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佛跳墙是什么菜(佛跳墙是什么菜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

佛跳墙是什么菜 佛跳墙里面都有什么

佛跳墙,是福建福州的当地名菜,属闽菜系。佛跳墙里面有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成菜后,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味中有味。

扩展资料:

佛跳墙这道菜,据说是在道光皇帝为政的时候就有了没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佛跳墙含有的营养特别高,不仅可以促进发育,美容,延缓衰老,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是一种特别好的补品。佛跳墙不仅营养价值高,制作工序也是很复杂。

制作佛跳墙的时候需要充分体现每一种食材的口味和特点,需要先将这十几种食材分别独立制作成一道菜,再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绍兴酒,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这种味道才能真正达到。不管是从制作的器皿,还是从各种原材料、配料、调味品、哪怕是料酒使用的都是最高端的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跳墙 (闽菜著名菜品)

佛跳墙是什么菜啊?

【菜谱名称】

佛跳墙

【所属菜系】

闽菜

【菜谱功效】

补虚养身调理 营养不良调理

【制作材料】

佛跳墙菜的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烹调工艺非常繁复:先把18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

配料:水发鱼翅500克、净鸭肫6个、水发刺参250克、鸽蛋12个、净肥母鸡1只、水发花冬菇200克、水发猪蹄筋250克、猪肥膘肉95克、大个猪肚1个、姜片75克、羊肘500克、葱段95克、净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炊发干贝125克、绍酒2500克、净冬笋500克、味精10克、水发鱼唇250克、冰糖75克、鲂肚125克、上等酱油75克、金钱鲍1000克、猪骨汤1000克、猪蹄尖1000克、熟猪油1000克、净鸭1只。

【制作工艺】

1.将水发鱼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上,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姜片15克、绍酒100克煮10分钟,支其腥味取出,拣去葱、姜,汁不用,将箅拿出放进碗里,鱼翅上摆放猪肥膘肉,加绍酒5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2小时取出,拣去肥膘肉,滗去蒸汁。

2.鱼唇切成长2厘米、宽4.5厘米的块,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绍酒100克、姜片15克煮10分钟去腥捞出,拣去葱、姜。

3.金钱鲍放进笼屉,用旺火蒸取烂取出,洗净后每个片成两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入小盆,加骨汤250克、绍酒15克,放进笼屉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鸽蛋煮熟,去壳。

4.鸡、鸭分别剁去头、颈、脚。猪蹄尖剔壳,拔净毛,洗净。羊肘刮洗干净。以上四料各切12块,与净鸭肫一并下沸水锅氽一下,去掉血水捞起。猪肚里外翻洗干净,用沸水氽两次,去掉浊味后,切成12块,下锅中,加同有汤250克烧沸,加绍酒85克氽一下捞起,汤汗不用。

5.将水发刺参洗净,每只切为两片。水发猪蹄筋洗净,切成2寸长的段。净火腿腱肉加清水15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切成厚约1厘米的片。冬笋放沸水锅中氽熟捞出,每条直切成四块,用力轻轻拍扁。锅置旺火上,熟猪油放锅中烧至七成热时,将鸽蛋、冬笋块下锅炸约2分钟捞起。随后,将鱼高鱼肚下锅,炸至手可折断时,倒进漏勺沥去油,然后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长4.5厘米、宽2.5厘米的块。

6.锅中留余油50克,用旺火烧至七成热时,将葱段35克、姜片45克下锅炒出香味后,放入鸡、鸭、羊肘、猪蹄尖、鸭肫、猪肚块炒几下,加入酱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绍酒2150克、骨汤500克、桂皮,加盖煮20分钟后,拣去葱、姜、桂皮,起锅捞出各料盛于盆,汤汁待用。

7.取一个绍兴酒坛洗净,加入清水500克,放在微火上烧热,倒净坛中水,坛底放一个小竹箅,先将煮过的鸡、鸭、羊、肘、猪蹄尖、鸭肫、猪肚块及花冬菇、冬笋块放入,再把鱼翅、火腿片、干贝、鲍鱼片用纱布包成长方形,摆在鸡、鸭等料上,然后倒入煮鸡、鸭等料的汤汁,用荷叶在坛口上封盖着,并倒扣压上一只小碗。装好后,将酒坛置于木炭炉上,用小火煨2小时后启盖,速将刺参、蹄筋、鱼唇、鱼高肚放入坛内,即刻封好坛口,再煨一小时取出,上菜时,将坛口菜胡倒在大盆内,纱布包打开,鸽蛋放在最上面。同时,跟上蓑衣萝卜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

“佛跳墙”即“满坛香”,又名“礼寿全”,是福建省的首席名菜。据说,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传经路过“闽都”,夜宿旅店,正好隔墙贵官家以“满坛香”宴奉宾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顿弃佛门多年修行,跳墙而入一享“满坛香”。“佛跳墙”即因此而得名。

佛跳墙的简史: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此菜因而更加闻名于世。

佛跳墙的典故:

佛跳墙是福州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传统名菜,誉满中外,被各地烹饪界列为福建菜谱的“首席菜”,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如此美味佳肴,何以叫“佛跳墙”?在福州民间有三种传说。

其一是:据传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钱庄一位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他的绍兴籍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寿全”,内有鸡、鸭、肉和几种海产,一并放在盛绍兴酒的酒坛内煨制而成。周莲吃后赞不绝口,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登门求教,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鲜,少用肉类,使菜越发荤香可口。以后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集资经营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了这家菜馆的主打菜,只因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名扬四海了。

其二是:福建风俗,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要亲自下厨露一手茶饭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传说一位富家女,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谁知这位小姐竟把烧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间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第二天浓香飘出,合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佛跳墙”的来头了。

其三是:一群乞丐每天提着陶钵瓦罐四处讨饭,把讨来的各种残羹剩菜倒在一起烧煮,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和尚闻了,禁不住香味引诱,跳墙而出,大快朵颐。有诗为证:“酝启荤香飘十里,佛闻弃禅跳墙来。”

其四和其一不完全相同:."佛跳墙"是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肴。据传,此菜起源于清朝末年,福州扬桥巷官银局的一位官员,在家中设宴请布政司周莲,官员夫人亲自下厨,选用鸡、鸭、肉等20多种原料放入绍兴酒坛中,精心煨制而成荤香的菜肴,周莲尝后赞不绝口。事后,周莲带衙厨郑春发到官银局参观。回衙后,郑春发精心研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鲜,少用肉类,效果尤胜前者。一八七七年,郑春发开设了"聚春园"菜馆后,继续研究,充实此菜的原料,制出的菜肴香味浓郁,广爱赞誉。一天,几名秀才来馆饮酒品菜,堂官捧一坛菜肴到秀才桌前,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的菜肴,秀才闻香陶醉。有人忙问此菜何名,答:尚未起名。于是秀才即席吟诗作赋,其中有诗句云:“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弹跳墙来。”众人应声叫绝。从此,引用诗句之意:“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同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上席时如配以蓑衣萝卜(白萝卜切成的丝)一碟、油芥辣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再用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更是妙不可言,其味无穷。

说起佛跳墙这道菜,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并且做过各种想象,但是真正吃过佛跳墙的人却很少,博学如梁实秋先生雅舍谈佛跳墙,最后却转到了红烧肉,何况我等凡人。幸哉中国内涵外延丰富的汉字汉语,为我们描述当时的福州名菜“坛烧八宝”。

关于佛跳墙的典故,多得像极了好莱坞大片的中文名字,但是无论是“坛烧八宝”还是“福寿全”,都没有“佛跳墙”这寥寥三个字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和享受。聪明的商家非常应该注册这三个字,其无形价值也许会与“可口可乐”相伯仲了吧?

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互为融合。其间几乎囊括人间美食,如鸡鸭、羊肘、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如鱼唇、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如鸽蛋、香菇、笋尖、竹蛏。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坛中,就好像一部野心勃勃的贺岁片,大腕荟萃自然不同凡响。

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如今有的酒店宣扬自己的菜品如何香气扑鼻,与佛跳墙相比的确欠一点含蓄。真正的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余以为这才是美食的最高境界。

费孝通先生研究佛跳墙的创始,一说,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四出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会有不同凡众的异香。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看起来这佛跳墙与“叫化鸡”乃是亲戚。

第二种说法与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子有关,福建风俗,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新媳妇婚后第三天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它关系媳妇今后在公婆眼中的地位。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因此而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为女儿之应试,想尽了办法,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方法。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全然忘记各种烹任方法。她到了临晚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公婆要进厨房。新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就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顺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刚把盖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就齐声叫好,这就成了佛跳墙。想来这新媳妇也获得了好评,否则我们也没有口福享受到这“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人间佳肴。连我佛都参与推广,难怪大江南北这佛跳墙的名气如此之大。

反正我如果是佛,绝对不会受累跳墙,我会自己做。但愿中国的文化精粹永远连绵不绝,佛跳墙便是其中的一个。

黯然销魂饭

材料:肉馅,一碗(牛肉猪肉均可,苍鹰推荐牛肉);米饭,(一定要隔夜的); 虾仁,一碗; 鸡蛋*,三个玉米,胡萝卜,青豆,葱,两根(饭多的话可用三根); 姜,适量 香菜,三把 干辣椒*

佐料:孜然 英文名Cumin seeds) 五香粉; 芝麻(熟的) 黑胡椒, 糖,盐,味精,酱油,醋,油。

做法:

1,把虾仁用热水过一下。放在旁边待用。

2,把牛肉陷放在碗里,加紫盐(多加一些味道才能出来,别的佐料适量), 五香粉,芝麻,黑胡椒,加些糖,味精,盐,酱油,醋,和油(一汤勺油左右)。 放好佐料后用手拌一下,记住一定要用手,不然不好吃。拌好了放在一边喂着。

3,把鸡蛋打好,绞好,锅里放两汤勺油,油开下鸡蛋,记着下鸡蛋的时候放一点点的水 这样鸡蛋才会嫩。炒好后盛出来待用。(鸡蛋不要炒的太老)

4,葱三棵切成葱花,姜切成沫,香菜切成条(三厘米左右)胡萝卜切丁。 锅里放4汤勺的油,油开后放葱和姜暴香(喜欢吃辣椒的在这时放辣椒),然后放虾仁和, 牛肉陷,牛肉炒出香味后,放玉米,胡萝卜,青豆和米饭这时一定要找个有臂力的人使劲 翻炒,不然会糊锅。炒至米饭变成金黄色,加香菜,加些盐味精,翻几下马上出锅, 可以吃了。(鸡蛋可以在翻炒的时候加进去

佛跳墙是什么菜呀?

佛跳墙又名福寿全,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闽菜系。

它通常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墨鱼、瑶柱等食材汇聚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

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命厨师依法仿制,他在原菜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后来,厨师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有一次,文人们品尝后“福寿全”纷纷叫好,有人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这道菜就叫做“佛跳墙”。

风味特点: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

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佛跳墙是什么菜

佛跳墙是属于闽菜,是一道高端的食物,极少数的人吃过真正的佛跳墙,高端在于它所选择的食材,是海参,蹄筋,墨鱼,鲍鱼等,它们混合在一起,加上绍兴酒和高汤用文火慢慢烹饪而成。

佛跳墙一般使用绍兴酒坛效果是最好的,否则对它的味道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需要把所有的食材都放入坛子之中,然后加上料酒和高汤,使用文火慢慢炖上十几个小时。

1990年,“佛跳墙”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2002年,“佛跳墙”在第十二届全国厨艺节中获中华名宴。

2022年2月,入选国家《地标美食名录》。

“佛跳墙”的相关饮食文化

在众多的福州菜式里,集山珍海味为一身的“佛跳墙”有具备了闽菜的一个显著特征——“汤菜”。这种汤菜,乃是富于汤汁的菜,而非菜汤,它在福建饮食中的地位仿佛两汉以前的“羹”。其种类很多,边吃边喝,与其他地区的宴席往往把清淡菜汤作为饭前酒前润喉用的习惯大异其趣。

“佛跳墙”里的鲍鱼、鱼翅等物,单做一道菜肴亦是上品,何况“杂烩”一处呢?明代末期的大太监刘若愚曾经在《酌中志》记载,天启皇帝(1620-1627年在位)就喜欢把炙蛤蜊、炒鲜虾、田鸡(青蛙)腿、笋鸡脯,海参、鳆鱼(即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共烩一处”。可见“佛跳墙”的食材根本不啻“御膳”级别。

“佛跳墙”的贵重,相比原料的价值,其实更在于烹饪过程中下的工夫。坊间传言,“佛跳墙”要做上三天三夜。大量的时间耗在备料上:鱼翅、海参的发、煮,鱼唇去腥,干鲍蒸烂切片,及至鸡、鸭、猪蹄、排骨、作为配菜的火腿肉的蒸煮,以及冬笋、冬菇、鱿鱼、淡菜等等的清洗。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熬、煮、炖、煨、烩、卤、焖、汆、炸的工序……所费人工相当惊人。

按照梁实秋的说法,当时某人“花了十多天闲工夫才能做成的这道菜”,故而才能“香醇甘美,齿颊留香,两三天仍回味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说,“佛跳墙”称得上是“厚积薄发”的低调奢华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佛跳墙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

"佛跳墙"到底是什么菜?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当地名菜,属闽菜系。佛跳墙菜的原料有几十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鸽蛋、鸭珍、鱼肚、花胶、瑶柱、鸽子、排骨、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家养老母鸡鸡脯、家养黄嘴鸭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

扩展资料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同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上席时如配以蓑衣萝卜(白萝卜切 成的丝)一碟、油芥辣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再用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更是妙不可言,其味无穷。

说起佛跳墙这道菜,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并且做过各种想象,但是真正吃过佛跳墙的人却很少,博学如梁实秋先生雅舍谈佛跳墙 ,最后却转到了红烧肉,何况平凡之人。

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 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

如今有的酒店宣扬自己的菜品如何香气扑鼻,与佛跳墙相比的确欠一点含蓄。真正的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跳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