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清朝一石一斛一斗一升(清朝一石一斛一斗一升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的计量单位石、斗、升怎么换算的

石、斗、升、合之间的换算是很简单的十进制:

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

“石斗升合”,四种计量单位中,“升”和“斗”最常见,“石”和“合”这两种,可能因为过大或太小,都不常用,与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升”和“斗”的成语与熟语,非常普及,如:升斗小民、日进斗金、车载斗量、不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等……。

扩展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Ancient units of measurement)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古代单位制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一。

参考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_百度百科

一石一担一斗各是多少?

斗是量粮食的器具,斤和担是重量单位。所以一斗等于多少斤,一担等于多少斗无法计算。脱离具体物质没法换算,以大米为标准:通常,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一担等于100斤。

担: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升: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斗:dǒu,时指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扩展资料:

在古代,斗、石都是容量单位,来看看计量单位的发展史。

古代度量单位的演变:

隋唐的时候,隋朝一斗等于三汉斗,《隋书·律历上》有记载“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大业初,依复古斗。”

唐宋时期,度量衡基本上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度量衡分大小二制,三小斗为一大斗。

宋代改进了容量单位,将原十斗为一斛,改为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

元代度量衡承袭唐制,单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一斤约合今625克。

明代度量衡承袭前制,衡量一斤约合今593克。

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袭明制,每升合今1035毫升,每斤合今597克。同时,清政府还规定:容量以升为主单位。

古代的一斗、一斛、一石分别是现在的多少斤

十斗为一石,十斗为一斛。十斗米的概念是,每升米约重3斤,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30斤粮食,十斗相当于300斤。按古人一日两餐,一家三口计算,一斛十斗可吃起码3个月。

斛是中国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石)、釜、钟,通常认为斛和石头相通。

扩展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Ancient units of measurement)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单位

古代米粮的重量单位。一石等于几斗或几斤?一斗又是几升?一升等于几斤?斛的容量又是多少?

一升米重1.25斤,

一斗为十升,十斗为一石,

一升为十合,一合为十勺,一勺为十抄,一抄为十作,一作为十厘。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一斛,古时早期,以十斗为一斛,后来改以五斗为一斛,按照(30斤/斗)计算,一斛应为300斤或150斤.

一石相当于一斛,一斛有十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二千毫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