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粮食价格上涨最新消息(近期粮食价格涨幅)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秋粮收购工作开始,今年的价格趋势是怎样的?

今年的价格趋势是一个上涨的态势,今年的农作物价格比较好一点。

粮食今年会不会涨价

不会,第一,先说说小麦价格情况。目前看,几大主粮作物中,小麦价格已基本确定,受托市价格下调、库存量大、今年增产等原因,小麦价格持续走低,截止目前全国小麦价格维持在1.10~1.15元/斤,不过还好近日小麦价格,受面粉消费拉动,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以及年末大消费的预期,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小麦价格将呈现稳中偏强走势,或将每斤能有2~3分钱的上涨幅度,达到1.12~1.18元/斤。

第二,接着谈一下水稻行情。影响水稻价格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托市收购价格,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今年年仍有保护价格,去年持平,即早先到每斤1.20元,中晚先到每斤1.26元,金稻每斤1.30元。二是到库存量,目前水稻库存量仍在1亿吨以上,并且2016年以前的稻谷居多,去产能任务较重,对水稻新粮价格会有一点影响。三是是今年水稻的生产情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稻谷总产预计2.106亿吨,消费量为1.941亿吨,稻谷出现结余1600万吨,供给比较宽松。通过上面分析来看,三个因素中没有一个有利于价格上涨,所以今年到我家玩,应该比2018年有所回落,目前天早籼稻价格已有所体现,低至每斤1.08~1.15元,潮粮价格只卖到0.8~0.9元之间。中晚籼稻预计价格1.22~1.26元/斤,普通粳稻1.28~1.35元/斤,之水稻价格上涨比较困难。

第三,谈一下大豆价格情况。目前市场大豆价格比较稳定,主流价处在1.70~1.80元之间,以质论价比较明显。由于我国大豆需求量较大,1.1亿吨左右的需求当中,国产大豆只有1500万吨左右,所以大豆价格受国际大豆价格影响较大,由于国际大豆生产成本较低,再加上今年大豆主产国巴西、加拿大、美国等地丰产,再加上生猪养殖量的下降,今年大豆价格并不乐观,收购价格能够维持或略低于在目前的水平概率较大。

第四,最后后谈一下玉米价格。玉米也许是几大粮食作物中比较乐观的一个品种,后期价格会有一定上涨空间。主要原因是今年由于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玉米面积有所下降;再加上库存玉米已经拍卖成交2000万吨左右,目前只有5000万吨左右的库存,库存压力比以往年份大幅降低;今年玉米预计产量2.554亿吨,玉米缺口2256万吨,比2018年增加1096万吨。从这几个因素来看,都比较有利于玉米价格上涨,但由于今年如存栏量的下降,饲料玉米消费受到影响,所以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比较有限,预计年底前有望达到2100元/吨。

总体来看,除了玉米以外,其他三种粮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具备大跌的可能,维持在去年或略低于去年的水平概率较大。

今年粮食整体的价格会处于稳中有降的情况,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要分析今年整体粮食粮食的价格变化,取决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三大主粮,库存充足,需求减退。小麦今年是丰收年。在现有的部分地区能够维持国家的最低保护采购价,就是一个不错的价格水平。玉米库存量,是在减小,但今年玉米的需求减弱很多。同时玉米的种植面积,今年较低。在今年玉米收储时,价位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部分地区的水稻还没有收割,但今年从前期割的早稻的价格来看,今年水稻价格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水稻的收割后期部分收购商不收购水稻的情况!

第二:国家正在进行深层的三农改革。散户经营的种植主粮为主体的种植结构,必须得到强势的改变。只有让主粮的价格持续降低和世界价格相接轨,有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够完成散户到规模种植户的转变。同时推动农村人口往城镇化进行适度的,层次化的转移。

第三,现在国际整个经济局势不好,国际的种植出口国在拉低粮食的价格。以保证自己种植的作物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同时解决自身的库存及生产压力。国际粮食整体的价格低于国内水平。而且这种情况会在近3~5年得以延续。国内的粮价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价波动。

2022粮价马上要大涨了真的吗

最近粮食价格大涨,玉米期货价格突破3000元,创下新高!

2020年以来,全球面临通胀风险,欧美通胀持续上升,但中国CPI一直处于低位,甚至没有超过2%。这也是中国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也不完全是好事。

一般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带动工业品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会增加运输成本,从而全面抬高大宗商品价格。但是,中国的PPI一直跟随国际市场,CPI却没有。从历史数据来看,CPI和PPI的剪刀差已经达到历史高位。

1)猪肉:虽然短期来看,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可能只是受到原材料价格和需求恢复的影响,难以持久。但短期仍有机会做防御板块;

2)必需品:必需品可能迎来涨价,前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利润下滑的品牌企业可能已经到了涨价的时候。

3)种业: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下一阶段是扩大生产。种子质量很重要,种业龙头可能受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