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1958年灭麻雀的后果(58年打死多少麻雀)

据说六十年代麻雀一度灭绝但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养了好几回麻雀,如果真的灭绝了不可能隔了几十年让我遇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麻雀的分类,麻雀有27种(黑顶麻雀、索马里麻雀、科尔多凡棕麻雀、南非灰头麻雀、家麻雀、栗麻雀、阿拉伯金麻雀、黄腹麻雀、鹦嘴麻雀、灰头麻雀、阿布德库里麻雀、黑胸麻雀、棕背麻雀、索岛麻雀、金麻雀、南非麻雀、死海麻雀、树麻雀、棕麻雀、丛林麻雀、肯尼亚麻雀、山麻雀、雪莱棕麻雀、荒漠麻雀、东非麻雀、斯氏麻雀、亚洲荒漠麻雀)

在我国有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这五个种类,其中,树麻雀和家麻雀是最多的,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与人类生活区域最重叠的麻雀。麻雀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物,秋冬季节也以谷粒、草种,甚至生活垃圾为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麻雀数量极多,遍布全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很高涨,由于农民直观的感觉到麻雀偷吃了很多粮食,所以对麻雀深恶痛绝,据当时统计,一只麻雀每年可吃四到五公斤粮食,相当于每一百万只麻雀可吃掉当时六万人的口粮。

随后,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四害行动,其力度空前绝后,1956年,甘肃省率先展开灭麻雀运动,甘肃十多个县市出动了八万多名青少年,组织了两千多个队伍,一个星期就打死麻雀二十五万只,随后,邻近的陕西也展开了灭麻雀运动。之后,北京、上海逐渐到全国都展开了灭四害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消灭了至少两亿多只麻雀。其中,农业大省河南成果显著,从1957年年底到1958年4月,捕杀的麻雀超过一亿只。1959年,麻雀已经很少见了,然而各地害虫爆发,很多地区树木、庄稼遭受害虫吞噬,产量锐减,后来的自然灾害也与此不无关系。

1960年,我国停止打麻雀,由于麻雀几近灭绝,除了偶尔飞过的孤鸟外,已无成群的麻雀飞过,家庭屋檐下,村庄里都没有麻雀踪迹,于是我国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的麻雀,几十年间,它们便占据了原来中国麻雀的领地。

由于从苏联进口的麻雀种类繁多,且还是以树麻雀为主,但虽然与原来的中华麻雀同种类,但形状和习性上却有很大不同。

我曾经采访过很多老人,他们大多参加过当时打麻雀运动,他们说了以下几点中华麻雀的特征:1、中华麻雀大而肥,叫声响亮,声调单一。2、中华麻雀毛色不光滑,尾巴习惯上翘。3、体力较差,当时很多麻雀就是被驱赶累死的,直接从天上掉下来。4、不善迁徙,长久生活在一片区域内。

在2000年8月,麻雀被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的《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从此,麻雀受到了法律保护,如今,它们能够自由的飞翔在空中,与人类和谐共处。希望在以后,人们能更加爱护这些异国他乡来到我国定居的旅客,今后,这里也将是它们的故乡,也许,在未来,它们会依然成为中华麻雀。

我国曾开展过一次“剿灭麻雀”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A.会破坏生态平衡 B.会使农作物的绝

A

试题分析:动物对于维生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变化,严重的时候会使生态平衡失调,故选项A符合题意。

1958年灭麻雀的后果(58年打死多少麻雀)1958年灭麻雀的后果(58年打死多少麻雀)


麻雀是何时被平反的?

麻雀于1960年被平反

1955年,农民向毛泽东主席反映麻雀祸害庄稼。毛泽东就此事向有关方面询问: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找中科院前任运动所副所长钱燕文征询意见,钱说,我们对麻雀的食性还没有系统研究过,不敢肯定是否应当消灭麻雀。几天后,毛泽东同14位省委书记制定农业40条--《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中第27条规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一个目标:“中国要变成四无害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

从此,麻雀成了被捕杀的对象,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捕雀运动,千千万万的麻雀连续被消灭。仅上海市两次灭雀大战,就消灭麻雀686172只,搜获雀卵265968只。

消灭麻雀在全社会引起了不小反响。1956年10月,实验生物家朱洗首先进了一个前人灭雀的故事:“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并宣布杀死麻雀有奖赏。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被捉光了,各地果园却布满了害虫,连树叶子也没有了。国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去外地运回雀种,加繁殖保护。”朱洗说:“除了在某些季节麻雀是有害的,其他季节则是有益的。”而大多数科学家亦建议不要轰轰烈烈地搞捕雀运动。1957年10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条除四害内容也被改为:“从1956年起,在12年内在一氏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消灭。”但尽管如此,各地围歼麻雀的运动仍没有停息。为了辩证地看待麻雀,鸟类学家郑作新和他的同事在北京近郊农村和河北昌黎果产区采集了848个麻雀标本,对麻雀的嗉囊和胃一一解剖,以求其食物品种和食量。结果得出结论:“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早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郑作新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他的这一考察成果。但是,科学家们对麻雀的看法及考察情况并没有及时传到毛泽东那儿。1959年7月,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仍然坚持原来的看法,并说:“麻雀现在成了大问题,还是要除。”而正在这个时候,广大农村已出现了严重的虫灾。更多的科学家都为些担忧,有位科学家斗胆提出:“替麻雀翻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义大。”同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写出“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报告中反映了麻雀的益害情况及一般科学家的相关意见。

毛泽东看了张劲夫的报告,于1960年3月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至此,被捕了几年的麻雀,终于被平反释放。

(摘自《档案时空》)

躲在耳朵里的麻雀阅读答案

躲在耳朵里的麻雀 我不知道麻雀都到哪儿去了。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它们仿佛一夜之间便从地球上蒸发了。如今,只是活在了我偶尔的回忆里。

在我的童年,这是一种随地可见,甚至比鸡、狗更深入接近于我们生活的动物。它们在瓦洞、在草棚,叽叽喳喳,生儿育女;有时候黑压压一片,在山坡上,在晒坝里,与农人争抢赖以生存活命的粮食。而我和伙伴们的仇恨,则来自于它们的大胆和随意。我们把它们的鸟蛋掏出来,把它们尚未长毛的儿女狠狠的摔在地上,或是拿去喂进了小猫涎水四溢的嘴里。

没有人告诉我,这是一种杀戮和残忍。

后来我终于知道,它们所偷吃的粮食其实远远少于它们从害虫嘴里抢出来的;它们跟我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居民,享有同样的生存的权利;而该死的人类,曾经以一己之私,动员起自己的男女老幼,开展了一场一个种族针对另一个种族的大清洗…… ――那么残忍的屠戮都不曾将这小小的灰姑娘似的族群灭绝。可如今,麻雀都到哪儿去了呢?化肥、农药……如果不是人类投下的慢性毒物,造成了麻雀整体性的消亡,那么,一定是麻雀宁死也不愿再与人类毗邻而居。麻雀已经从我们的生命中走远了。没有申诉,也没有怨恨。我想,麻雀一定是躲进我的耳朵里去了――留在脑海深处的叽叽喳喳,常常无端地在耳边响起。

1958年除四害运动,四害指什么?

“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