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运动当今处于低潮时期吗)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借鉴了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所创立的学说,“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取酬)”这些概念也或多或少来源于人类对亘古平等的记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贡献,在于将其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的平台上.这里所说的科学,就是指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三个国际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破产,列宁为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建立共产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十月革命的胜利,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为第三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19年3月2日于莫斯科召开有30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代表参加的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和《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宣告第三国际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以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有组织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

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哪些具体表现

一、共产理论、共产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关系: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和运动,就不能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没有革命运动的实践,也不可能产生革命的理论。1848年《宣言》发表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就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和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150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展开了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并在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指引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150多年。作为共产主义制度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一些国家存在了几十年。尽管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但是,正如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个别国家的封建复辟不能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总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为之奋斗,并将继续奋斗下去。二、共产主义理论的宗旨:1、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以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开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迄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四、共产主义宗旨:1、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2、以公有制社会取代私有制社会;4、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认识

刘周在《历史问题与理论根源》一文中认为: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潮流,是十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潮流。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相继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最低的持久的低潮。这种持久低潮的出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失败。它的形成固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但是,如此重大的失败,如果说丝毫没有理论指导上的原因,那是说不通的。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理论方面的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久低潮的发生,也有其理论方面的根源。

(二)这个理论根源,在于过多地强调了阶级矛盾而忽视了民族矛盾,忽视了革命过程中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忽视了革命只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与落后民族的无产阶级,存在着“长远”的共同利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与本国资产阶级则有着直接的共同利益:资产阶级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结果,不仅使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而且使无产阶级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待遇。因此,在帝国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实际上充当着资产阶级“高额利润”的分赃者。他们因为这种“分赃”而滋长机会主义,放松或放弃了对本国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归根结底,就是形成了恩格斯所讲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和“剥削全世界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338页)。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形成受剥削的民族。

(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始终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大的敌人和最大的障碍。任何有利于战胜和克服这一障碍的策略都是革命的和科学的。而要克服这一障碍,没有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联合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要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就不能把尚未发生革命的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即统治阶级)推向帝国主义一边。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虽然也压迫和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但是他们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决定了他们必然有民族革命的要求。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而且也只能在少数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发生,而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只有联合大多数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才能最终战胜世界的帝国主义,完成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过于激烈的国内阶级斗争,正是在这一点上帮助了帝国主义。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只有对本国资产阶级采取一定的阶级联合,才可能真正联合尚未发生革命的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而只有联合了被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才可能联合到他们所统治的整个民族。只有联合了大多数的整个的被压迫民族,才可能最终战胜帝国主义,最终完成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结果是,不仅把应该联合的力量吓跑了,而且还把这一力量推到了帝国主义一面。之所以出现这种停止不前的状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量的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被压迫民族投靠了帝国主义。所以,二战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共产主义国家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本身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错误最严重的后果。这种对峙的第一个产物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停止不前,第二个产物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不断改变“颜色”。苏联崩溃时的苏共早已不是无产阶级的苏共,而是一个质变为资产阶级政党的苏共,所以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并不是消灭苏共的元凶,他们只是办理了一个终止苏共的法律手续而已。

(四)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共产主义国家阵营的对峙,也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各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害怕无产阶级革命而普遍的在其国内采取了较大程度的阶级让步措施,改善本国无产阶级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状况,所以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均较缓和。其次是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采取了较多的政治拉拢和经济援助措施,加强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团结。而这时候的共产主义领导者们,则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停止不前而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信心的丧失最后就导致了信仰的丧失,而信仰的丧失就使革命队伍不断发生异化和质变。于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在不知不觉中变就成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所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是从各国共产党的质变开始的。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就其实质而言,并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它的全部意义不过是帮助人们确认了业已发生多时的质变。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它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积极的意义无疑是主要的。

(五)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是以苏联十月革命为重要标志的二十世纪共运高潮的一个终结,也是新的共运高潮的开始。随着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以及资产阶级对共运失败的庆贺,各国资产阶级曾经长期执行的阶级缓和政策将必然地发生变化,帝国主义曾经长期执行的拉拢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的政策也将必然地发生变化。因此,普遍于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与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矛盾的激化,将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新的更大更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必然为新的空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准备好一切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