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组成)

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组成)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组成)


你好,医生,茵陈蒿汤一般在药店可以买到吗?

茵陈篙汤主要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这个药物就三位中药成分,需要请中医给你开个处分,然后到医院的药房或是药店购买就可以了,一般的药店都是有这三位中药的,因此是可以买到的,这个汤剂略偏于寒性,服用以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腹泻症状,都属于正常现象

茵陈与经方——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茵陈

茵陈,为菊科艾属植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茵陈首载于《本经》 上品 。(茵陈 蒿 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久服轻身 、 益气、耐老 )

茵陈蒿汤

组成服法: 茵陈蒿18克 ,栀子15克(劈),大黄6克(去皮)。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陈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茵陈五苓散

组成服法: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上二味,和匀。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功能主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备注:五苓散的组成: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桂枝7克(去皮)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点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点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点用,很多人对茵陈的功效和作用不是很清楚,有些中药材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否则中医也不会沿用这种药材多年,中医学上这种药材可以活血益气,下面跟大家分享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点用1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保护肝脏

保护肝脏是茵陈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能预防治疗肝炎,而且能提高肝脏解毒功能,并促进胆汁分泌,能加快胆汁酸和胆红素的代谢,平时适量服用能保护肝脏,防止肝脏病变,能让肝硬化与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2、利胆

茵陈入药以后不但能保肝还能利胆,它能促进胆汁分泌,也能防止胆汁酸在身体内堆积,加快它们的代谢,对人类高发的胆囊炎和胆结石都和奶好的治疗与缓解作用。

3、预防高血压

茵陈不但能保肝利胆,还能预防人类的高血压,把它煎汁以后服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促进肾上腺激素分泌,而且能扩张血管增加动脉中血液流量,可以让人们的血压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4、祛风止痒

祛风止痒也是茵陈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祛除人体内的湿毒也能消灭多种真菌,平时人们出现皮肤和丘疹时可以直接用茵陈煮水来治疗,用它直接清洗患者,能止痛止痒,让丘疹快速消退。

茵陈的食用禁忌

茵陈虽然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但它食用时也有诸多禁忌,不能与茵陈和红花一起服用就是它食用时的最大禁忌,不然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生活中那些脾胃虚寒的人群也禁忌服用茵陈,不然会让身体虚寒症状加重,会让人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点用2

1、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

2、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可配伍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

3、茵陈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4、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5、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四贴,水煎服。

6、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

7、茵陈汤:煎好的鲫鱼,茵陈,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

8、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绵软如绒;茎长7~10c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的简介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营养枝上的叶,叶柄长约 1.5厘米,叶片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总苞球形,苞片3~4层,光滑,外层小,卵圆形,内层椭圆形,背部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杂性,淡紫色,均为管状花;雌花长约1 毫米,雌蕊1枚,柱头2裂,叉状;两性花略长,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缩呈倒卵状,雄蕊5枚,聚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多生于海滩、沿海河边或近海地区的山坡上。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苦辛,凉。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煎水洗。

茵陈蒿的禁忌注意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蒿的选方

1、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2、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3、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5、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扩展阅读:茵陈蒿的做法指导

1、 湿热熏蒸之阳黄,症见目黄身黄,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可与大黄、栀子配伍,以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蒿有什么功效

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和退黄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黄疸或者肝炎疾病,若患者本身就存在高血压疾病,也可以通过这种药物进行治疗。

茵陈蒿又称绵茵陈,每年春天都会在陈根上发出新芽,四月后,其苗则变成为蒿,故亦称茵陈蒿,在3月份的时候陈味苦但药用价值高,特别对于黄疸和肝炎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能够防止肝细胞坏死,同时也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另外对于黄疸患者,适当食用可以增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以及排泄能力,也能在短时间内促进胆红素清除,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或者到4月后,偶尔就会逐渐的淡去保留清香,用来食用最好。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存在高血压疾病,适当食用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效应,同时也能增加冠状血流量,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但是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使用,避免私自或者擅自使用药物,难免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适。

如果用药物期间出现了身体不适或者副作用,需要立刻停止使用药物及时的告知医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