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

敦煌莫高窟故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

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

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

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

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

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中国年代最久的石窟?

敦煌莫高窟历史最是悠久。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里最具有特点的石窟?

96窟 —— 最负盛名大像窟

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为位于石窟群中段、依窟而建的标志性建筑,96窟,又称“九层楼”。

窟内是一座34.5米的弥勒坐佛,后人又称它为“北大像”。北大像开凿于公元695年,武则天当政时期,当时世人皆传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于是兴起了一股打造弥勒佛像之风。北大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打造的,据说它的形象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而塑造的。

九层楼,96窟外景

北大像

158窟 —— 最具特色的涅槃窟

158窟呈长方形,形似棺材,极为独特,又称涅槃窟,里面设有高为1.43米的涅槃佛坛,佛坛上躺着佛陀。南、北、东三面墙全为壁画,讲述佛陀涅槃前的庄严场景。窟顶上绘有千佛,造型丰富,十分壮观。

涅槃窟建于公元755年,由敦煌当地的名门望族出资所建。

涅槃窟

45窟 ——最美雕像窟

45窟开凿于8世纪盛唐时期,是保存最完好的石窟。洞窟的西壁,有7尊服饰华美的佛像,雕刻得极为精美。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为释伽牟尼、左右两侧分别站着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观音菩萨、天王。相传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形象是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容貌来塑造的。

最美彩塑像窟

迦叶、菩萨、天王

17窟——藏经洞

17号洞窟为禅窟,建于公元851年至公元862年之间,由敦煌著名高僧洪辩和尚所修建。

17号窟的成名,是因为这个洞窟内藏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五万多件敦煌遗书和文物,世人称其为“藏经洞”。令人扼腕的是,藏经洞的现世,正处于中国最危难、腐败的时刻,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列强掠夺、被贪官所藏、被愚人所毁,散落在世界各地。

飞天最先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第272窟(北凉)中,在第257窟(北魏)中出现了典型的对称双飞天。飞天最早出现在佛龛上部的两侧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


敦煌莫高窟是个好地方?

甘肃敦煌,一个承载着中国千年文化与故事的城市。

许多人知道它,是因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屹立于此,光芒四射。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正所谓,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广阔。

敦煌,集苍茫、野性、深沉、温婉、柔情于一身,你不去一趟,它便永远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

有一种中国瑰宝,叫莫高窟

来到敦煌,如果没有去莫高窟,相当于“去北京,没有去故宫”,如果说故宫是中国文化的头牌代表,那么敦煌则是中国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它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精美的飞天以及不朽的故事,是智慧是伟大也见证了朝代的兴衰和时间的轮回。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洞窟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异,堪称是一部中国古代千年佛教彩塑史。

被国际上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

莫高窟的藏经洞中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后疏于管理,将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令人忍不住心痛。

如果你来到这里,千万要去看一看《又见敦煌》剧场。

西北首部室内情景体验剧,通过复活和还原敦煌莫高窟壁画精美绝伦、浑然天成的东方古典美,带领我们重新解读敦煌舞乐的神秘与曼妙艺术。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窟内的大佛高35.5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世界第三大佛。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大佛裙边精美,并绘有飞龙。唐代武则天时期,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利用《大云经》中记载的有关于“净光天女”不但为女菩萨,而且将为女国王的说法。编著《大云经疏》,宣扬弥勒降世,命令各州修庙造像,莫高窟第96窟的大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造的。

莫高窟因修建于峡谷之中,前方常年有宕泉河水流过。为防止河水倒灌淹没洞窟,唐代以后,西夏、元、清时期又对第96窟前殿堂进行了重修,使得地面不断抬升。大佛的高度也由原来的35.5米降低到了34.5米,这一高度一直保持到了1999年考古挖掘之前。

1999年底,敦煌研究院组织人员对莫高窟第96窟地面进行考古发掘。逐层发现了清、元、西夏的地面,直至发现唐朝最初的地面,使得第96窟大佛恢复到35.5的高度。这尊千年大佛,就这样在千年后又长高了1米。大佛考古发掘后的高度,超过了被炸毁的巴米扬东大佛的高度。

说了这么多世界第三大佛的故事,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古代建造的这些佛像中,第一大佛、第二大佛在哪里呢?

第一大佛-四川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高达71米。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第二大佛-四川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位于四川省荣县县城东郊,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是一尊释迦牟尼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现世佛)。

巴米扬大佛

其实在世界原有十大佛像中排在前五的,还有阿富汗的巴米扬西大佛与东大佛,但不幸的是两大佛像已经被炸毁。

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让大佛得以短暂重生!

龙门石窟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基本现状 外观结构 传说故事?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100字)


唐五代敦煌服饰演变?

敦煌从汉代以来就有大量中原移民至此,形成以汉族居民为主体的地区。在十六国的二百七十多年间,敦煌先后归属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

加之当地原本就是少数民族依存的游猎牧场,又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因此这个多民族杂居之地的居民成分更加复杂,文化更加多元化。在这段特殊的历史大背景下,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对敦煌的影响很快。

从公元366年敦煌莫高窟建窟到公元589年北朝结束,敦煌壁画中的各个阶层人物服饰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特征,胡服与汉服并行,汉人以胡服为时尚,胡人又以汉装为潮流的特殊现象,构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旋律。

中国古典舞敦煌舞派是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的舞蹈形式吗?

不是的

敦煌舞已列入中国的古典舞体系中。本文就对魅力无穷的敦煌舞蹈渊源和历史进行深入的辨析,再现这一古老而现代、优美华丽的舞蹈艺术形象。

敦煌舞的历史背景与我国隋唐时期的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随处可见隋唐时期舞蹈者的影子,甚至还有很多隋唐时期西域舞蹈者的影子。隋唐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并且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世界各国(族)的不同文化,而当时敦煌莫高窟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敦煌莫高窟目前存有隋唐时代的洞窟最多,有三百多个。敦煌舞主要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而莫高窟现存隋唐时代的洞窟和壁画最多,因此,隋唐舞蹈成为后世敦煌舞蹈的基本舞蹈模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