大利10加拿大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⑴、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飞跃,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⑵、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

⑶、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强大先进的工业国,东方亚非拉落后的农业国的格局。

⑷、工业革命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

十字军东征以后,人类科技文明爆发,西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科技进步蒸汽机,电,灯泡,电话,发明以后,机器取代替了手工劳动,使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代替了个体化的工场和手工化生产;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商品越来越丰富,实行了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三、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解除了封建主义的压迫,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阵营。 四、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美、俄、德、意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地位,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追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局面。五、引发世界大战。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从生产技术层面,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最显著的变化是以机器取代替了手工劳动,使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代替了个体化的工场和手工化生产;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商品越来越丰富,实行了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三、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解除了封建主义的压迫,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阵营。 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美、俄、德、意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地位,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局面。

二战时期欧洲第一工业强国?

工业是衡量一国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基础。在工业时代,特别是在二战时期,工业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工业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别说强国地位,就连最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二战前,世界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主要工业强国有八个。

美国。美国是二战前的世界第一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能强大,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38.7%。美国底特律一条街的汽车比日本全国的汽车数量都多,美国的工业实力和富庶程度可见一斑。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美国加入二战,国内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工业潜力迅速激发,工业产量暴涨,美国工业产值一度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德国。作为世界老牌工业强国,依托雄厚的工业底蕴、发达的科技和优秀的人才,德国的工业非常强大,特别是军工产能世界第一。二战前,德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13.2%,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强国。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全力开动工业生产,加上占领区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业产能,德国的工业一度超过世界总份额的30%以上,工业实力直追美国。

苏联。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工业体量,苏联的工业实力也非常强,1939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实力暴增,1938年苏联的工业产能一度超过了德国,占到世界工业总份额的17.6%。不过苏联的工业化水平和工业技术含量远低于美德等工业强国,所以实力没有美国和德国强。但凭借强大的体量,其工业实力不容小视,苏联的很多工业品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正是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苏联才在苏德战争中挡住了德国。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英国丢掉了工业霸主的地位,但英国仍然是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的工业强国。二战前,英国的工业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份额的9.2%,如果考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领,英国的工业实力会更强,和苏联不相上下。

法国。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受一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法国开工率严重不足,工业实力下降严重。二战前,法国的工业产值仅仅占到世界总份额的 4.5%,不过仍然高出日本和意大利不少。

全球十项高科技所掌握的国家?

1、美国

在全球最顶尖的十大科技公司中,美国占据了八家。美国实力雄厚占据绝对优势,在世界主要27个工业科技大项中美国有21项是世界第一可见实力是很强的,而且美国在大学和科技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也是遥遥领先。在军工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医学技术领域,在信息科学领域,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雄居世界之首,美国拥还有着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

2、日本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这一直被视作是日本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其注重细节的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占据市场。日本是绝对的科技强国。索尼、富士通、东芝和丰田都是日本公司。、任天堂和世嘉游戏机也都是日本的产品。

3、德国

德国的机床,德国的精密机械,德国人一丝不苟的精神。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在世界科技强国中德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发展得很好,出现了很多知名汽车品牌,在高科技产业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4、英国

英国是一个工业强国,在高科技产业中发展得还不错,很多跨国企业在英国设立了分公司。英国在在大学和智能以及科研、航空、制药等方面发展得很好。英国在生物医药技术是最顶尖的(克隆羊多莉),飞机制造航发技术(曾经是有战略空军),动力系统(汽轮机技术)。

5、芬兰

芬兰以科技立国,以科技强国,其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

6、法国

法国保持科技优势是通过国家的高投入来实现。宇航技术,飞机制造,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软件系统,动力系统(核动力技术,电推系统,美国福特航母用的就是法国人的电推系统),这些都是世界最顶级的。可以说非常牛逼!

7中国

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出现了很多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中国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在智能手机行业有华为这个知名品牌,互联网行业有百度,最知名的是世界知名电商平台,阿里巴巴。

8、韩国

韩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高,资讯科技产业多年来一直世界领先,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世界知名的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有三星、LG、SK等,在世界科技强国排名2018中其中知名科技公司三星是韩国人的骄傲。

9、以色列

以色列拥有很高额教育水平,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电子和化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0、俄罗斯

俄罗斯在在宇航太空科技和核技术以及特种设备领域拥有尖端技术。

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1)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定义可见之于许多有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文献。巴

格奇(A.K.Bagchi)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第一,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工业集中于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经济”;大企业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工业化过程中,人口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逐渐城市化.

第二,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所谓民间发动的工业化就是主要由个人积累资本和进行投资而推动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一般表现为一种进化的、比较均衡的经济进步过程.

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工业化起步于消费品工业,最早的重大机器发明是机器纺织,然后逐渐扩大到投资品工业,其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的阶段、投资品工业的相对增加阶段和投资品工业渐占优势的阶段.

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

一、工业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随着西方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就产生了大商业资本家,而在同时,西方创造性的学习继承了东方初级科学文明成果,并在后来将之发展为人类髙级科学文明。即高级数学,高级化学,髙级物理学。之后这些学科又服务于人类经济发展,便产生了机械学和动力学。而机械学与动力学最初产生了原始动力机械,如风动或水动的各种大型机械,如荷兰风车,英国水动力纺织机等。这些科技理论原产于北欧,后来由于英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及商业资本资源,这些初级科技机械又发展为高级机械和动力设备,这就是瓦特利用机械学,热学和动力学等学科,发明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即由初级手工机械和自然动力,向人类高级机械和科技动力发展的阶段。这就是人类科技工业革命的开端。简称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化的三次模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又产生了斯特拉发明的交流发电机为主的电力革命简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又产生了,电脑和数控机床及芯片为主的电子自动化工业革命,简称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和不足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成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资本投资效益成百倍的增长,商业资本开始大量湧入工业经济投资领域,使工业资本迅速积累和扩大,产生了工业资本阶级,也即工业大资产阶级。这些阶级的利益被政府大量侵吞和剥削,便形成了大资产阶级与政府的予盾,而之后大资产阶级发动工人和农民组织,组织平民与政府展开各种斗争。结果形或了西方奴隶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发展,肯定了大资产阶级的功绩,并提高了大资产阶级的地位,成立了以大资产阶级为主的联合政府。这种斗争最终也是通过两种手段为主,一种是和平改良奴隶制政府,以英国逼退英王为主的政变。一种是推翻和消灭现政府,如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并把王朝王后并家族推上断头台。

在以上阶段,西方经济主要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市场经济主导发展。在这之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国和法国成为欧洲两大强国,之后为了争取经济利益,英法之战开始,同时德国利用英法大战之机,在卑斯曼首相的领导下,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发展为可与英法争夺霸主的强国,并发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德国彻底战败被瓦解。从此,欧洲列强灰飞烟灭,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军火之财,美国经济和军事与科技迅猛发展,在欧洲三败具伤之机,迅速拉起了北约联盟,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巨头。

之后人类社会先基本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北约联盟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华约联盟的冷战阶段时期。后美英法同谋,利用苏联政府和苏共的腐败,玩死了苏联,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并成为金融和军事国际寡头的超级大帝国。

在这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和美国经济,又进入的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又产生了与工人和民众的利益斗争。加之市场经济导致大工业经济的迅猛无序发展,这种无序发展,必然引起社会部分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现在中国也处在同期现象与结果)。而这一经济现象,必然导致经济的停滞不前,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严重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原本资本家过分压榨劳工和员工利益的严重予盾冲突快速发展为武力冲突,一批资本家被消灭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应运而生。

此时,美国总统,罗斯夫在对人民的重大承诺之下,被选为美国总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简称罗斯福新政。主要举措有三点,一是主要战略型和关键科学技术型企业收归为国有。二是大幅减税降费,让利于民,扶助贫困人员,对企业和贫困人员实行金融和政策怀柔与优惠。三是订立《劳工法》以工会为工具,代表工人与资本家进行合理合法的斗争,以保障劳工的工资权益和劳保福利等。自新政以后,纯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退出了美国经济领域。成了政府主导为主的市场调节经济,使美国经济又一次飞跃发展,人民快速富裕,吸引力更大,很多科技人员移民美国,使美国科技主导世界科技发展,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掌握了世界工业和军事科技的制高点。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向美国学习,经济和国民收入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业富裕之国。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一、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伦敦。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二、苏联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一农业国。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1940年,苏联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但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三、美国

美国的工业化起步晚于英法,但速度较快,因此很快就实现了赶超。与其他现行工业化国家相似,美国的工业化也是一个工业比重逐步超过农业、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逐步超过轻工业的过程。美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引进人才、发明劳动节约型技术、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东北部地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西部的农产品因运输费用的下降而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新英格兰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顺利流向西部农场和本地的工厂。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直接引进和利用英国等现行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和人才等。大量吸引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也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手段。



四、中国

1953—19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按照“一化三改”(“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农村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到1955年,合作化进程大大提前,在农业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到1956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公司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体制上保证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50年代工业化起步阶段,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高达66亿卢布的援助,相当于16.5亿美元(超过了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进行“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援助总金额14.5亿美元)。另外,在苏联的带领下,东欧各国向中国提供的技术设备援助共计30.8亿卢布(7.7亿美元),中国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总共获得了大致24亿美元的工业化外来资本,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在能源、冶金、机械、化学和国防工业领域,陆续展开了“156项”(实际完成150项)重点工程,逐步完成的私有经济向国有经济转化。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英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发明: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有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3、对英国的影响:

①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大大发展了英国生产力。

②使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④使英国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交通工具更加便利。

⑤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和世界最强的国家。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美、德、日:

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固守第一次革命的成果,逐步落后,被美德超过。

①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经济高速发展,19世纪末,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德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内燃机、汽车,无轨电车等。经济迅速崛起,德国后来居上超过英法。

③日本:日本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靠政府扶持建立一些近现代工业企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发展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德国等

中心国应该是德国和美国

鸦片战争前夕什么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

1640,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英国国力迅速增强。

18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到了1840年左右,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率先进入了工业社会,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大国”指的就是规模大、产值高,但并不一定有多高的科技含量,中国在好几年前工业产值就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现在已经相当于美日德三国之和,至于强不强,现在是霸占中低端,并且相当一部分领域在向高端进军,或者已经成为高端,可以算得上是既大又强,但是距离“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名号还有差距,既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妄自菲薄。

这个就是中国。中国除最尖端高科技产品外的任何产品皆是世界生产大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十三五”期间,中国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高铁、核电、卫星等成体系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