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

宋庆龄有多支持毛泽东?曾变卖房产、筹集5万美元,寄给中共中央

1949年8月28号,北平前门火车站人头攒动,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站在人群的最前面 ,何香凝,李济深的民主人士也翘首以盼,如此盛大又隆重的规格,他们究竟在等谁?

一辆从上海开来的专属列车缓缓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火车上走下来一个慈爱而又优雅的夫人,她就是宋庆龄。

她虽然不是共产党,却一直默默的支持着共产党的事业,她说她将“ 永远和党在一起 ”, 她说“ 爱党爱国爱人民 ” 是她人生的座右铭,为了支持革命,她曾取出孙中山先生的抚恤金,抵押房产,支持毛泽东,支持党的事业……

宋氏姐妹在中国近代史上掀起了不小的浪潮,有钱,貌美,才华横溢,又身处于权力的核心的大家闺秀,谁会不喜欢呢?

因此有关姐妹三人的故事一直是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众所周知, 大姐爱钱,二姐爱国,三姐爱权 。

而二姐宋庆龄的故事要从1893年1月27日讲起。

她出生在上海名门望族,父亲是闻名一时的爱国实业家,这样的开局,她的一生注定会光芒万丈。

宋庆龄的父亲希望她成为一个眼界开阔,学识渊博的名媛,于是在她10岁那年将她送往美国留学,在美国一年之后,她就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

在美国接受了最为良好的教育,学习了最为先进的文化知识,天资聪颖的她很快就考入了大学,并取得了文学士学位,取得学位之后,她的第一想法就是回国。

1913年8月,她离开了美国, 途经日本时,认识了一个影响她一生的男人,一个名叫孙中山的男人 ,她被那个人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打动,于是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

朝夕相处,又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他们相爱了。 1915年,18岁的宋庆龄嫁给了大她27岁的孙中山 , 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异国他乡,两个相爱的人紧紧相拥。

孙中山先生是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的挚友,两人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父亲自然是反对的,但宋庆龄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走向这个伟大的男人。

从此之后,宋庆龄生死相随,忠贞坚定。她尽心尽力的配合着孙中山先生的工作,细心照料孙中山先生的生活。

她随着孙中山先生南征北战,千里奔走,护国护法,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着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

1922年,昔日战友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危急时刻,孙中山先生不愿意先走,而宋庆龄劝他: “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她还曾参与起草了许多具有 历史 性影响的电文宣言,担任其整理文件、处理函电的日常工作。

她既是爱人也是助理,更是秘书,还是保姆, 如此辛苦劳累,但她始终没有任何怨言 。

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接受北京中正首领的邀请,犯难北上,她毅然随行。

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路,但宋庆龄走得义无反顾,就像当年在所有人的反对下,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孙中山。

那时的孙中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更何况他已经58岁了,再无壮年时期的意气风发。

宋庆龄怎么可能放心让他独自前往北京? 为了照顾孙中山,也为了帮忙筹备以人民为主体的国民会议, 她誓死追随。

但宋庆龄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与先生相处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虽然她一直悉心照料,可孙中山的身体还是一日一日地垮了下去。

1925年3月12日九点三十分,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弥留之际的孙中山先生用微弱的声音说着:“ 和平,奋斗,救中国 。” 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宋庆龄的心上。

宋庆龄回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悲伤异常,她曾一度想要随先生离开的,但她知道革命还没有成功,她将继续先生的遗志走下去,见证一个崭新的中国建立。

她将以坚强意志和柔弱之躯担负起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捍卫先生留下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与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同甘共苦,一起努力。

此后她参加了国民党二大号召,团结合作。又创办了妇女政治培训班,组织北伐红十字会,策划战时救济工作。

为了支持和配合北伐战争,她几乎奉献了她的全部心血。

1927年,大革命彻底失败之后,反动势力对宋庆龄恨之入骨,宋庆龄只能离开中国,前往苏联寻求帮助。

苏联政府虽然对于宋庆龄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但是对于支持中国革命,提供经济援助的事情闭口不提。斯大林敷衍地对宋庆龄说: “ 你得先回国,需要共产国际讨论以后回派新时去中国联系。 ”

指望苏联显然是指望不上了,欧洲列强自然也是根本指望不上的,但宋庆龄还是决定试一试,然而她刚到德国就遭到了秘密警察的监视,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在看过了军阀混战,看过了国民政府的勾心斗角之后,看过了外国政府的无情无义之后,一生都为了革命奔波的宋庆龄,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所以宋庆龄无条件的支持着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力量。

孙中山先生离世之后,宋庆龄和国民政府的关系也算不上多好,一方面她不认同国民政府的一些做法,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怀疑与她共产党有交往,所以对她一直处于一种防备的态度。

娘家与她的关系也不怎么好,她时常一个人独居。偶尔孙中山先生与前妻的孩子孙科也会前来看她,她对先生的孩子都视如己出,但她拒绝了孙科给她的支票,她觉得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

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


孙中山先生虽然在遗嘱中说明了:“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

可孙中山先生一生清贫,从来没有追求过物质,他追求的一直是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 ,哪怕身处于政治中心,他一生也没有积累下任何财富, 并没有留下多少的东西。

孙中山所说的遗物,不过就是2000本书,一套有着5个房间的住宅和一些衣物,就算是全部典当了也不值几个钱,更何况宋庆龄根本不舍得将这些东西典当了。

孙中山自然也知道,这些东西根本无法够年轻的妻子度日,可是他就要离开了,能有什么办法呢?他带着无尽的遗憾叫来了自己的儿子孙科,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 顺事继母宋夫人 。”

他甚至叮嘱了自己的好友何香凝,然后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何香凝在孙中山的床前承诺 :“昨天我已经与汪精卫联名打电话给广东财政当局,请他们以后照顾夫人。”

广东财政当局到底给了宋庆龄多少抚恤金,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宋庆龄也没有说过,直到50多年后的一次访谈时,宋庆龄才回忆道: “ 孙博士死后,国民党知道他分文未留,送了1万元给我生活之用,后来还给了廖仲恺的遗霜何香凝同样多的一笔钱。 ”

这1万块钱宋庆龄从来没有花过,她将这1万块钱存了起来,这是她对丈夫的念想,也是她后半生的依靠。

然而不久之后她就把这笔钱借给了中国共产党,与其说是借,不如说是捐,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要过这笔钱。只要能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她就不后悔。

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都要从红军的长征说起。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在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跋涉过一座座高山,度过一个个险滩之后, 终于来到了陕北,荒凉的黄土高原,收留了这群满怀信仰的人 。

可是四面围困,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陕北的冬天异常的寒冷,而红军战士还穿着夏季的粗布麻衣, 红军部队该怎么度过这个冬天?

过冬物资该从何处来成了最为严重的问题,为此党中央几位领导人夜不能寐,毛主席更是愁得团团转,可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想不出。

1936年秋天,宋庆龄收到了毛泽东的一封来信,宋庆龄收到信的时候也很纳闷,她和毛泽东虽然有几面之缘,也合作过,但其实没有多少交往,为什么会给自己写信。

看了信之后她就明白了,毛泽东希望通过她向她弟弟宋子文借一笔钱。宋家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弟弟继承了家产,算是名动一时的富商。

可是她与弟弟已经分道扬镳多年,他们的信仰和选择不同,在欧洲时宋庆龄就说过: “子文从来没有提出给我钱,因为他知道我不会收他的或是我家任何一个成员的钱,我弟弟尊重我,尊重我的意愿。”

丰厚的家产和家族实业都与她无关,为了革命,为了自由,在她和孙中山先生结为夫妇的那一刻起,就与最有权势的四大家族形同陌路。

毛泽东虽然没有在信中详细说明这笔钱的用途,但是宋庆龄知道,肯定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然毛泽东不会亲自来借这笔钱,如何筹集这笔钱成了一个大问题。

她没有丝毫犹豫,将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抚恤金全部取出来,又将自己唯一的一处寓所莫利爱路寓所变卖了,再加上自己平日的积蓄, 筹集了5万美元,寄给了中共中央 。

这几乎是宋庆龄所有的钱了,也是孙中山先生留给她最后的生活依靠,然而她就这样全部捐献了出去,她总是将东西留到需要的地方而苦了自己。

明明是大家族中金枝玉叶的贵人,明明可以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 可是为了自由,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事业,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 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那个山河破碎,硝烟战火每天都在发生的年代,拥有一笔钱本身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她从来都不在乎,金钱对她来说都只是身外之物。

而宋庆龄捐献的那笔钱,解决了在陕北会师之后3万多红军的过冬吃穿问题。

5万美元,红军用这些钱买了小米、玉米、土豆,并定制了棉衣,棉鞋, 成功熬过了那个冬天,因为宋庆龄雪中送炭的这一笔钱,保存了红军的实力,为以后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这并不是宋庆龄第1次帮助中国共产党了, 1931年到1937年期间,宋庆龄多次帮助了共产国际 , 帮助了困境中的陕北党中央和红军。

20世纪30年代初,宋庆龄解救过陈独秀,罗登贤,廖承志等中央要人,也解救过无数的地下党员。

宋庆龄始终谨记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合联工,扶助工农的革命政策。所以,只要共产党有求于她,她就会提供帮助,将 社会 各界募捐来的钱,还有共产国际提供的活动经费大部分用于了帮助中国共产党。

除了捐钱之外,宋庆龄还曾向延安捐过一台大型X光机, 这是延安的第1台X光机 。

收到这台X光机之后,中央领导十分感动,在延安修整养病的刘伯承等148人曾联名在一个绢布上签名,感谢宋庆龄先生。

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掠世界者虽倾颓在即,而国内暗影足虑尚多,先生继总理之遗志,鹤立堪风。忠言数起,以爱国者予声援,医药频输,给抗战者以物助,秉持正义,四海同钦。 ”

抗战结束之后,宋庆龄还依旧源源不断地给中国共产党捐钱捐物,而宋庆龄1942年8月在重庆建立的“保卫中国同盟”, 后来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 ,给共产党提供了许多物资帮助。

宋庆龄甚至主动联系过周恩来,希望周恩来能提供毛泽东的文章,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绩材料,而这些材料可以用于海外宣传,全球募捐,而募捐所得的钱财全部用于抗战和解放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美国援华联合会通过保盟向中国捐献了158万美元,这些钱几乎全部用于创办 国际和平医院 , 为抗战之中的军民提供医疗保障。

1945年8月30日,毛主席和周恩来专程到宋庆龄的寓所慰问并表示感谢。

毛泽东满怀感激地说道:

而宋庆龄却只是摇了摇头,她始终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她只是在做自己的份内之事,无需别人的感谢。

1949年年初,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策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迫在眉睫。 各位中共领导希望宋庆龄前来北京商讨国家大计, 并且参加开国大典。

宋庆龄因为身体有恙,拒绝了这次的邀请,但是回信给了毛泽东。

1949年6月17日,新政协的筹备会议结束之后,毛泽东又立马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并且让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专程带着信件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

宋庆龄见到邓颖超之后十分高兴,当即就答应了前往北京,但是一向朴素低调的宋庆龄告诉邓颖超没有必要迎接她,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开欢迎会,宋庆龄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早在北京准备好了欢迎会。

在北京翘首以盼的许多人早已迫不及待,刚刚得知这个消息便自发前去迎接,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80多位同志更是一大早就在车站等候了。

宋庆龄刚刚下车,毛泽东就疾步走上前去,握着宋庆龄的时候,激动地对宋庆龄说道:“ 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

“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的胜利。 ”宋庆龄没有想到毛主席居然亲自前来迎接她,有些感动。

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顺利举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第1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人山人海,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宋庆龄看着这样盛大而欢乐的场面,眼中有了泪水,孙中山先生28年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 ,她一直锲而不舍坚持的理想信念,坚持的奋斗目标,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美实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她把许多的精力投身于妇女儿童文化教育,生育,福利事业。

她担任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她的一生都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她不辞辛苦地到各地视察,深入到民间,深入到基层地区,始终和广大百姓心连心,肩并肩,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走过半生的风雨飘摇,见证了太多的发展与变革,很多事情都渐渐在记忆里成为了过去。

当年借钱的那一件事情也没有人再提,就连宋庆龄都已经渐渐忘却了。直到1969年,距离那一件事已经过去了33年, 一次无意的聊天之中,这件事情的原委才被人们所熟知。

人们又一次为一个革命先驱所打动,当初的她完全可以拒绝毛泽东的请求,毕竟那时候她和毛主席还不是很熟悉,而且她已经和宋子文没有什么来往,但她还是尽力的筹钱给中共中央。

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李济深的儿子 李济深的儿子怎么被害


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在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之时,宋庆龄却四处奔走,向全中国和世界发声, 呼吁保护中华苏维埃 ,保护这一支真正为国为民的队伍。

在漫长的灰暗时期,在宋庆龄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的时候,她依旧不遗余力的保护着中国共产党,保护着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通过地下党组织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许多帮助。

晚年时期宋庆龄始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过这个愿望因为许多的事情给耽搁了,但是毛泽东主席经常说: “ 宋庆龄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却是我们最亲密的同志,伙伴。 ”

1981年,宋庆龄因为积劳成疾,慢性白血病恶化倒在了病床上,中共中央各位领导人纷纷前来探望,表达了最真诚的祝福和期望,而病床上的宋庆龄提出了她最后一个心愿,就是要成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

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第2天,中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去世。她将所有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最后没有任何遗憾地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将寻找她的爱人,伴侣,她最敬仰的人,然后告诉他:而今的中国,已经如你所愿。

董建昌的历史原型是谁?

董建昌的历史原型是李济深。董建昌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的人物,是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既智慧又多变。他在多变的时局中屡次转换阵营,被楚材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

然而,他对民族前途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立华的爱是忠诚不渝的,他对立青的支持是付诸行动的,他最终认清了历史的方向,响应中共的号召,率部和平起义。李济深任黄埔军校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电视剧中董建昌的身份比较相似。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内容梗概

1925年,湖南省醴陵。退休军阀、杨氏家族族长杨廷鹤膝下有三个子女,长子杨立仁、女儿杨立华以及小儿子杨立青。杨立仁与杨立青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怎么融洽。杨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备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视的北洋政府要员。杨立青偷拿杨立仁的枪支玩耍,不料意外走火,使得刺杀计划提前夭折。之后,兄弟俩先后前往广州,各自发展找寻前途。

杨立仁通过杨家世交楚材介绍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而杨立华早已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杨立青凭借绘图技艺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杨立青将瞿恩视为人生导师,并对瞿恩的妹妹瞿霞产生了爱慕之情。此时,杨立仁已踏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核心圈,参与了军政机密。

星光灿烂第二季什么时候播出

贺子鹏开车到了李济深家,李太太说李济深带着孩子去梨树沟郊游去了,梨树沟是以前贺子鹏和李济深一起钓鱼的地方,贺子鹏立刻又开车往那儿赶。贺子鹏到了梨树沟的时候,李济深正带着自己的女儿和老董的儿子在露营,曾经的好友终于摒弃前嫌,贺子鹏再看到老董的儿子更是感慨万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