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同仇敌忾的意思(同仇敌忾的意思与造句)

同仇敌忾意思是什么?

同仇敌忾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

各词解释如下:

同仇:共同对敌;

敌 :对抗,抵拒;

忾 :愤怒。

其中 同仇 出处为《诗经·秦风·无衣》; 敌忾 出处为《左传·文公四年》。

而同仇敌忾则出自于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例句:

1、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文化,无论就其对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凝聚国人同仇敌忾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说,还是就其对后来的重大影响来说,都是卓着的。

2、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3、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扩展资料

1、同仇敌忾近义词:

戮力同心[ lù lì tóng xīn ]

【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自】: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墨子·尚贤》: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译文】:和他齐心协力,进而治理好天下。

【示例】:情况既已至此,大家只有勠力同心,才能渡过难关。

2、同仇敌忾反义词:

同室操戈[ tóng shì cāo gē ]

【解释】: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译文】:康成你来我家是想拿我的矛来攻打我的吗?

【示例】: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什么意思 ?

中华成语故事集

解释词语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_百度汉语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

同仇敌忾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白话释义:《诗经·秦风·无衣》:“修整我们的戈与矛,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

笔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戮力同心[ lù lì tóng xīn ]

释义: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戮力:合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团结一致。

笔画: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

白话释义:《左传·成公十三年》:“过去自从我们献公和穆公互相友好,舍力同心,用盟誓表明它,又用婚姻巩固它。”

成语同仇敌忾的意思

同仇敌忾的成语意思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同仇敌忾读音 同仇敌忾的意思

1、同仇敌忾的读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2、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3、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敌忾的意思

同仇敌忾的意思是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例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

戮力同心[ lù lì tóng xīn ]

释义: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句:《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的意思(同仇敌忾的意思与造句)同仇敌忾的意思(同仇敌忾的意思与造句)


同仇敌忾 是什么意思?

【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