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白先勇游园惊梦(白先勇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

本文目录一览: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读后感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一篇让人读出来有种悲凉在里面的小说。像《孤恋花》一样,白先勇在描写女人时,依然让你看不出这是出自一个男人的手笔。他是那些的谙熟女人,就像他本身就是一个女人一样。《孤恋恋》里的"女司令",那样的深知世间的一切,活的是那样的清醒且理智。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总是像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总是会一下子涌来好多人,他们往往不需要刻意地表白自己,也不需要更多的笔墨交待。只是在一投手一投足之间,就已经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一切都交待清楚了。这或许要归于白先勇的意识流写法。也只有这样的写法,才能在让所有的故事讲述的有条有理,看似凌乱的人物,却有不凌乱的故事情节。

其实惊醒的何止是梦,其实还有别的部分,苏醒的也许不仅仅是生命,其实还有现实。这一次她又来游园了,当她穿着在旧时的旗袍,原以为自己还是那时的钱夫人,还以为自己还是那时候的风光。可是她的梦还是惊醒了。

这便是人生吧!当从梦中惊醒时,这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一无所有的。原来所有的,无非是梦一样。其实当窦夫人问她对台北有什么印象时,她只能喃喃地道,这里变的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小说总是在写之前要找到切割点的,就是像洋葱那样,能够一刀下去,看到每一个层面的纹理。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练成的。也不是一刀下去就能够找准地方的。其实写小说真的不容易,其实写什么东西都不容易。文字有时候就像一座华丽的宫殿,而每一个写字的人,都需要将自己脑海里最美丽的东西用文字将其搭建起来,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能够为其美而吸引,那时候才处划功得圆满。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毕竟这是脑海里最美好的东西,是抽象的东西,像借用文字建造,那还是需要学习与磨练的

“游园惊梦”本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演绎的曲词,你如何理解白先勇小说?

关于《游园惊梦》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白先勇是这样介绍的:“记得十余年前初次接触昆曲,立刻震于其艺术之精美,复又为其没落而痛惋。当时我正在研究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这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一座里程碑,其中《惊梦》一折,达到了抒情请的峰。由于昆曲《游园惊梦》及传奇《牡丹亭》的激发,我便试图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两出戏剧的境界,这便是我最初写《游园惊梦》的创作动机。”

游园惊梦讲的是什么

小说以中国国民党将军的遗孀田玉到窦公馆赴宴为线索,通过她在宴会上的感受、回忆及其心理活动,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变迁:旧贵族的没落,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怆气,表现出一种美人迟暮、人生如梦的沧桑感。

《游园惊梦》创作背景

《游国惊梦》是白先勇《台北人》系列小说中以南京秦淮河昆曲艺人为题材的一篇作品,它完成于1966年。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白先勇是这样介绍的:“记得十余年前初次接触昆曲,立刻震于其艺术之精美,复又为其没落而痛惋。当时我正在研究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这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一座里程碑,其中《惊梦》一折,达到了抒情诗的巅峰。由于昆曲《游国惊梦》及传奇《牡丹亭》的激发,我便试图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两出戏剧的境界,这便是我最初写《游因惊梦》的创作动机。”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他可不就是姐姐命中招的冤孽了”这句应该指的是钱夫人和钱鹏志的副官郑彦青的私情。

这几段话看起来比较乱,其实用的应该是意识流的手法,以钱夫人的视角触景生情写了钱夫人的感受,现实和曾经交叠在一起。在类似的场景里,钱夫人发现了郑彦青与自己妹妹的私情,心里感伤,而如今又触景生情,感受更加强烈,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痛苦体验,从游园变成惊梦,反复折磨人的灵魂,才有后来嗓子哑。

那些什么白桦树的场景应该是钱夫人和郑彦青曾经相处过的场景

个人见解。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赏析

小说《游园惊梦》的成功在于将意识流手法的完美应用,在今昔的交错与对比之中突出往昔的可恋,现在的悲凉,从而将人生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蓝田玉在众人的劝说下脸红心跳地坐上了主位时,她不禁回想到了钱鹏志当年对她的照顾,为她摆的大场面,那时确是享尽荣华富贵和气派尊严,而如今风华已逝,自己无力镇住场面,确是今非昔比,失落和惆怅已成必然。

当蓝田玉目睹着蒋碧月蛮横耍泼的姿态饮下一杯花雕时,由一句似曾相识的“到底是不赏妹子的脸”勾起,意识流入桂枝香生日酒的时空,那时妹妹月月红明艳动人,仗着年轻气盛,也是说着这般话为难着她。而昔日的情人郑彦秋竟也顺势胡闹,弯着身敬酒,柔柔地叫夫人,全然无所顾忌。

月月红正如今日的蒋碧月,都抢了姐姐的男人,还要在姐姐面前耍尽威风,要足面子。她们也都喜欢穿的那样鲜艳,洋溢着光华,想要吸走众人的目光。窦夫人今日的宴会和当年她的生日宴又构成了一组对比。

小说以第三人称蓝田玉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

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时而是钱将军充满怜爱的话语,时而是郑彦青的柔声低唤,时而是瞎子师娘的无限叹息,时而是妹妹的肆意嘲弄,时而是自己与情人的纵情交欢,时而是妹妹与情人的轻柔浅语。

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

钱夫人意识流动使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

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蒙太奇、时空跳跃、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的交替使用,使现实与幻觉相互交织,构成一个时空错乱、斑驳离奇的世界。

扩展资料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扮演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喜剧。大家闺秀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南柯一梦,与柳梦梅相爱,梦醒后苦苦思念情人,抑郁而亡。三年后复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游园》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但它喊出了封建社会中被压抑女子的心声,在那世间只有情难诉的里面,游园的主题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了。也正因如此,才在那些呻吟于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广大青年女性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鸣。

《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

反映了在宋明理学等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女子的苦闷,揭露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摧残和造成的不幸,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园惊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