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产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

【什么是自我效能】你是否被复杂的平面几何、ABCD折磨得晕头转向 , 感觉跨不过高考的独木桥?
l 你是否被困在繁重的工作 , 微妙的办公室人际关系中 , 感觉晋升遥遥无期?
l 你是否因为TA的若即若离 , 反复无常而头疼欲裂 , 感觉亲密关系举步维艰?
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刻 , 我们会陷入自己假想的梦魇里:“如果这次考试考砸了怎么办?爸爸妈妈 , 老师同学都会失望透顶 , 我该怎么面对他们?”“同事一个个都看不起我 , 抱成团排挤我 , 我以后怎么在职场上混啊?难道一辈子就这样没有发展吗?”“TA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短信 , 接电话 , 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就那么让人讨厌吗?”在这些情境里 , 我们是非常渺小、卑微的存在 , 没有能力处理令我们害怕的局面 , 被焦虑和恐惧牢牢锁住 , 不得动弹 。
但在同样巨大的压力面前 , 有些人却显得游刃有余 , 能利用巨大的压力突破自己 , 更上层楼 。 “这次考得不大好?那是考的知识点没复习到 , 补上就可以了” , 于是整理错题 , 更加认真地查缺补漏 。 “被同事孤立?那是老油条们在给我下马威 , 对他们态度好些就成” , 于是平常对办公室“老人们”客客气气 , 主动端茶倒水买零食 , 很快打成一片 。 “TA不够热情?那我就发掘共同兴趣点 , 主动出击” , 于是多花心思研究游戏、摄影 , 迅速拿下理工男 。
在你对这样“开了挂”的人充满羡慕时 , 或许没有想到 , 你和他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特质——自我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与我们在特定情况中的目标完成能力有关 。 班杜拉(Bandura, 1977, 1997)认为 , 自我效能感是我们对于制定计划 , 完成任务 , 达到特定目标的能力的判断 , 涉及到对自己在不同方面能力的认识 , 以及动机、认知资源的调动 。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 , 自我效能感有三个方面:程度、普遍性和强度 。
l 自我效能感的程度取决于任务难度 。 对于小学加减乘除的运算 , 我们都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 。 但面对微积分的应用时 , 我们很可能头皮发麻 , 压力山大 。
l 自我效能感的普遍性与可迁移性有关 。 一个对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 , 或许会把这份信心迁移到演讲能力上 。
l 自我效能感的强度由个体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决定 。 如果我们对自己完成某个任务的能力非常确定 , 在这个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水涨船高 。
自我效能感在四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 。
(1) 认知过程 。 个体目标的设置受自我评估的能力所影响 。 自我效能感越高 , 我们设置的目标越高 , 完成目标的决心越坚定 。 同时 , 自我效能感影响我们对未来的预期 。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 , 会预想到充满支持和帮助的积极场景 。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 , 会预想到充满挫败的未来 , 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 。 当我们暴露在巨大的压力和别人的目光下时 , 保持坚定的信心也需要很强的自我效能感 。
念书的时候 ,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学:他们脑子不笨 , 上课认真听讲 , 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 但是缺乏一点拼搏的劲儿 。 讨论志愿的时候 , 他们说:“就我这样的水平 , 在区内随便上个学校就不错了 。 ”他们自己消化负面情绪 , 很少和周围人沟通:“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啊 , 找老师、其他人交流也没什么用 。 ”被一波又一波的考试打击得体无完肤 , 他们逐渐忘记了最初的抱负:“题目那么难 , 我怎么吃得透呢 , 还是算了吧 。 ”对能力较低的预期 , 不仅限制了我们的可能性 , 还让我们把未来看得很消极 , 没有勇气和别人接触 , 逐渐消磨掉从前意气风发的状态 。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