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洪涝灾害的原因(郑州洪涝灾害的原因)

本文目录一览: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问题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简述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原因:

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丁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

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问题二: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1、入湖水量大,出湖水量小.年平均入湖水量高达3018亿m3,是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由于只有一个出口,泄洪能力有限.一遇暴雨,形成上压下顶之势,致使上百亿m3超额洪水滞留湖内,酿成洪涝灾害.

2、泥沙淤积,湖容缩小.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洞庭湖内,年均淤积达1亿m3.1949年以来,全湖平均淤高1.7m.

3、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经过一期治理,防洪标准由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但这个标准远远不能适应洞庭湖区防洪的严峻形势,也远远低于全国7大江河已经达到的20-100年一遇的标准.

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填减湖泊,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森林的破坏降低了人类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进行汇总,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约 0.5℃ ,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问题三: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

治理措施:

⑴加强防灾措施的宣传工作,增强防灾意识;

⑵建立和健全雨量观测和预警预报机制;

⑶采取生态、工程和非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

问题四: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沼泽地形成的原因分析? 5分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关于河流的治理措施的分析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第一例:我国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对策。

①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水系特征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文特征 夏季多暴雨,河水陡涨。气候特征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若现象等。

b.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湖泊调节能力减弱;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②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第二例:试分析长江洪灾形成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②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第三例:淮河易产生洪涝的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上游支流多,流量大;下游无天然入海河道,排水不畅。措施:开挖新的入海河流(或: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修建泄洪区)。

第四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②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沼泽成因分析:纬度(海拔)高,气瘟低,蒸发弱;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冻土发育。

第一例: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分布广泛;水系发达,有凌汛现象。

第二例:俄罗斯西伯利亚沼泽形成的原因。

问题五:当地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雨量大,雨季长

河流汛期长

多台风灾害

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灾损大

问题六: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1、入湖水量大,出湖水量小.年平均入湖水量高达3018亿m3,是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由于只有一个出口,泄洪能力有限.一遇暴雨,形成上压下顶之势,致使上百亿m3超额洪水滞留湖内,酿成洪涝灾害.

2、泥沙淤积,湖容缩小.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洞庭湖内,年均淤积达1亿m3.1949年以来,全湖平均淤高1.7m.

3、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经过一期治理,防洪标准由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但这个标准远远不能适应洞庭湖区防洪的严峻形势,也远远低于全国7大江河已经达到的20-100年一遇的标准.

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填减湖泊,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森林的破坏降低了人类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进行汇总,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约 0.5℃ ,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问题七: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问题八: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简述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原因:

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丁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

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问题九: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沼泽地形成的原因分析? 5分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关于河流的治理措施的分析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第一例:我国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对策。

①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水系特征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文特征 夏季多暴雨,河水陡涨。气候特征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若现象等。

b.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湖泊调节能力减弱;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②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第二例:试分析长江洪灾形成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②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第三例:淮河易产生洪涝的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上游支流多,流量大;下游无天然入海河道,排水不畅。措施:开挖新的入海河流(或: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修建泄洪区)。

第四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②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沼泽成因分析:纬度(海拔)高,气瘟低,蒸发弱;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冻土发育。

第一例: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分布广泛;水系发达,有凌汛现象。

第二例:俄罗斯西伯利亚沼泽形成的原因。

问题十:印度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C东北季风势力弱

洪涝灾害的成因

灾害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

2、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水灾害的威胁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以成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又简称雨洪。

2、山洪:是强降雨后,山区溪沟中发生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雨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常伴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常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中。由于河道中的某一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回升时,低纬度河段上游先解冻,而高纬度仍在封冻,上游来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造成洪水泛滥;另外,河流封冻时也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大坝或水库突然决堤、溃塌而造成的洪水。

除此以外,涝灾又有内涝和“关门涝”之分。内涝是指超强度的降水来不及从河道中排出,形成积涝。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

1、土壤与地质情况。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

2、地貌特征。当所处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排水迟缓等情况,受洪水顶托倒灌影响,使内水无法排除。

3、气候原因。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时间连续降水。

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一些地区因人类过分集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5、防洪工程不达标。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当河水泛滥时,不能有效的及时排除内水。

洪涝灾害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洪灾每年都会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养分流失,致使土地贫瘠,同时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重大洪涝灾害会造成大量农田被冲毁淹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厂减产、停产,随之则是工人失业。

重大洪涝灾害还会使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会出现大量灾民,使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冲击社会的各个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