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山西和山东是以哪一座山划分的 山西和山东是什么山

山东山西是以什么山为分界线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山东和山西为何不挨着?山东和山西之间到底指的是哪座“山”?这是一个历史常识。沅汰聊聊文化常识系列,第(10)集。每集一个故事,简单有趣的文化科普。

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山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山东山西以什么山为界?

问题一:山东和山西是以什么山为界限的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但太行山是在河北、山西交界,山东山西如果是以太行山来划分的话,划开的应该是山西和河北。而不是山东和山西. 而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检举

问题二:所谓山东、山西是以哪一座山为划分? 山东山西是古人的一种泛称,是以崤山为界的。现在的山东山西两省并不是因为那座山相隔而得名,只是历史沉积的一部分。毕竟两省中间还有河北河南啊!

问题三:古代山东山西指什么山 你要是说的是古文中提到的山东和山西的话就是尧山以东为山东,尧山以西为山西。

问题四:山东省和山西省是以什么山分的界? 以太行山分称呼,但不以太行山分界.

问题五:山东山西的“山”是指什么? 太行山,中国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叮北起北拒马河谷地,南至山西、河南边境的沁河平原。中段出露部分片麻岩,南段和北段主要为石灰岩。山脊海拔1,500??2,000公尺。山地东侧为明显的断层,许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断层岩壁,气势雄伟。山脊西侧转为缓坦的高原。山地受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孔道。太行山东翼断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陉、临城、峰峰、六河沟等著名煤矿。太行山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黄淮海平原。山地对夏季风有明显阻滞作用,迎风坡降水较多,并形成暴雨区。山地东侧为地震强烈活动带。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太行山 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编辑本段]地势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中多雄关,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荆关,山西的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等。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流曲深澈,峡谷毗连,多瀑布湍流。河谷及山前地带多泉水,以娘子关泉为最大。河谷两崖有多层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黄围洞、晋城的黄龙油、黎城的黄崖洞和北京房山的云水洞等。在太行山深山区河北赞皇县,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太行山的自然植被被垂直温差面异,如小五台山南坡,1000米以下为灌丛;1000米以上偶有云极或落叶松。北坡1600米以下是夏绿林,1600~2500米是高亚草原。矿藏,从北到南,煤炭资源丰富,还有铁、铜、钼、金、钨等。

问题六:山东山西的山是指?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电影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河南,河北就简单了,指黄河。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1234)。元朝(公元1206――1368)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1644)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清朝(公元1616――1911)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山东省现辖17个市,139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

山东和山西是以什么山为界限的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古代的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山东与山西是不接壤的,中间还隔着河北,习惯上还是说太行山是山东、山西的分界山脉。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区划。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

山西是明朝才有的,太行山以西。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省辖市、11个县级市。

扩展资料

山东的历史沿革

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营丘,后改名临淄。鲁国都于曲阜。曹国建都陶丘。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邹、滕等国,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

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

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

西汉初年,山东大部分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封地。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十六国北朝时期,至少几百万北方人民迁徙往南方、东方,大量北方、西方游牧民族进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等地,北方的民系出现巨大变化,山东地区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占领。

隋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山东省分属15个郡,共166个县。

唐朝全国设置10个道,以黄河为界,山东省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

宋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东西路,曹州、郓州属京东西路。

金人设置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

元代,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

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中国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崤山以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中国行政区)

山西和山东是以哪一座山划分的 山西和山东是什么山山西和山东是以哪一座山划分的 山西和山东是什么山


山东和山西,指的是哪座山?

山东和山西这两个省是以太行山为界进行东西划分的,而太行山是中国境内存在感非常强的一座山脉。其实山东的“山”一开始并非指代太行山,而是指代崤山。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崤山以东的地区全部统称为山东。这个时期所说的山东既包括现在的山东省,同时也包括河北河南等地。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山东所指区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等到了金朝时期朝廷下令以太行山为界划分出山东与山西这两个地区。

其实太行山脉所在地一开始是一片汪洋,后来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才一步步演变成现如今的山地地形。太行山纵跨四个省,往南与王屋山相接,往西则是山西高原,东边则与华北平原相临,而隔着太行山与华北平原做“邻居”的则是黄土高原。所以太行山不单单是山东与山西两省的分界,同时也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界线。由此可见,太行山脉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除此之外,在古时候太行山脉还是一处非常关键的兵要之地。

太行山虽然四季分明,但是各个季节持续的时长差异较大。其中冬季大约会持续半年左右的时间,而夏季则持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过该地冬天的气候并不是很寒冷,夏天亦不是很炎热,整体来说气候是十分舒适宜人的。一年当中每年的七月份是太行山最热的时候,且雷电天气也最为频繁。所以前往太行山游玩时最好避开这个月。

绵延四百多公里的太行山脉包含了诸多景区,其中包括别负盛名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评为4A级景区的天河山与邢台大峡谷,以及“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京娘湖等等。

山西和山东是以哪一座山划分的

山西和山东是以太行山划分的。

古代的所谓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山东与山西是不接壤的,中间还隔着河北,但习惯上还是说太行山是山东、山西的分界山脉。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

比如《史记》中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在国家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西省占据了六个名额,山东省则占据了十个,而且多是地级市,数量相差不大。

但是山东优秀的旅游城市却是多达36个,而山西却仅仅只有5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排名,山东名列第一。再来看全国城市的等级划分,在新一线城市里,山东青岛位列其中,而山西却无一个上榜,二线城市里,山东济南烟台上榜,山西也只有太原一个。

三线城市中,山东有七个,而山西却一个也没有。

山西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古称河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