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

普鲁士和德国哪个厉害?

都厉害,德国就是普鲁士为主统一的国家

普鲁士与德国在历史上是什么关系?

普鲁士是德国境内的一个国家, 它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普是哪个国家的简称?

普是对历史上普鲁士王国的简称

普鲁士王国的简称!德意志民族的一个邦,强大后统一了德意志!

普鲁士三杰?

在德意志诸邦中,唯一能与奥地利相抗衡的力量是普鲁士。普鲁士是德意志诸国中领土最广、力量最强、地位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从17世纪起,它一直影响着整个德意志的历史。

普鲁士国家是靠不断扩张领土而发展起来的。

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


普鲁士的统治者是霍亨索伦家族。早在10世纪,霍亨索伦家族就统治了瑞士北方的索伦山上一个城堡。到12世纪,这个家族的代表又成为纽伦堡城的城主。

1415年这个家族的代表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皇帝那里取得了勃兰登堡领地和选帝侯的称号。勃兰登堡位于德意志东北边境,经常与邻近的斯拉夫人发生战争,因而它的军队取得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勃兰登堡选帝侯接受了路德教,并且攫取了天主教教会的土地财产,由是勃兰登堡遂成为一个重要的新教国家。

到16世纪初,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以他妻子的名义取得了莱茵河下游的克列夫兹公爵领地和马尔克、拉文斯堡两个侯爵领地。

一句话说清普鲁士历史?

一句话概括普鲁士: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

普鲁士它有着超级强大的军事基因,因为他是由军队建立的国家。另一方面,它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德意志下的各大小公国,还是外部的英法等国,甚至是教廷,都不希望它强大。

所以,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打赢一场场战争,统一德意志,是普鲁士历代国王的宿命,甚至是唯一使命。

德国军官团的姓名带“冯”的缘由是什么?

德国的“冯”、西班牙的“唐”、缅甸的“吴”……这些都是当地文化特有的形容词,代表尊贵,加在名字里做前缀修饰,虽然翻译成汉语时翻译成这几个字,但其实它们都是该国特有语言,汉语的汉字没有这些国家的内涵,这样翻译就容易引起中国人的误会,以为这些字是姓氏。

类似的还有鲜卑里的“魏”、朝鲜里的“韩”……这些在该国该民族语言中表示高大、伟大、强大等等意思,所以被这些民族拿来做国家名,但是翻译时采用了音译,汉语里这些字并没有这些民族的文化内涵,所以中国人无法感受到这些词代表的各种意义。

打个比方,汉语里的“龙”代表强大、尊贵、吉祥、无所不能、非常优秀等等含义,但是音译成英语时,这个词会让英美人觉得这像一个抽水马桶,英美人完全感受不到这个词代表的含义。

欧美的在古希腊词源里代表邪恶、有毒的爬行者,所以它一直是邪恶强大的象征,即使到了欧美各国语言里还是这个意思,按理说它应该音译成拽根,也表示强大邪恶。与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的差别就好像猫与屎壳郎一样大。

可是当时的欧洲人不怀好意,把龙翻译成,让全世界以为中国是崇尚的国家。就相当于把猫翻译成屎壳郎,导致全世界以为中国人人喜欢养屎壳郎,还做屎壳郎的铲屎官。其实中国人养的是猫,与屎壳郎完全不同,可是欧美人坚持认为中国人都是养屎壳郎,还问为什么中国人养的屎壳郎这么大而且毛茸茸的、有四条腿和长尾巴、还会叫唤。然后欧洲人就开始各种找中国“屎壳郎”与欧洲屎壳郎的差别与共通性,其实猫与屎壳郎有个屁的共同性啊?这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好吗?

现代中国已经开始复兴,所以很多人自觉开始抵制欧美人的文化侮辱,中国人自创了“”这个单词来特指龙,网络上已经开始使用这个词或“long”这个拼音来指龙。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参与,抵制西方对龙的污名化。另外,我建议创造“犭曳”这个字来指,发音为“”,看上去就很邪恶。如果不行的话,可以用“拽根”这个词来指,因为这个词给人一种暴力拔树的感觉,强大而不讲理,比较贴近于的意思。

德国军官的“冯”和我们中国姓的冯可不一样,“冯”来源于von的英译,在德语的意思中代表着来自某个地方。以德国宰相脾斯麦的姓名奥托·冯·俾斯麦来举例说明的话,就是来源于来自于脾斯麦的奥托。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常山赵子龙”这种自报家门的意味。

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


而现在如果一个德国人的名字能和“冯”占上关系的话,都或多或少的与历史上的德国贵族有着联系。

比如二战名将埃里希·冯·曼施泰因,他的继父,生父都来自于贵族阶级。虽然继承不了祖上的一些特权,但是“冯”姓的贵族荣耀却可以传承。

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普鲁士服饰)


“冯”姓称号如何由来的呢?

在12世纪,随着条顿骑士团(早期由德意志贵族组成)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获得了大量土地,为了区分自己与本土居民,他们就想到了在名字中加前缀“von”的这个方法,这样就可以凸现他们的尊贵。

而“von”的后面一般跟的都是领土的地名,所以虽然同姓,但是却没有血缘关系。

如何才能获得“冯”姓?

一般德国人,除了祖先是贵族可以继承冯(von)之外,另外一些人如果想要获得“冯”姓就必须与“冯”姓之人结婚,比如德国现任国防部女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便是嫁给贵族后裔的丈夫后,名字中才有的贵族头衔“冯”。

那我自己给自己换个冯姓不行吗?

实际上还真不行,在起初也有一些人给自己冠以贵族之姓,比如“冯”“楚”,但是很快便遭到官方的抵制。这些贵族之姓是德国贵族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不能被随便取用。

随着资产阶级得改革,德国容克贵族自然也不例外,他们也逐渐将“冯”姓头衔变成一种荣誉,等到二战时,已经经过历代传承,虽然有些贵族的封地早已不在,但是贵族的荣誉已经深深烙进这个字里。

如果在军人中论“冯”姓多少的话,那么自然当属国防军最多,他们大部分都来于贵族,因此带贵族姓氏的不在少数。当初希特勒为拉拢这批“冯”姓军官,可是血洗冲锋队表明诚意,只为了能够获取他们的支持。

为什么好端端的贵族不做非要跑到战场立功?

在中世纪欧洲流行“嫡子继承制”,只有长子可以继承田园,财富。那么剩下的这些“冯”姓子弟,为了不被饿死,只能通过积攒军功来换取国王的恩典,毕竟有了军功,财富、领地这些的都会滚滚而来,因此这又形成了以“冯”为主的军人世家。

到了二战结束后,因为德国战败,大量的领土被回收甚至割让。贵族的一些封地自然也不例外,一些开明的贵族自然而然的取消了“冯”姓,而另外一些有能力的,或者能够赎回领土的自然就保持“冯”姓,当然也有一些不舍得“冯”姓荣誉称号的自然也不会更改。

当然,现在的德国虽然还有6万左右的贵族后裔,但是也并不能表明他们全都和历史上的贵族有着必然联系,如果要想确认一个“冯”姓德国人到底是不是贵族,恐怕还得借助族谱来查明身份。

表示这是贵族姓氏。

所谓“冯”就相当于英语中的of,来自哪一家族(封地)的意思,也相当于中国古代姓氏中的氏,比如秦始皇就是赢姓赵氏名政(都是封建时代大家取代号的思路也差不多),有封地的那就是地主,德国叫容克,中世纪只有地主家能备得起全套骑士行头,农民只能当步兵和勤杂,战争主力是骑士,打胜仗了军功也主要归他们,所以诞生了一个容克军功集团,他们是德国的统治阶层,名字里都带冯。

由于中国的贵族社会结束得比较早,所以有些情况,解释起来比较费劲。大致要追溯到战国以前了。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熟悉的商鞅,他原来叫公孙鞅,到了秦国,发达之后,有了自己的封了爵位。有了自己的封地:商於。于是大家就叫他商鞅,意思是,从商於来的叫鞅的老爷。由于古代书写,尽量精简,就不必写来自,即VAN了。他的直系子孙,出了封地,就可以对外介绍自己的时候,虽然他爹原来姓公孙。但他会跟人说,比如我叫商强,商勇。翻译一下就是,范.商於.强。范.商於.勇。

“冯”是一个连词,德语写作VON,意思和中文的“的”差不多,如刺杀希特勒的英雄斯道芬博格,全名是 G ,最后的斯道芬博格其实是一个地名, 意译就是“斯道芬博格的克劳斯”,“斯道芬博格”是其家族世袭封地,他的家族是一个世袭伯爵的家族。德国虽然在纳粹时代已不是君主制,但贵族头衔仍然保留,国防军军官团有浓厚的贵族传统,因此大小军官许多都是贵族出生,通常姓氏都有von。相反,大多出自“草根”的党卫军军官,姓氏中就很少有斯道芬博格即施道芬堡是如假包换的世袭伯爵

在整个欧洲,这种用一个表示从属的连词连接一个地名作为姓氏的最后一个后缀,以表明其是有封地世袭贵族的做法,是一种通用的习惯,这个连词因语言不同而各不相同,俄语用Иван,比如名将帕斯科维奇,其全名是Светлейший князь Варшавский, граф Иван Фёдорович Паскевич-Эриванский(华沙总督殿下、埃里温伯爵伊万.帕斯科维奇;法语用de,如曾任法国总统和法军总司令的麦克马洪,全名为 E d (玛丽-艾德蒙.帕特里斯.莫里斯 德 麦克马洪.德.马真塔公爵);西班牙语也用de ,如西班牙政治家卡洛斯,全名 Lí dó dín,(卡洛斯.路易.玛利亚.费尔南多.德.波旁和巴尔干撒.德.蒙特莫林伯爵;意大利用di,如艾曼努埃莱王子,全名 d d(维托里奥.艾曼努尔.吉奥瓦尼.玛利亚.狄.萨伏伊.狄.都灵伯爵,不过意大利19世纪后半叶才独立,此前境内有很多诸侯接受境外封号,因此姓氏中连词用外语的也不少);荷兰用van,如名将路易斯亲王,全名为 o(拿骚的路易斯伯爵);英语则用人们耳熟能详的of,如打败拿破仑的名将威灵顿,全名为 ,1s o(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威尔斯利)。

意大利王子艾曼努埃莱姓氏中有两个di,头一个代表更阔的祖上,后一个才是自己真实的封地

中世纪后期以后不少贵族破产,不得不将封地乃至爵位卖给商人,但自己仍自抬身价保留姓氏中的连词,显示自己出身高贵,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的喜剧《女店主》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破产并卖掉封地的侯爵,另一个却是刚买来封地和爵位的伯爵(原本是个商人),他们分别姓狄.福尔利波波利和狄.阿尔巴菲奥里达。

有些人的姓名里有两个连词,如前面提到的西班牙人卡洛斯和意大利人艾曼努埃莱,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真实的封爵和领地,但祖上比这个封爵来头更大,因此也不舍得丢下。如艾曼努埃莱自身的封爵是都灵伯爵,来头固然不小,但此前的“狄.萨伏伊"的“萨伏伊”,却是意大利王室的旧封地;同样,卡洛斯本人是马真塔公爵,而前面的“德.波旁和巴尔干撒”,却表明其祖先源于古老的、诞生过法国、西班牙等多个显赫王室的波旁家族。

到了现代,很多国家虽仍有贵族但已经“不那么讲究”(如荷兰),还有的早已没了贵族和爵位(如意大利),但仍有不少人喜欢在姓氏里保留甚至添加这种象征贵族的连词,有的是为了自抬身价或附庸风雅,有的则纯属觉得好玩,如足球界的荷兰名宿巴斯滕( ),和前意大利国脚德纳波利( d),他们是否贵族后裔只有天知地知,尤其后者,因为de后带的是那不勒斯的意大利语写法,而他又长期效力于那不勒斯俱乐部,因此曾有人开玩笑,问他“这座城市是不是都你们家的”,他也只一笑置之。

巴斯滕家祖上阔不阔只有天知地知

因为连词后面的是表示封地的地名,有时也会成为各国文字梗的创作灵感。比如法语中“土豆”写作 d,直译为“土里的苹果”,de 后的 是“泥土”之意,但如果首个字母大写,意思就变成了“地球”,因此有人故意把土豆写作 d,并用作网文的主角名,赋予他“最高贵贵族”的身份——因为这意味着这位叫“鲍莫.德.黛尔”的男主,祖上不但是大贵族,而且封地是整个地球。

最显赫的贵族土豆

祖上曾经阔过,是贵族出身。

爪机打字累,没功夫打那么多。你只要知道德国,荷兰,英格兰都是日耳曼人后裔, =from,都是“来自于”的意思,类似于中国先秦时代以封地为姓。看过《武状元苏乞儿》吧,苏察哈尔灿这个名字表示他们家来自察哈尔,在苏州做过官。

赫伯特 冯 卡拉扬

有冯的德国人祖上几乎就是贵族身份了,最明显的就是容克贵族。

普鲁士最伟大的国王?

腓特烈二世,可能是普鲁士最伟大的国王,他被称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

不过他刚即位时,国土并没有多大,普鲁士当时的国土被邻国切割成数块,而人口仅有区区250万人。这样一个国家在当时的欧洲,并不算强大。

继位不久的腓特烈二世,居然带领着弱小的普鲁士,将扩张的目标对准了强大的奥地利。他趁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时机,像野兽一样从奥地利身上撕咬下西里西亚这一块富饶的土地。

1740年未得到西里西亚的普鲁士版图,黄色部分

得到西里西亚,普鲁士的人口多出了五分之二,达到450万,而收入也多了三分之一。 这对普鲁士来说真是大补啊,不过为了这块富饶之地,普鲁士惹到了奥地利最杰出的女王特蕾莎。

特蕾莎当然不甘心,为了夺回失去的土地,特蕾莎展现了非凡的外交手段,将欧陆上的另外两大强国,法国和俄罗斯拉在一起,腓特烈二世正落入特蕾莎的陷阱之中。

对此,腓特烈心知肚明,他将军队视为最大的依靠,将普鲁士75%的收入用于军队中,将父亲留给他的8万军队扩充为15万人。不过实力对比依然悬殊,普鲁士和欧陆三大强国军队的对比为1比3,而人口比为1比20。想想,对手的矿是自己的七倍,兵力是自己的3倍,这战怎么打。

得到西里西亚的普鲁士,实力增加了不少

看到形势越来越严峻,腓特烈二世觉得坐等战争上门,不如先发制人,于是这场1VSN的战争爆发。虽然腓特烈二世个人非常天才,带领普鲁士强悍的军队打了无数战役,屡次从亡国的边缘挣扎过来,但是人力有时而穷,在三大强国的步步紧逼下,坚持了7年的普鲁士弹尽粮绝。

在绝境之下,腓特烈二世想到了自杀,他甚至留下遗言。此时的普鲁士,处境不会比后世1944年底的第二帝国更好。想像一下,1944年底,德国和苏联突然联盟了,世界会怎样?

走投无路的腓特烈二世,就碰到了这种好事,他的对手,俄罗斯的女沙皇彼得罗芙娜嗝屁了,儿子彼得三世上台,他个人是腓特烈二世的脑残粉。这个二货马上和普鲁士媾和。又过了四个月,这个二货又加入普鲁士一边,和之前的盟友奥地利作战。土耳其趁机出兵十万进攻奥地利的匈牙利。

此时的特蕾莎心里一定有一万匹羊驼奔过,煮熟的鸭子,都让腓特烈二世端走了,无奈之下,特蕾莎只好接受现实,承认西里西亚最终归属普鲁士。

彼得三世

就这样,在二货的帮助下,普鲁士活过来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走投无路时,不妨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天上会掉下一个二货。这个二货彼得三世,只当了半年的沙皇就被废黜,仿佛是为了腓特烈二世当的。

普鲁士和俄国称呼有啥渊源?

普鲁士,通常指1701-1871年间的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为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俄罗斯帝国,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俄国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家族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后,俄国则趁著波兰国势日虚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