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博科摆实验(博科摆)

1、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为证明地球自转所设计的一种摆,称为博科摆。

p>2、傅科摆绳长67米,绳端摆锤重27千克,这种摆自由摆动时间较长,便于人们观察。

p>3、摆下有一个有刻度的圆盘,盘上刻有通过圆心的直线。

博科摆实验(博科摆)博科摆实验(博科摆)


p>4、静止时,摆锤正中应对准盘的圆心,观察时先确定盘中某一直线与通过圆心的子午线重合,然后推动摆锤沿子午线方向作南北方向转动。

p>5、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摆动方向偏离了子午线方向。

p>6、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时间越长,偏转的角度越大。

p>7、摆开始动以后,除重力外,没有受其他力的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的方向是应该不变的;但摆却偏转了。

p>8、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

p>9、我们站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感觉不到子午线的方向在变化,反而觉得是摆在偏转。

p>10、假若傅科摆在北极,以极点为圆盘的中心,转一周为24小时,每小时偏转15°。

p>11、摆若设在赤道,则不发生偏离;摆若在赤道与两极之间的任何纬度上,摆动平面偏转角速度(θ)与纬度(φ)的正弦函数成正比。

博科摆实验(博科摆)博科摆实验(博科摆)


p>12、即θ=t·sinφ。

p>13、(t为地球每小时所转的角度)。

p>14、在南半球,摆向左偏转。

博科摆实验(博科摆)博科摆实验(博科摆)


p>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