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早穿棉袄午穿纱(早穿棉袄午穿纱是说的什么地方)

本文目录一览: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一天中温度变化很大。早上温度很低,要穿棉袄,中午温度高,穿的很薄。

这句话现在泛指的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塔里木盆地。说的是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反应出这种气候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扩展资料: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

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为什么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意思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大。

新疆地区地表多为砂石和干泥土,比热容较小,因此在早晨和晚上,冰冷的地表把太阳的热量大量并快速地吸收,使气温较冷。而到了中午,太阳放出的热量开始减小时,地表就马上开始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出现一天之中气温变化巨大的现象。

扩展资料:

新疆地理环境

1、位置

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163.1585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5000多千米。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县。

2、地形

新疆地形喻称“三山夹两盆”。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人们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

新疆的吐鲁番艾丁湖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新疆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直线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

3、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由此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新疆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544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量832.7亿立方米。新疆人均水资源量4000立方米,为中国人均的2倍;但是,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每平方公里5.3万立方米,列中国倒数第3位。

新疆早晚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多达2500~3500小时)。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2017年6月15日“火洲”吐鲁番火焰山景区内的“定海神针”显示当地的温度达70℃。

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疆

人民网:生态专家:新疆水资源利用已近极限

人民网:新疆吐鲁番高温达45℃ 火焰山“定海神针”达70℃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描述哪个地区?

是塔里木盆地。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一天中温度变化很大。早上温度很低,要穿棉袄,中午温度高,穿的很薄。

这句话现在泛指的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塔里木盆地。说的是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反应出这种气候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新疆的气候: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

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早穿棉袄午穿纱指的是中国的哪个城市?

早穿棉袄午穿纱指的是中国的吐鲁番。

新疆的日温差也很大,正所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全年平均气温13.9℃,高于35℃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极端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有过82.3℃的纪录。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之说。

扩展资料: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吐鲁番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

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后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西汉时期,中国北部的匈奴控制着西域大部,并不断侵扰汉朝。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的“右臂”。“姑师”之地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由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吐鲁番

早穿皮袄午穿纱下一句是什么?

早穿皮袄午穿纱下一句是:围着火炉吃西瓜。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区。

这种情况多发于于内陆地区,那里地表多为砂石和干泥土,比热容(物理名词)较小,因此在早晨和晚上,冰冷的地表把太阳的热量大量并快速地吸收,使气温较冷。而到了中午,太阳放出的热量开始减小时,地表就马上开始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出现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形。

新疆就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新疆的日温差就很大。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描述哪个地区?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描述新疆地区。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说明了新疆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因为新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年温差大和日温差都很大,正所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就是新疆的昼夜温差大这一特点。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